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理健康全集
15630400000013

第13章 悲观自卑的心理:不要抱怨自己的命不好(1)

从自卑走向成功的化学家

维克多·格林尼亚说:“如果能正确地对待自卑,它也能成为成功的本钱。”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自卑并不应该成为前进的阻力,相反,应该成为发愤图强、走向成功的动力。

法国化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就是一个从自卑走向成功的典型例子。格林尼亚出生在一个百万富翁家庭,从小养成了游手好闲、挥金如土、盛气凌人的恶习。但是,在他21岁的时候,却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打击。在一次宴会上,他对一位年轻美貌的巴黎女郎一见钟情。他仗着自己长相英俊,有钱有势,便走上前去调情。没料到这位女郎却冷冰冰地骂道:“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这让格林尼亚羞愧难当。

他满含屈辱地离开了家庭,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发愤求学,整天待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在菲利普·巴尔教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长期努力下,他发明了“格式试剂”,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191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

别悲观地接受你不满意的东西

世界是丰富的,有许多东西是令你满意的,当然也有许多东西是令你厌恶的。不管你想不想接受,两者都会如期而至。现在看来,所以你难以接受你不满意的东西,原因在于你的思想。所以,为了改变环境,首先要改变思想。别悲观地接受你不满意的东西,要在脑子里构思理想的环境。构思出一切细节,坚信这幅心像,保持信心,为此祷告,为此努力,你定能实现目标。我真希望年轻时早一点发现这条真理。我是到了后半辈子才想通这层道理的。这项成功定律简言之就是:相信便能成功。成功生活的要诀,在于超越你的失败——不要为错误而哀伤,放下内疚的担子——坚定地进入人生的佳境。

消极的习惯,是你的死敌。你也许已经习惯某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事方式,除非下了巨大的决心和采取了非凡的行动才能改变了你也许已经陷入忧虑的深坑,不能体谅别人,或落入了与快乐背道而驰的其他习惯的漩涡。现在,且来看看你的习惯——那些消极的令人感到无力沮丧的习惯,它们怎样把你与快乐阻隔开来。

你要不要一面镜子帮助你去改变它们?这倒不必。但你必须要有一面心镜,才能像别人一样以客观的态度看你自己,才能看清往往在无意识中使你不能享受美好人生的那些习惯。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只是瞧着人家说话,但不表示你自己的意见?在习惯上,你是否会因为害怕晒伤或冻伤、淋雨或着凉而回避了一次有趣的旅行?或者,你是否会因为出手太快,不看清形势就下注,而成为一个习惯性的输家?举起你的心镜,照照你的不良习惯,认真地从内心审视一下那些妨碍你快乐的事情。

打破习惯虽然是一件难事,但并非不可办到,只要你能看清你的不良习惯,只要你有成功的决心,只要你肯努力去改,那你不但可以改变它们,而且可以由此获得更多的快乐。

再来提一个建议:不要为你的享乐定下条件。

不要说:“等我赚到1万美元,我就好好开心地玩玩。”

不要说:“等我上了那架通往巴黎、罗马、维也纳的飞机,我就快乐了。”不要说:“等我到了60岁退休时,我就躺在甲板的躺椅上晒晒太阳……”

享受不应该有“假如”等条件。一个思想消极的百万富翁也许会念念不忘地说:“如果有人把我的全部积蓄偷去,那就没人理我了。”一个思想积极的人可以对他自己说:“如果债主逼我,我非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不可,那我就以做体操为乐。”不要哄骗你自己,只要你真心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你就会发现生活的乐趣——只要你能与你的好运相处。

最后我不厌其烦重复一句:你能与你的好运相处。

因为我知道:不能与快乐相处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些人获得一次大大的成就之后,不但不能轻松愉快,相反地,却更加焦虑起来。在他们心中,每个人和每件事,都在紧盯着他们——疾病、诉讼、意外、税务乃至亲戚。这些人根本不肯放松心情——除非再度尝到了他们一直期待的滋味:失败。你要追求快乐,不要追求痛苦。你要对快乐的美德充满敬意,你要觉得你是有权享受快乐的人。你可以在下述的小小事情中找到乐趣:美味可口的食物、热情真挚的友谊、温暖宜人的阳光、鼓励的微笑。

放眼未来切忌缩手缩脚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妨参考过去最好的成绩,使其发扬光大。这必须成为我未来生活的目标。永远不要担心目标过高。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

扩展你的思想领域,确定你的远大理想,把自己造就成伟大的人物。这就需要我们去行动。

一位大公司的人事经理说,她每年都要到各大学进行四个月的访问,挑选一些正要毕业的学生参加公司初级经理人员的预备训练。她指出她对这许多大学生的心态很失望:

