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理健康全集
15630400000040

第40章 逆反报复的心理:有仇不报是君子(4)

有游说之士拜见赵孝成王说:“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

赵王回答:“有这回事。”

说客问:“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

赵王说:“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

说客就问:“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

赵王答道:“建信君要处理国家大事,何况他又不懂相马的事。”说客又问:“大王为何不派纪姬去呢?”

赵王回答:“纪姬是个女人,不懂得相马。”

说客继续问道:“如果买来了马匹而且特别强健,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赵王回答:“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

说客又问:“那么买来了不强健的马匹,又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呢?”赵王答道:“对国家没有什么危害。”

说客说:“既然买的马好或者不好,都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或危害。大王您买马却一定要等待一个会相马的人。现在大王治理国家的措施不当,国家衰败、几成废墟,甚至不能祭祀,可是大王不等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却把大权交给建信君,这是为什么?”

赵王无言以对。

说客继续说道:“郭偃之法有所谓‘柔痈’的说法,大王您知道吗?”赵王说:“我没听说过。”

说客说:“所谓‘柔痈’,是指您左右受宠幸的亲近之臣以及您的夫人、优者和美女等等。这些人都是趁你酒酣耳热之际向您提出自己非分要求的人。这些人的欲望如果能在宫中得到满足,那么大臣就能在外面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了。所以说,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亮了世界,可它们内部仍然有黑点。人们十分谨慎地防备自己憎恶的人,可祸患往往却发生在自己溺爱的人身上。”

在生活中,除了要防备自己身边亲密的人,还要特别防止那些口蜜腹剑、口是心非的人。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正正诚诚地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猾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达到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他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他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里说他“笑中有刀”。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他们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做我们交友的箴言。

谨防小人的陷害

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我们当然不能“因噎而废食”,甘愿平庸一生,以求自保。只是在显露锋芒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谨防小人的陷害。

公元564年正月,北周联合突厥,进攻北齐。兵锋直达晋阳城下。北齐军以段韶为帅,获得大胜。突厥军见如此阵势,便在城外大掠而去。同年十二月,周军再次起兵二十万,大举攻齐。北齐以段韶、斛律光、高长恭为帅领兵救洛阳。周军以全军围攻洛阳将近两个月而不克,总兵力约八万。齐军抢占山坡高处,段韶在左,斛律光在右,兰陵王领中军。战役开始,北周军以步军为前锋,向前猛攻,北齐军步步收缩,向山上退去。引诱北周军战线逐渐拉长,后以精锐从两翼展开猛烈反攻,使其逐渐溃败下来。这时兰陵王独领五百精骑杀入敌阵,穿透重重敌军,直抵洛阳城下。

兰陵王脱下头盔,抬起头来往城里看。城中守兵立刻认出是兰陵王,欢呼声震天,遂开城与城外的援军共击北周军。在内外夹击下,北周军十几万大军全部崩溃。兰陵王一战成名,威名远扬。“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之曲》。”

公元571年,北齐和北周反复拉锯于河南沿黄河一带,北周军夺取了北齐好几座城池。兰陵王和段韶共同领兵赴援。段韶于军中得病,兰陵王总督大军,所向披靡,取得了柏谷、定阳等地围攻战的胜利。

兰陵王不会对下属耍大牌,从来都是平等待人,有什么好吃好玩大家分享,对于女人,兰陵王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可能也因为自视清高吧,投怀送抱的女人从来不要,甚至皇帝赐给他的20个女人,他只挑了一个,其他看不上,退货了。

兰陵王在处世方面很有一套,他觉得自己太完美了反而不好,要给自己弄点缺点出来才好,于是就贪贿,什么贿赂都收。其实,兰陵王的钱根本花不完,就是想给自己弄出点污点来,免得“功高盖主”了。但他的手下提醒他说,贪贿容易给人抓了把柄,不好,不如装病。兰陵王觉得有道理,就每隔几天装病一次,给人感觉身体不太好的样子。

历史上因功高盖主而酿成的惨剧不计其数,故兰陵王深得前车之鉴,故做此举动,可见其超凡的智慧,懂得功成而身退之道。但即便如此退避,皇帝仍然不放过他。

公元573年,北齐后主派人送毒药给兰陵王。兰陵王的妻子还要去见皇帝诉冤,兰陵王长叹道:“还有什么理由和必要去见皇帝呢?”于是,就喝下毒药死了。

就在前一年,斛律光,那举弓能射落大雕、扬鞭能拓地千里的大将,父子兄弟全家都被诛灭。4年后,北齐亡国,高氏全族被北周杀光。

兰陵王死前,将家里别人欠钱的借据全部烧掉,同时化成灰烬的也许还有他全部的希望和热情以及他灿烂却短暂的一生。

秦朝丞相李斯临刑前,想的是做一个匹夫,和儿子牵着黄狗自在逍遥地走出上蔡东门;东晋名士陆机被杀前,想的是年轻时在松江华亭临风举杯,听天上飞鹤清远的叫声。而兰陵王在走向他生命终点的最后时刻,是不是在想邙山下领着五百铁骑跃马冲向敌人如林般枪尖时的刹那?

