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读历史破解人性弱点全集
15630000000020

第20章 高傲自大(2)

张松不客气地说道:“杨先生的上代担任国家高级官员,为什么不到朝廷里任职,直接协助皇帝工作,却屈居在丞相府里干这样一个小官!”

杨修听了这话,满脸惭愧,硬着头皮勉强解释说:“我虽然职位不高,但蒙丞相将处理军政钱粮的重任交付给我,而且早晚还可以得到丞相的教诲,很受启发,所以就接受了这个职位。”

张松听到这句话,干笑一声说:“我听说曹丞相文的方面不明白孔孟之道,武的方面不了解孙武、吴起的兵法,仅仅依靠强横霸道取得宰相的高位,哪能有什么教诲来启发阁下呢?”

杨修一本正经地说:“不对,先生居住在边地,怎么知道丞相的杰出才干呢?我不妨让你开开眼界。”说着,叫手下人从书箱里拿出千卷书来,递给张松。张松一看书名题作《孟德新书》,于是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其中共有13篇,都是谈论战争中的重要策略的。谁知张松看完,颇有些不以为然地对杨修说:“杨先生怎样看待这部书呢?”

杨修不无炫耀地回答:“这是曹丞相博古通今、模仿13篇《孙子兵法》写成的。你看这部书可以传之不朽吗?”

张松竟笑了起来:“我们西川三尺高的孩子都能把这部书背下来,怎能叫‘新’呢!这原是战国时代一位无名氏的作品,曹丞相把它盗窃来表现自己,这只能骗骗阁下罢了!”

杨修不无嗔怪地说:“这完全是丞相自己写成的,先生说什么川中的孩子都能背诵,欺人太甚了吧!”

不料张松立即应声说:“先生如果不相信,我马上背给你听。”说着,即合起书来,从头到尾将书中全部字句背诵了一遍,一字不差。杨修这时才大吃一惊说:“张先生过目不忘,真是天下的奇才啊!”

后来,杨修在曹操面前夸赞张松,要求重新接见张松。终因双方的观点差距太大,张松又讽刺了曹操一顿,然后离开许都,把身上带着的那张十分有价值的地图献给刘备去了。

熹宗贪玩误国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拼死拼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建立了朱家的大明王朝,他当然想让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传下去,所以又废丞相,又杀功臣地大忙特忙,可是他的子孙后代却都不怎么争气,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在16个皇帝中熹宗朱由校被认为是最荒唐的一个。

有人说熹宗的智商可能有些问题,所以很糊涂,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脚的。因为他不但不笨,反而还极聪明,这一点从他制作的精美工艺品,设计精巧的喷泉,改造的折叠床等工作上都可以得到证实,说他心灵手巧是绝不过分的。看起来他似乎有些晚熟,15岁登基时仍是很孩子气,又被他的奶妈客氏和太监魏忠贤引导,纵情于花鸟鱼虫,声色犬马,爱玩儿的更加出格了。不过与其他皇帝或是强拖民妇,奸淫幼女,或是盘剥百姓、暴躁嗜杀相比起来,他的这种自得其乐反而要好得多了,实在没有理由说他是明代皇帝中最差的一个。

朱由校生性活泼好动,对什么事情都怀着浓厚的兴趣。他喜欢惊险刺激的游戏,把骑马射箭、踢球舞剑等都视为游戏。魏忠贤原本出身于御马监,这时就投其所好,找来了许多名马供他骑着游玩。朱由校的兴致很高,逐一地为每匹爱马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为了方便他在宫中纵马驰骋,他还下令把宫中许多挡路的百年老树砍掉,一些低矮窄小的门洞也被拆毁。他有时还喜欢爬到树上去掏鸟窝,下面的人担心他掉下来,他却玩得十分开心。有一次爬树时,他不小心从高高的树上掉了下来,摔得头破血流,身边的人吓得半死。可是伤好之后,他仍旧兴致勃勃地去爬树。