“通常我要和8~12位毕业生面谈,他们都是班上的前三名,而且都表示很乐意到我们公司工作。我们考虑的决定因素之一是个人的动机。我们要看他是否有潜力,能否在几年内独当一面,实现重要计划,管理一个分公司或分厂,或者在其他方面对公司有实质性的贡献。我不得不说,我对我所面谈的大部分学生的个人目标并不十分满意。你会很惊讶有那么多仅22岁的年轻人对退休计划比任何事都感兴趣。在他们而言,‘成功’只是‘保障’的同义词。

“他们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会被经常调动吗?’你想,我们能把公司冒险交给这样的人吗?我无法理解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未来的态度,竟然极端地保守、狭隘。”

成功不是以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学历或家庭背景来衡量,而是以个人理想的“大小”来决定。而理想的“大小”也决定成就的大小。

思想深邃的人不光看现状,还要训练自己注意未来的发展。以下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点。

有一位百货公司的经营者向一群业务经理讲:

“我可能有点守旧,但我还是相信使顾客再度光临的最好办法,就是提供友善、殷勤的服务。

“有一天我到商店巡视,听到一位店员正在跟一位顾客争吵,结果那位顾客很愤怒地离开了。然后,这位店员对另一位店员说:‘我才不会让一个仅值1美元9美分的顾客占去我所有的时间,让我翻箱倒柜去找他要的东西。他根本不值得我这样对待他。’我听完就走开了,但是一直无法忘记那番话。想到我们的店员认为顾客仅值1美元9美分时,我觉得事态十分严重。“我立刻决定,要把这个观念改过来。便请市场研究主任统计去年平均一位顾客在我们商店的花费是多少。结果令我吃惊,数目高达362美元。接着,我召开人事督导会议。我把情况解释清楚,然后告诉他们一个顾客的真正价值。他们一旦明白一个顾客的价值不是以一次销售金额而是以全年的销售总额来评定,服务态度马上就改善了。”

这项经营要点适用于任何一种生意。通常头几次买卖是没什么利润的,所以,要看顾客的潜在购买力而不是看他们今天买多少。高估顾客才能把他们变成稳定的大主顾。反之,则会把他们赶走。

有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为什么不再去餐厅吃饭。他说:“有一天午饭时间,我决定去一家几周前新开张的自助餐厅用餐。当时我的经济情况有点紧,必须小心用钱。我在肉品部看到火鸡肉还不错,旁边价目清楚地写着39美分。当我走到柜台付账时,那位柜台姐说要2美元9美分。我礼貌地请她再核查一次。那位小姐不屑一顾地瞪我一眼,重新算过。原来差别就在那份火鸡的价钱。她坚持要收49美分。我请她注意那边39美分的标价。这下她火了,‘我不管那边标价是怎么写的。这边价目表是49美分,有人把那边的价目标错了,你必须付我49美分。’然后我解释我所以挑这份火鸡就因为它是39美分,如果标明49美分,我就会挑别的食物了。她还是回答‘你还是得付49美分。’我照付了,因为我可不想一直站在那里成为大家注目的焦点。当时我就决定永远不再到那里吃饭了。我一年要花250美元左右的午餐费,他们准保拿不到一分钱。”

这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明显例子。这位收款小姐只看到小小的10美分,看不到潜在的250美元。

这个事例的道理就是,观察事情不可只看现状,还要能看到未来可能的发展,预见未来增加的价值。思想深邃的人总是能预见未来。他不会拘泥于现状,他看待每一件事都会比别人深入,然而他从每一件事得到的将会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

别让失望左右你的生活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生活并不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了的河道内。”的确,现实中不幸的、痛苦的事件总会有的,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失望,比如高考落榜,或失恋、工作失败等等。

1963年秋天,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里偶尔拾到一本笔记,打开来一看,扉页上写有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翻看下去,里面写着一首绝命诗,还署着当天的日子。郭沫若看罢叫急,嘱随行的同志即刻寻找失主。众人四下里找寻,终于及时找到了那欲绝命之人,原来是一位神色忧郁、行动失常的姑娘。经过了解,这位姑娘因为考大学三次落榜,爱情又遭受了挫折,于是决心“魂归普陀”。郭老关心地对她说:“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低头不语,郭老吟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这一改,使姑娘感佩不已。好一个“春在心中”的教诲,把这位姑娘对人生的态度从颓唐转化为进取。