对于兰陵王高长恭,这位天生的武士来说,也许他父亲将他抱上马背,驰骋在疾风鼓荡的晋阳城郊的时刻,就是他人生忧患的开始吧。

扫除政权仕途上的一大障碍

有进有退,能屈能伸,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那种一往无前、有进无退的人仅仅是村夫莽汉,表面上英勇,实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处理问题既需要果断,也要善于忍耐,等待最适宜的时机。清朝一代明君康熙不仅善于忍耐,而且知道什么时候该主动出击,因此,最终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公元1661年,顺治帝病死,他的第三个儿子玄烨即位,这就是康熙皇帝。当时,康熙还不满8岁,幸亏先帝临终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叫来,让他们做顾命大臣,尽心尽力辅佐小皇帝。

到康熙年满14岁的时候,按规矩可以亲政了。但是顾命大臣们特别是鳌拜却一点没有还政的意思。小皇帝十分不乐意,一心想除了这位骑在自己头上的大臣,不再当傀儡。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权力之争开始了。康熙皇帝自小在宫廷长大,对统治集团内部的明争暗斗十分熟悉,非常精通掌握权力的谋略。他知道鳌拜在朝廷里势力庞大,用公开的手段绝对解决不了问题,反会激化矛盾,引来大麻烦。因此,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的谋略,在表面上一再容忍鳌拜,有时甚至装出畏惧鳌拜的样子。

康熙一再加封鳌拜一家,连鳌拜的儿子也当上了太子少师。鳌拜经常称病在家,自己不上朝,可政事都由他在家里处理,朝廷反倒成了摆设,康熙却表现得毫不在乎,从来没有异议。鳌拜一家贪污索贿,结党营私,康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见。鳌拜借口维护祖宗成法,恢复圈地,其他大臣反对,他就当着皇帝的面大声呵斥其他大臣,康熙还是强忍着不开口。有一天,鳌拜又称病不上朝了,还托人带口信给小皇帝,要康熙登门探望他的病情。康熙知道鳌拜是在试探自己,不去可不行,就带着人来到鳌拜家。进了鳌拜的卧室,康熙立即觉得气氛不对,鳌拜躺在床上。神色却十分紧张。卫士们也觉察到这一点,立刻有人到鳌拜睡的床上被褥下边搜出了一把利刃。

面对皇帝,暗藏利刃,这可是一件涉及到谋反的大罪。皇宫里的卫士们见自己在鳌拜府中,生怕皇帝一声令下要抓人,反而讨不了好,紧张得不得了。鳌拜也更加紧张起来,自己跟小皇帝这么对着干,弄不好吃亏的反倒是自己。

正在剑拔弩张的刹那间,康熙皇帝却镇定自若地发了话:“满族勇士本来就该刀不离身,你们紧张什么?”一句话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危机,进一步安稳了鳌拜的心。

其实,小皇帝这是在欲擒敌纵。鳌拜却以为玄烨是个娃娃,什么都不懂,放松了对皇帝的监视。康熙便设下了妙计,要活捉专横跋扈的鳌拜。在这以前,康熙已经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他按照满清皇朝的规定,从满族权贵人家中,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子弟充当自己的贴身警卫。这些半大的孩子,跟皇帝年龄相仿,平日里天天在一起练习摔跤。有时候鳌拜进宫办事,他们也照样摔跤,玩得热热闹闹。这就给鳌拜一种假象,以为皇帝跟这群孩子一样,不问国家大事,只知道打闹贪玩。

鳌拜装病试探皇帝的事发生之后,鳌拜按理该入宫谢罪,并且向皇帝汇报这几日发生的事。康熙见时机已经成熟,就把平日跟自己一同练习摔跤的卫士们找来,安排好捉拿鳌拜这件至关紧要的大事。

康熙对卫士们说:“鳌拜身为辅政大臣,却有违祖先规矩,处处安插亲信,排斥异己,擅杀大臣,实在是太过分了。那天的事,你们都看到了,他在被子下边居然藏着刀子,胆敢害到皇帝头上来了。朝廷里的大事,都由他在家里商量好了才启奏,我这个皇帝还有什么可做的?照这样下去,大清什么时候才能富强?所以,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你们虽然年轻,可都是我的亲信。要除掉鳌拜,只有靠你们!”接着他把早已深思熟虑的计划告诉了卫士们。鳌拜按时进了宫。他依然像往日一般,大摇大摆,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来到皇帝的住处,只见平日那些孩子侍卫们正准备着练习摔跤,一个个蓄势待发,好像士兵即将出征一般。

