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全集
15629900000029

第29章 爱情似一盏灯(3)

婆婆家在乡下。客车在愉快地奔驰。过年了,都从四面八方地往家赶,一车的欢声笑语。

忽然,“轰”的一声,客车冲进了大河。冰冷的水从各个缝隙里挤压进来。只一瞬间,一车的昏暗,一车的哭喊,一车的绝望。

已到了阴曹地府的门前了吧?

里面是慌作一团的人,外面是漆黑无边的水,躲无处躲,藏无处藏。她吓呆了。

他是冷静的。一台崭新的VCD,原本是送给老人的礼物,他迅速取出,砸破车窗,迎着汹涌而入的水,奋力往外一钻,像鱼一样窜向水面……他窜上去了?关键时刻,他竟然自顾逃命!

又渐次有玻璃砸碎的“哗啦”声,人们争相逃出车外,唯她不动,她不会水。

车内的水不停地上涨,任凭水没及膝,及胸,及唇。泪,却无声下流。醒来时,已在岸上,在他怀里。她惊讶、恐惧,一场生死,已然恍若隔世。他满含歉意:“对不起,吓着你了。我必须先弄明白沉车位置和水深。上来的时候,你挣扎得好凶。”

“我一直记得还欠你一个问题,现在回答你:如果你落水了,我会来救你,说不出先救谁,但你一定会先我而上岸,除非……”不等他说完,她拼命捂住他的口,她已经恨死了自己的这张乌鸦嘴,一朝应验,几乎痛悔终生。她却也突然明白:在自己与他母亲之间,当初无法作出选择的人,才真正可以放心一嫁。

博士的爱情论文

选择爱情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往往反应在小事上面。分手告终的人们都是为琐事争吵伤了感情的。正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真正困难的是在小事上容忍、包容对方。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生托尼,在写毕业论文时糊涂了,因为他在归纳两份相同性质的材料时,发现结论相互矛盾。一份是杂志社提供的4800份调查表,问的是:什么在维持婚姻中起着决定作用(爱情、孩子、性、收入、其他)?90%的人答是爱情。可是从法院民事庭提供的资料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4800件协议离婚案中,真正因感情彻底破裂而离婚的不到10%,托尼发现他们大多是被小事分开的。看来真正维持婚姻的不是爱情。例如0001号案例:这对离婚者是一对老人,男的是教师,女的是医生,他们离婚的直接原因是:男的嗜烟,女的不习惯;女的是素食主义者,男的受不了。

再比如0002号案例:这对离婚者大学时曾是同学,上学时有三年的恋爱历程,后来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他们结婚5年后离异,直接原因是:男的老家是西部的,父母身体不好,姊妹又多,大事小事都要靠他,同学朋友都买车购房了,他们一家还过着紧日子,女的心里不顺,经常吵架,结果就分手了。再比如第4800号案例:这一对结婚才半年,男的是警察,睡觉时喜欢开窗,女的不喜欢;女的是护士,喜欢每天洗一次澡,男的做不到。两人为此经常闹矛盾,结果协议离婚。

本来托尼博士以为他选择了一个轻松的题目,拿到这些实实在在的资料后,他才发现《爱情与婚姻的辩证关系》是多么难做的一个课题。托尼去请教他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说,这方面的问题你最好去请教那些金婚老人,他们才是专家。

于是,托尼走进大学附近的公园,去结识来此晨练的老人。可是他们的经验之谈令他非常失望,除了宽容、忍让、赏识之类的老调外,在他们身上他也没找出爱情与婚姻的辩证关系。不过在比较中他有一个小小的发现,那就是:有些人在婚姻上失败,并不是找错了对象,而是从一开始就没弄明白,在选择爱情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这种生活方式上的小事,决定着婚姻的和谐。有些人没有看到这一点,最后使本来还爱着的两个人走向了分手的道路。

导师也因为托尼这一小小的发现,使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

父亲的爱

父辈以他们的宽容承载着晚辈的伤害,对此我们难道可以无动于衷吗?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像流水,一直在流;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就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就动一下,风不吹,就不动。好好体会体会那些海一般深沉的爱,想想他们的付出和我们的回报,想想以后我们该用怎样的行为来珍惜这些默默的爱。

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然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别处求职却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天长日久,妻子开始鄙夷他的“无能”,像功臣一样对他颐指气使,居高临下。

她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拖鼻涕淌眼泪让人看着恶心。为此,她不上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总是不同意。有一天,他们为这件事在卧室吵了起来,妻子嚷道:“那你就跟你爹过,咱们离婚!”他一把捂住妻子的嘴说:“你小声点儿,当心让爸听见!”