我们似乎总想寻觅一份永恒的快乐与幸福,总希望自己付出的所有真心真情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能找到一直去珍惜的生活。然而,生活并不总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所求所遇。那么当自己努力被现实击得粉碎而麻木,失望究竟怎样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弗罗姆对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的失望感做了这样的描述:“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生活再也没有诱惑力,没有希望了。倘若生活一旦失去了人所追求、人所渴望的那种希望,那么促使人去奋斗,去起早贪黑地干,以及为希望而活下去的动力就要全部告吹。对某种伟大的、美的和重要的东西憧憬一旦告吹,人就会像扎了一个窟窿的气球,再也打不起精神继续活下去。”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有的人由于几度失望而陷于深深的痛苦之中,以致采取了“人没有希望,也没有痛苦”的消极态度,让生活沿着“无希望——无失望——无痛苦”的路线滑下去。这种人生态度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失望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

有人能较快地克服失望情绪,有人却长期为失望情绪所羁绊。那么要怎样才能克服失望情绪呢?

1.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失败是一种“强刺激”,对有志者来说,往往会产生增力性反应。失败并不总是坏事,也没有什么可怕的。面临失败,不能失望,而是要找出问题症结,寻求进取之策,不达目标不罢休。

2.脚踏实地地追求奋斗目标。如果我们对外语一窍不通,却期望很快当上外文小说的翻译家,岂不自寻失望……事情的发展结果往往同你原先的期望不符合,而期望越是过高,失望越是沉重,所以,我们应该追求同自己的能力相当的目标,有时候,目标虽然同自己的能力大小相符合,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也会招致失望情绪,这时更应注意调整期待值,减少失望情绪。比如评职称,或许你的实际能力已经达到某个职称,但由于某项职称的人数比例有限,你没有评上。这时要调整内心期望值,使之与现实相符,这样便能很快克服失望情绪。

3.期望应该具有灵活性,不要把期望凝固化。生活中,期望不只是一个点,而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这样的好处是:一旦遇到难遂人愿的情况,我们就有思想准备放弃原来的想法,追求新的目标。当然,这不等于“见异思迁”。比如你去剧场听音乐会,你原先以为自己喜爱的歌唱家会参加演出,不料他(她)因病不能演出,你当时会感到失望。如果你这时将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歌唱家时,你就会抛弃失望情绪,逐渐沉浸在艺术美的境地中,内心充满着欢悦。

4.期望应该具有连续性。有些人的失望,是由于把期望割裂了,以致“毕其功于一役”。当这“一役”难以如愿时,就深感失望。世界上固然有一帆风顺的“幸运儿”,而更多的却是“命途多舛”、历尽艰辛的奋斗者,爱迪生发明灯泡先后试制了一万多次,倘若爱迪生不把自己发明灯泡这个期望,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要说一万次失败,就是一百次失败也足以使他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了。所以说,要提高克服失望情绪的能力,就要增强自己承受挫折的耐力。

悲哀与幸运之间

毕加索说得好:“人生应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尽力去争取;第二是享受它,享受拥有它的每一分钟。而常人总是朝着第一个目标迈进,却从来不争取第二个目标,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享受。”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对已经拥有的东西很难去想它,但对失去的东西却念念不忘。

在一次大地震中,刘家兄弟俩死里逃生,都是从废墟中挖出来的。政府帮他们盖了新房,解决了温饱。哥哥念念不忘已失去的一切,成天念叨着死去的妻呀、儿呀、猪呀、鸡呀。弟弟不但失去了妻子、女儿和全部家财,还失去了左腿。但他老在想:我还活着真是幸运,我不愁吃,不愁喝,感谢政府给我盖了新房,感谢上苍给我留下了一条腿和一双完好的手,我能给自己做饭、穿衣,还能帮他人干活。

哥哥常把得到的东西抛置一边,对失去的东西总是念念不忘,整天陷入忧郁痛苦之中,不久便患上了胃溃疡和心脏病,不到三年便病死在了医院里。弟弟能珍视自己现有的一切,学会了用心去享受已追求到的幸福。他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他会修鞋。当他看到别人穿上他修好的鞋,向他投来满意的目光时,便会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活着真好!”

兄弟俩有相同的遭遇,又同样幸而得救,过着相似的生活。弟弟总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哥哥却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念念不忘,对拥有的东西很难想到。弟弟不去想已经失去的东西,却常记着现在拥有的一切。

去享受人生的人,不会在意拥有多少财富,不会在意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职位高低,也不在意成功或失败,只要会数数就行。“不要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多数数现在还剩下的东西。”这个十分简单的数数法,就是享受人生的一种智慧。

在宁夏南部山区有一位还未脱贫的农民,他常年住的是黑咕隆咚的窑洞,顿顿吃的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盛面的柜子。可他整天无忧无虑,早上唱着山歌去干活,夕阳落山后又唱着山歌走回家。别人都不明白,他整天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