“这些娃娃又在闹着玩儿啦。”鳌拜一肚子的不屑。不料那群孩子突然冲上前来,抱腰的抱腰,拧腕子的拧腕子,蹬腿窝的蹬腿窝,一下子缠住了鳌拜。

一开始鳌拜还以为小皇帝跟自己闹着玩,所以也没有全力反抗。待到一群娃娃把他摁倒在地上,他才觉得不大对头,斜着眼去瞧指使他们的皇帝。只见康熙一脸的冰冷,又听得小侍卫们满口的怒骂,这才觉得大事不妙。再要挣扎,已经来不及了。鳌拜一下子被捆了个结结实实。

就这样,16岁的康熙皇帝,不动声色地拿下权臣鳌拜,把大权收归己有,扫除了政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体现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魄力。

千万不要采取报复的手段

当别人欺骗或辜负了你的时候,当别人对你不公正的时候,当你受到别人的伤害的时候,千万不要采取报复的手段。抱持正确的原则,用善良、正直的心去对待别人,去与人交往,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心。

南宋时的一天,陈策去集市上买回了一匹骡子。这骡子精壮精壮的,毛色发亮,走起路来四只蹄儿像翻花。喜得陈策连声说:“好骡好骡。”第一次用这骡子,是要从西域的恒顺运一些丝绸到他的铺子。伙计将鞍放上骡子的背,想不到骡子突然暴怒起来,上蹿下跳,连鞍都摔在地上,把几个伙计吓了一跳。这骡怎么啦?伙计把骡捉住,又试了几次。只要鞍一上骡背,它就发怒一般暴躁蹦跳。

“这是一匹伤鞍的骡,老主人养成的。”陈策说。

“骡子不能负重,就是废物。”邻居说,“还把他送还原来的主人,或者卖掉吧!”

可陈策这个人不忍心这样做。受了欺骗,他就这样认了。他叫伙计把骡子关到城外闲置的老屋子里,每天供给它一些简单的草料。他说:“就等它慢慢地老死吧。对畜生这样狠的主人,就是畜生!”他对骡子的前主人依然耿耿于怀。

他的儿子对父亲的做法很有些想法,他还是想把骡子卖掉。但这个念头他不敢跟父亲说,他有点怕父亲,所以,后来做的事他都是瞒着父亲干的。他找到平时比较熟的一个马贩子,说:“你想法把我这头骡子卖了,我多给你中介费。”

马贩子说:“谁都知道你父亲的脾气,他会说我们的。你父亲知道了,气得要冒烟的。”

“没事,一切后果我负责!”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个路过南城的官人的马死了,便来到骡马市场,想再买一匹。

马贩子瞄见了他,上前说:“有一匹上好的骡子,因为负重时受了点伤,把背磨破了,主人要赶生意,急着就把它卖了,你要不要看看?”官人就随他过去,看到这匹精壮精壮、毛色发亮的骡子,连声夸道:“好骡好骡。”

马贩子说:“就是背上有些伤,稍养一养就好了。”

骡子的背上有一些新鲜的擦伤。是陈策的儿子和马贩子磨出来的。脱毛,破皮,见血。

官人和当时的陈策一样,毫不犹豫就买下了。他说:“我的日程宽裕,暂不用它,只与我随行即可。”

陈策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可当时已经晚了,那官人早已离开了南城五天了。

陈策骑上马,沿官道追。晓行夜宿,沿路打问。他花了两天时间,赶上了那匹骡子。那骡子见了他,不走了,挨挨蹭蹭要靠近他,想说什么说不出来,只知道犟着不走。

陈策向官人行礼,说:“这是一匹伤鞍的骡子,不能负重。”

官人疑心他舍不得这匹骡子,要反悔,就说:“伤鞍的骡子我也要。”陈策解下自己的马鞍,递给官人,说:“不信,你试试。”

官人说:“我不试。”

陈策叹一口气:“我以诚待你,你却疑我欺诈,既如此,我在家等你。”说完,策马回家了。

不久,官人返回了南城。他找到了陈策,说:“我来并不是为了讨回银两,而是特为谢罪而来。你待我以至诚,竟受我小疑。哎,惭愧呀!”

报复解决不了问题使自己受苦

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报复非但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与满足,反而会使我们陷入无休止的伤害中。这并不是说要让人逆来顺受,而是说我们应理智地对待来自他人的伤害,力求化解纷争,而非激化矛盾。“我一定要报复他,我会让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菲力普气得满脸通红。他那么专心地想着怎样报复小罗宾逊,以至于连他的好朋友史蒂芬来到了他的面前都没有发现。

史蒂芬听到了他说的话,问道:“是谁让你这么生气?”

菲力普发现他的好朋友站在他面前,不好意思地说:“还记得我父亲送给我的竹条吗?现在它被小罗宾逊给折断了!”

史蒂芬问:“为什么他要折断你的竹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