书城成功励志智读历史做事先做人全集
15629400000008

第8章 做事心机(2)

班超的举动震动了西域,其他国家也纷纷和汉朝签订同盟,很多小国也表示和汉朝永久友好。班超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使命。

在危急的情境之下,就应当像班超一样果断,敢于冒必要的危险,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这时还犹犹豫豫畏缩不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粉碎每一个障碍的作家

一生中不论经过多少贫困、多少痛苦、多少失败,只要永不屈服,就是一种成功。贫困是痛苦而辛酸的,但能够变成推动你向前的催化剂,能够转化成前进必需的强大的能量。

巴尔扎克成名了以后,有人询问他:“你是怎样写出那么宏伟的作品的?”巴尔扎克耸耸肩,把手中的手杖递给人们看,人们在他的手杖上看到刻着这么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

巴尔扎克小的时候,父母希望儿子今后能够成为一个大律师。巴尔扎克却热衷于文学创作,决意要当一个文学家。

为了帮助儿子“改邪归正”,他母亲特意为他租了一间冬冷夏热的破房子当工作室。她认为,当儿子在这里冻得发抖、饿得肚子咕咕叫时,一定会回心转意,坐到律师事务所的皮椅子上去的。

1819年8月,巴尔扎克搬进了又脏又破的工作室。他坐在一张旧椅子上,立即着手写作,写什么呢?小说?戏剧?还是论文?他冥思苦想了一番,最后决定写一部悲剧《克伦威尔》。他一人关在小屋里,写啊写,有时一连三四天不出屋,奋战了半年多,总算把悲剧写出来了。他兴冲冲地跑回家去朗读。可是当他兴致勃勃地朗读了三四个小时,家里的人和朋友们都快睡着了。像他这样一个20多岁的小青年,历史知识和创作方法都不熟悉,怎么能一下写出好作品来呢?不用说,这个悲剧是失败了。

巴尔扎克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家里停止供给他生活费,他不得不同别人合作,用各种笔名写些平庸的小说,卖给出版商,赚钱维持生活。后来,他想自己做个出版商,出版莫里哀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于是借了钱来当老板。可是,这位外行老板总受人家的欺骗,蚀了老本,还背了一身债。紧接着,他又当了一家印刷厂的老板,计划着自己写书,自己选编,自己印刷,自己出版。但是,不管他如何拼命挣扎,还是失败了。

到1828年,巴尔扎克已欠下了9万法郎的巨额债务,每年单是利息,就要付出6000法郎。巴黎警察局奉命要逮捕巴尔扎克,他只好改名换姓,躲进了贫民区的一间小屋。从此,这位资产阶级的大少爷,成了贫民区里的一个成员。

一时间,巴尔扎克心里空荡荡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实现自己“成为文坛上的国王”的豪言壮语。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到如今也只能硬撑着了。“路漫漫其修远”,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巴尔扎克决心从头做起。于是,阿斯纳尔图书馆里多了一位不知疲备的读者。他每天一早进馆,一头扎进书堆当中,直到傍晚闭馆。

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没有击垮他,反而成为他奋发图强的催化剂。他拼命地进行写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一部部畅销书相继问世。

迎难而上的本田宗一郎

成功是指最终实现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从不受到挫折。成功是赢得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斗。

在挫折面前,你表现得越懦弱,挫折就越欺负你;有了迎难而上的精神,就孕育着辉煌的希望。

本田宗一郎家世代务农。他在15岁时到东京一家汽车修理店当学徒,学到一些技术,22岁时回到故乡,自立门户,开设汽车修理店,以新方法制造防火的车辐而一鸣惊人。他30岁时,开设工厂,从事试制活塞环的小生产,但因成品质量太差,不合用。他以“而立”之年,毅然报名就学于当地工业中学。学到了知识,再进行刻苦钻研,反复试验,不断改进质量,他制造的活塞环终于为日本军方采用。后来,这个工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国轰炸机炸毁了。

他决定从头再来。战后,经过两年的筹备,本田宗一郎在1947年用黑市买来的五百个小型引擎装在自行车上出售,大受欢迎。后来他索性在一个弃置的军营前,挂起“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株式会社”的招牌,雇用了20个人,着手生产这种小引擎。到1949年10月,他找到一个合股人,主持销售产品。他们向全日本五万多家自行车零售商发了信,愿提供一种附加的自行车马达,建立了13000个零售商的销售网。

在20世纪50年代,本田宗一郎出国考察,采购机器,亲眼看见当时最先进的英国汽车工业。他听到人家在背后称他为Jap(外国人对日本人不尊敬的称呼),心里很不好受。他决心要争口气,盘算着如何扩展世界市场。本田和职工绞尽脑汁,终于在1958年生产出一种“C100”型的“超级小浪”摩托车,迅速打入国际市场。