他很喜欢划船,因此魏忠贤常常带他去太液池泛舟。他总是不肯安安稳稳地坐在船上,非要亲手划船不可。他出去玩时,通常都是身边的侍从坐船,皇帝却挽起袖子卖力划船。有一次,他又和两个小太监偷偷溜去划船,忽然湖上起了一阵大风把小船打翻了。朱由校和两个小太监都不会游泳,在水中拼命挣扎。有一个会游泳的侍卫从湖边经过,恰巧发现了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刻把他救起来,两个同船的小太监却被淹死了。这次之后,他大病一场,病好之后居然又去划船,只是这次身边的随从必须是会游泳的人。

像同龄男孩子一样,熹宗也酷爱打猎。他特别喜欢捕猎弱小的动物,例如兔子之类的。每次猎获之后,他都百般戏耍,玩儿够之后一刀砍下去,兔子已经死了,眼睛却还在惊恐不安地转动,看到这样的情景他总是高兴地拍手大笑,似乎未成年的男孩子们都有一种异常的破坏欲和虐待欲。

有时候他觉得一个人玩不过瘾,就鼓励皇后也来和他一起玩儿,他和皇后各自统率一支300人的“军队”,他率领的是太监“军队”,皇后统率宫女“军队”,一边打龙旗,一连打凤旗,双方都旌旗招展,队伍整齐地列在宫中广场两侧,皇帝、皇后一声令下,双方就杀做一团,场面十分热闹壮观。皇后本来性情文雅,喜欢安静,可是皇帝让她如此戏耍,她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尽力配合皇帝的玩儿性。

熹宗不好女色,也不喜欢大肆张扬地外出巡游。他总是窝在宫里,玩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吃过晚饭就去看戏观灯,有时还在灯下舞剑,或是亲手放几支烟花自娱。玩累了倒头便睡,什么也不管,当真是逍遥自在到了极点。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自己到底有几个后妃都不清楚,也不关心她们的生活,有时他的妃子触犯了客氏,莫名奇妙地失了踪,他也全不知晓。搞到最后,连一个儿子都没能生下,他也毫不在意。对他来说,这些女人只是他游玩的伙伴而已,少了几个也不要紧,反正他不愁没人陪他玩儿。

他最喜欢的事是做木匠活。所有木匠行当的手艺他全都精通,宫中匠人的手艺恐怕都没有他好。不过这也脱不了玩儿范畴。如他精心制作的铜缸水戏、速滑冰床、水傀儡戏等等,都是供他玩儿时用的。有时他也做一些精美的工艺品,例如护灯屏,宫殿模型等等,每一样作品都精妙绝伦。所以有人说,熹宗实在不应该做一个皇帝,而应去当一个木匠,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的。

他也非常喜欢养猫,他在位的时候,宫中还专门设了猫儿房,每一只猫都有专人伺候,受宠的猫简直比人的地位还要尊贵。

从以上种种行径看来,熹宗皇帝根本就是一个还没长大的顽童。如果他生在一般人家,一定会博得许多人的喜爱。他不喜欢受约束,讨厌朝廷上那些繁重的政务,也担不起治理国家的重责大任。一个人天真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他投生在了帝王之家,糊里糊涂地成了一个大帝国的皇帝。他承担不了这份重任,因此被世人责问,也实在是很无辜、很可怜。

自己做错事让别人背黑锅

一个掌权者,当他受到了外部的强大压力无力自救的时候,或者当他闯了大祸,干下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丑行,闹得天怒人怨,不可收拾的时候,为了能够解脱自己,平息民愤、掩人耳目,他们便要找替罪羊。而充当替罪羊的,很多都是最忠于主子的人,有的还在主人的阴谋活动中充当谋臣策士、打手帮凶,他们自以为事成之后能分到一杯羹,没想到倒被主子抛了出来。纵观历史,掌权者对臣下是从来没有诚信可言的,在危难面前,他们想到的从来都是自己,而抛弃的却是部下。