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星期天,他带着孩子去看父亲,进门便看见父亲正和他的室友聊天。父亲一见孙子,就心肝肉地又抱又亲,还抬头问儿子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的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他的眼睛却渐渐涌起一层雾来。为了让他过得安宁,父亲情愿压制自己的需要——那种被儿女关爱的需要。

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在摇头,说他们这辈子最苦,要是死都不能保个全尸,太对不起自己了。这时,父亲站了起来,他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求职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都是甜的……”所有人都结束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屋子里静静的,只见父亲的嘴唇在抖,他已说不出话来。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庄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为他办好有关手续,接他回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临走时。父亲一脸欣慰地与室友告别。室友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埋怨自己的儿子不孝,赞叹他父亲的福气。父亲说:“别这样讲!俗话说,庄稼是别人的好,儿女是自己的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自己的儿女,再怎么都是好的。你对小辈宽宏些,孩子们终究会想过来的……”说话间,父亲还用手给他捋捋衬衣上的皱槽,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母亲的珠宝

富有女人的有价珍宝又怎能及得上母亲心中对孩子的骄傲,孩子又怎么会忘记母亲对他们的那份自豪。被别人珍视的感觉是幸福的,有去珍视的事物也同样是一种幸福!

在几百年前的罗马城,两个孩子正在清晨的阳光下快乐地玩耍,他们的母亲康妮黎亚过来对他们说:“亲爱的孩子,今天有一位富有的朋友要来我们家做客,她还会向我们展示她的珠宝。”

下午,那个富有的朋友来了。金环在她手臂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手指上的戒指闪闪发光,脖子上挂着金项链,头发上的珍珠饰品则发出柔和的光。弟弟感叹地对哥哥说:“她看起来如此高贵,我从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人。”

哥哥说:“是的,我也这样觉得!”

他们羡慕地看着客人,又看看自己的母亲。母亲只穿了一件朴素的外套,身上没有任何珍贵的饰品。但是她和善的笑容却照亮了她的脸庞,远胜于任何宝石的光芒。她金棕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盘绕在头上像是一顶皇冠。

“你们想看看我其他的珠宝吗?”富有的女人问。

她的仆人拿来一只盒子并放到桌上。这位女士打开盒子,里头有成堆的像血一样红的红宝石,像天一样蓝的蓝宝石,像海一样碧绿的翡翠,像阳光一样耀眼的钻石。

这对兄弟呆呆地看着这些珠宝:“要是我们的母亲能够有这些东西该多好啊!”客人炫耀完自己的珠宝之后,自满而又怜悯地说:“告诉我,康妮黎亚,你真这么穷吗?”

康妮黎亚坦然地笑道:“不,我当然有珠宝,我的珠宝比你的更贵重。”客人睁大了眼睛:“是吗?快拿出来让我看看吧!”

母亲把两个男孩拉到自己的身边,她微笑着说:“他们就是我的珠宝。难道他不比你的珠宝更贵重吗?”

这两个男孩,特贝瑞斯和卡尔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母亲当时脸上骄傲的表情以及深深的爱意。数年后,他们成为罗马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们仍然常常忆起当年的这一幕。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父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的爱,正是这种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我们生命里的奇迹。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瑰丽的云霞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男人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

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抵达的前夜,男人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在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刹那间染红了整片天空……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觉。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它神迹……“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最崇高的父亲

生活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它的真真切切。在生活中,我们才能逐渐明白那不曾发现的关爱何其深厚;在生活中,我们才能逐渐体会到那不曾发现的关爱又是何其重要的影响着我们的成长。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有些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伤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母亲说:“你两岁时父亲带你去花园里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急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车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只是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二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急急地向学校跑去。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成长。但既然你现在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乔治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那你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上写道:赠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

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爱在地震瓦砾中

在地震极端的情境下,我们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相信天下所有的母亲在相同的时刻都有相同的选择。保护,是母性最本质的表现。这是最无怨无悔的付出。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曾经得到过母亲这样的庇护。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趁此说了一个感人却也感伤的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第二天……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拚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她七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媒体到这儿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一面苦撑等待着……透过电视、透过报纸,土耳其人都心酸地掉下泪来。更多的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够着了小女儿,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