本田是一位性格刚毅的男子汉。他具有一种不惧艰难、知难而进的挑战性格。在1955年至l965年期间,日本通产省制定了有关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政策,为了提高汽车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只允许2~3个制造汽车的厂家存在。政府也将动用财力支持这2~3家厂商,这就是有名的《特殊振兴法》。按此规定,本田技研会社就只能被封死在摩托车的领域内,或者被丰田汽车会社或日产汽车会社兼并。

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本田并未甘于失败,他正视这一政策所带来的阻力,勇敢地接受挑战。他认真分析了本田技研在生产技术上的特点,寻找出发展途径,下定决心,制定出了本田技研战略决策,毅然进入四轮车领域。本田技研会就是由于这一决定而发展成为今天能够生产各种轿车的“世界的本田”。

本田面对阻力不是退却,而是迎难而上,才取得了今天辉煌的成就。如果他恐惧失败,害怕自己竞争不过丰田,那就不会有今天的本田。

注重实践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严谨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成为一个杰出学者的重要条件之一。

李时珍是中国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他撰著的《本草纲目》是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早创造植物分类法、最早的一部内容丰富和考订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医药学家和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是我国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是医学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

李时珍小时候,身体瘦小虚弱,并曾染上肺痨病,在父亲精心调治下,才得以痊愈。后来,李时珍常和父亲一起到山中采药,认识了很多药材。从此,他对药物的研究也发生了兴趣。他非常好问,每次随父亲去采药,总是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功能、药性等问个清清楚楚。父亲也总是不厌其烦地有问必答。弄不懂的地方,父子俩便请教书本。有一次李时珍看到一本书上介绍一种白花蛇,这种蛇能治疗风痹、惊搐、癣癞等多种疾病,是一种很名贵的药材。但这种蛇牙齿锋利并有剧毒,爬行起来飞快,若被它咬中,必须立即截肢。李时珍问他父亲:“书上说这种蛇的肚皮上有24块斜方形的白色花纹,是真的吗?”父亲为了培养李时珍的严谨态度,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我们这个地方,有的是白花蛇,你抓一条看看不就全知道了吗?”

第二天,他就一人上了他家附近的龙峰山,进行实地观察,并请捕蛇人帮助他抓了一条白花蛇,翻过来一看,果然肚皮上有24块斜方形的白色花纹,他非常高兴。他认识到要丰富知识必须亲身实践,从此他便经常到龙峰山观察白花蛇的生活习性。后来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写成了《白花蛇传》,并根据白花蛇祛风的特性,制成了专治中风、半身不遂的“白花蛇”酒。

此后,李时珍为了印证书上的说法,获得真知,不辞辛苦,踏遍山山水水。有一次,他看到药书上说有种叫曼陀罗花的药物,食用以后,可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他不知这种药物是什么样子,附近也没有人知道,于是他开始寻找。他走遍家乡一带的原野山谷,以及北京、南京、庐山、茅山等,凡是药产丰富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他始终没有找到曼陀罗花。有一次问到几个山农,才知道曼陀罗花的俗名叫“山茄子”,武当山上就有。当时,李时珍已年过半百,但他坚持跋山涉水,来到武当山,在茅草丛中,终于发现了叶子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的曼陀罗花。

原一平的敢想敢做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变数,如果你认真仔细地想一想,你会发现许多积极的东西。只要你敢想敢做,你一定会有收获,而且往往是意外的收获。

有一天,明治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原一平突然闪出一个念头:三菱银行一定融资或投资许多公司,银行的总裁串田万藏也是明治保险公司的董事长。若能得到他的介绍……天啊!他不敢再想下去。他兴奋得心跳加快,立即展开行动。

他找到公司的业务最高主管、常务董事阿部,恭恭敬敬地说了他的伟大计划,并要求他代为向串田取得介绍信。

阿部一言不发听完他的计划和请求,说:“你的计划很好。如果计划成功,我也很高兴。不过,有些情况你不了解。当时,三菱公司投资明治保险公司时,讲明绝不介绍保险。所以,我代你向串田董事长请求介绍信的话,明天我就可能被革职了。”

原一平决定直接去见董事长。

第二天上午9点,他被带进董事长的会客室。

两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董事长进来,他不由自主地在沙发上打起了瞌睡。突然,他觉得肩膀被人摇了两三下,他立刻惊醒,眼前出现了照片上早已熟悉的串田董事长。

“你找我干什么?”董事长劈头大声问道。

原一平一下子慌了手脚,先前的演练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明治保险公司的原一平。”

“你找我到底有什么事呢?”不等他说完,串田又来了一句。

“我想去访问日清纺织公司的总经理宫岛清次郎先生。想请董事长给我写张介绍信。”

“什么,保险那玩意儿也是可以的吗?”