朱由检便是一个刚愎自用而饰非有术的庸君。他自己做错了事,却让别人兜着。

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天启七年,其兄明熹宗朱由校病死,他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当了皇帝,即“毅宗”,当时年仅17岁。毅宗即位之初,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他处死了祸国殃民的魏忠贤,杖杀了淫乱朝纲的客氏,但是在清兵叩关、东北告急、闯献起义、中原动乱的情况下,他无力扭转明王朝衰亡的局势,最终还是当了亡国之君。

朱由检虚荣心极重,他往往自以为是,有时作出一些冒险的决定,授意臣下去办,一旦出事,就诿过于臣下,拿臣下治罪。崇祯十年四月,熊文灿奉命统大兵镇压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军鉴于敌众我寡,被迫收抚,朝臣对收抚意见不一,朱由检亲作决定,招降张献忠等义军。这时,罗汝才、贺一龙、贺锦等部义军,也在明军围剿下被迫收抚。张献忠被收抚后,拥众数万屯于湖北谷城。朝臣有人对此提出疑义,建议遣散献忠部众,朱由检当众反驳“盖房种田,正是招抚的好处”。后献忠再次起义,罗汝才等部也纷纷起来反明。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朱由检就拿熊文灿问罪,处以极刑。

崇祯十五年,朱由检决定与清议和,但他不公开自己的主张,而是密令兵部陈新甲去办。陈新甲忠实地执行了他的指示。后议和事情泄露,朝臣上疏参劾陈新甲,朱由检害怕事露,殃及自己,于是立即下令处死了陈新甲。

朱由检在位17年,朝中阁臣、尚书要员像走马灯一样更易。先后出任阁臣的50余人,吏部尚书13人,兵部尚书17人,刑部尚书17人,由于他的喜怒无常、猜忌多疑,这些阁臣、尚书下场大都悲惨,多数是罢官、遣戍,有的被关入牢狱,甚至被诛戮。作为明廷钦差的总督、巡抚,下场亦惨。其中总督为他所诛杀者多达11人,巡抚为其所诛者亦达11人之多。这不仅在明代,就是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都是罕见的。他这样凶横地践踏朝臣,群臣自然也不会死心塌地为他效劳尽忠。

自神宗万历末年加征田赋起,明王朝就陷于难以自拔的窘境,日益加重的赋税,驱使民众起来抗粮抗税。然而,朱由检却不能采取有力的措施去拯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而只是喋喋不休地宣称他为民父母,有爱民之心,斥官吏“不仁”,天天在减少国家开支上打算,于是决定裁撤驿站。又由于他无力制止将帅克扣军饷,却决定裁减兵饷,这就使失业的驿卒、饥兵与暴动农民相结合,使起义怒火越烧越旺。

为了把起义镇压下去,朱由检又回收赋税,崇祯三年二月加派辽饷,崇祯十年又加征剿饷,崇祯十二年又下令增加练饷,崇祯十三年又下令增征关税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增税加赋,逼得百姓没有丝毫活路,于是纷纷揭竿而起。

崇祯二年,李自成率众起义,加入“闯王”高迎祥的队伍。这支队伍在李自成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并针对当时赋税沉重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农民的欢迎,进军中原。

崇祯三年,张献忠在米脂领导起义,军队转战湖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由于明军镇压,诈降归明。九年之后,张献忠再次起义,并打败围剿的明军,建立了政权。

在李自成、张献忠义军打击下,明毅宗朱由检的末日来了。

李自成义军在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后,得到广大人民支持,不断击败明军,崇祯十七年,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并且乘胜进逼北京。三月,李自成大军围攻北京城,明朝军队土崩瓦解,四散奔逃,有的投降了义军。毅宗由检下令内阁阁臣辅佐,然而内阁已空无一人,朱由检愤而写下“文武官员个个可杀、百姓不可杀”等字。

然而大势已去,朱由检带着太监王承恩,再次登临寿山,在寿皇亭一棵槐树下,哀叹道:“我平日待官吏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无一人相从。”这一无可奈何的自白,道出了他这个刚愎自用而饰非有术的庸君的下场。说罢,他就在这棵树下投环,结束了30岁的生命。

李从珂骄兵不治失天下

骄兵不治,纲纪不严,其危险的境遇是不言而喻的。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病亡,儿子宋王李从厚继位,历史上称为闵帝。闵帝幼弱寡断,朝政皆由权臣朱弘昭等人把持着。朱弘昭等人为了便于专权,就排除异己,安插自己的亲信做官。先后唆使闵帝贬黜外放了不少重臣,把一些过去有功有能力的节度使调往边远地区,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及亲信安插在重要机构的要害职位上。

凤翔节度使兼侍中潞王李从珂自小跟随唐明宗四处征战,地位、威望远在朱弘昭等人之上,当然更遭忌恨,于是不久就被调到一个很远的地方任节度使去了。

李从珂早就对朱弘昭等人专权不满,拒绝调令,并立即起兵,颁发檄文,准备入朝以清君侧。

朝中闻报,李从厚派西都留守王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统帅诸道兵马去凤翔讨伐。各路兵马齐集凤翔城下,王思同指挥人马攻城,激战了一天,凤翔东西城关被攻克,城中守军死伤无数。

次日王思同又传令加紧攻城,志在必得,准备立个大功回去给皇上看看。由于凤翔城垣低矮,壕堑不深,加上守备不足,形势十分危急。李从珂眼见城将不保,只好登上城楼,高声对城外军士喊道:“我从少年时代就跟从先帝,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伤痕累累,才创立了今日的社稷。你们都曾追随我多年,亲眼目睹我的所作所为,不是吗?”说到这里,李从珂已是声泪俱下:“如今朝廷轻信谗言,猜忌骨肉,忠臣受害,我有何罪,非欲置我于死地不可?今日城摧人亡,我是死不甘心啊!”言毕痛哭失声,闻者莫不为之哀痛。

偏偏此时,裨将张虔钊举着宝剑驱赶士卒登城再攻。“别听他胡言乱语,快攻,不攻者斩。”士卒中有人大怒,举矛反击,张虔钊只好跃马逃走。某地指挥使杨思权原本就和朱弘昭等权臣有隙,乘机大声呼喊道:“潞王才应该是我们真正的主公啊!”当即率领所部人马脱下甲胄,丢掉兵器,投降了李从珂。

杨思权率降兵入城,向李从珂献上一张白纸,要求潞王攻克京师称帝之后封他为节度使,李从珂便依他之言在纸上写了:“思权可任宁节度使”。这一来其他攻城部队也纷纷倒戈,不再战斗,王思同等几名节度使一看情势不妙,只好顾自逃遁去了。

而此时众多降兵拥入凤翔城内邀功请赏,李从珂倾尽城中财物奖赏各部将士,甚而将釜鼎之类的器具也估价论赏。一时之间军营之中歌舞欢闹,酗酒赌钱,好不热闹。此时李从珂也头脑发热,发布命令说:“凡攻入京都洛阳的,赏钱百缗。”军士无不欢呼雀跃。

王思同等兵败而逃,吓得后唐闵帝手足无措,河阳节度使康义诚见风使舵,假意请求领兵抗拒李从珂,实际上是想迎降李从珂以邀功,许愿给他的将士平定凤翔每人赏二百缗。康义诚手下这些侍卫军骄气十足,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身上背着朝廷赏赐的钱物,在行军路上到处扬言:“到了凤翔后,再向潞王请一份赏!”于是军到凤翔,兵士成群请降,而等康义诚请降时,手下只有十余骑人马。

这样李从珂一路无阻进入京都洛阳,废闵帝,即皇位。李从珂即位之初,立即下诏开府库犒劳军士,岂知洛阳府库之中早已空虚,而犒赏军费却多达五十多万缗。他只好下令搜刮民财,顿时怨声四起。不少人因交不起钱,只能投井、自缢,而监狱之中更是人满为患。百官竭尽所能,也只搜罗到二十万缗,不及赏资半数,李从珂唯恐赏赉不足,军中有变,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