每当碰到针锋相对的激烈场面时,原一平暴烈的个性立刻浮现,而且常给对手以致命的反击。他一听董事长这句话,向前一大步,大骂道:“你这混账东西!”

董事长愣住了,往后退了一步。

原一平不解气地继续说道:“你刚刚说保险这玩意儿,公司不是一再地告诉我们推销人寿保险是神圣的工作吗?你这个老家伙还是我们公司的董事长啊!我要立刻回公司去,向所有员工宣布。”说完,他怒气冲冲地夺门而去。

一冲出门,他立刻为自己的粗野行为懊悔不已。他六神无主地在街上徘徊,泪如泉涌,不知所措。最后还是回到公司,向阿部详细报告全部的经过情形,并说打算在向阿部道歉后,立即提出辞呈。

这时,电话铃响了。一放下话筒,阿部便面对着原一平哈哈大笑地说:“这是串田董事长的电话,他说刚才三菱公司来了一个很厉害的年轻人,吓了他一大跳。”接着,阿部拍拍原一平的肩膀说:“他还说你是个优秀职员呢!”

更出其不意的是,董事长还邀请原一平去他的住所。在住所,董事长热诚地欢迎原一平到来,把双手按在他的肩上,亲切地与他交谈。谈话结束后,董事长提议去三越百货公司,给他买了新西装、新衬衫、新皮鞋。此后,凡原一平需要的客户,董事长都介绍给他。受宠若惊的原一平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使他的个人业绩连续15年居日本全国第一,形成了独霸全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但是,想要成为时代的宠儿,就一定要善于思索,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这样,遇到难题的时候,才能势如破竹,高屋建瓴。

1857年,23岁的门捷列夫成为彼得堡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31岁时他获得博士学位,升为教授。

从此,门捷列夫改教无机化学课程。他决心动手编写一本《化学原理》讲义。凭着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很快完成了第一卷的初稿,第二卷要写元素的性质,伤脑筋的问题来了,究竟该从哪儿着手呢?

当时,大多数科学家都热衷于研究物质的化学成分,尤其是醉心于发现新的元素,对化学变化数量方面的知识远远超过对其本质方面的研究。门捷列夫认为:“单纯地收集和积累事实不是科学的方法。”他确信杂乱无章的现象绝不是自然的本来面目,只是人们对它的规律性还缺乏认识而已。他决心找出化学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把它写进《化学原理》这本书中。

面对当时化学家已知的63种元素,他经过反复探索和比较,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发现只有按照元素的原子量来编排元素是最理想的。因为每种元素的原子量都有确定的数值,而且彼此都不相同。接着,他又确定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比较元素的性质。

门捷列夫做了很多卡片,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的名称、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之后,他把卡片加以系统整理。他先是把卡片分成三组,按元素的原子量大小排列……但毫无结果。他打乱了这种组合,又把它们排成几行,再把各行中性质相似的元素排成横行。

门捷列夫激动了,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情况。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自上而下地逐渐变化着。例如,锌的性质与镁相近,这两个元素便排在相邻的两行中,使锌挨着镁。根据原子量,在同一行中紧挨着锌的应该是砷。如果把它直接排在锌的后面,砷就落到铝的一行中去了。但是,这两个元素在性质上并不相近。如果把砷再往下排,它就和硅相邻。可是硅的性质又不同于砷的性质。这样,砷可以再往下排,排在磷后面。

元素的排列有规律!门捷列夫兴奋得在室内踱步。但是,在锌和砷之间还留有两个空位,这又如何解释呢?门捷列夫激动地设想,这些空位也许属于尚未发现的元素,而它们的性质应与铝和硅很相近!

门捷列夫在化学元素符号的简单排列中发现了规律,他把其他工作都放到了一旁,集中力量解决元素的排列问题。因为他发现表中元素的排列还不完善。

他把有关的各种学术杂志拿来,反复阅读、研究,发现杂志上关于某些化合物的性质和组成的材料,常常相互矛盾。他认为,这是对原子量的测定不准确所造成的,这也使得他的元素表中有些元素没能排在与其性质相符的位置上。

门捷列夫决定亲自进行实验。经过半年的努力,他已收集到关于元素氧化物的组成和性质的足够材料。通过深入的研究、实验和测定,门捷列夫弄清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他发现有些的确与别人的结论不符。他按照元素的原子量把它们排在性质相近的元素行列中。

门捷列夫看到,元素有着清楚的系统性,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改变而改变。这样,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诞生了!在这张表中,各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大致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他并为尚未发现的元素,按比重留下了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