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理健康全集
15630400000008

第8章 虚荣攀比的心理:英雄不问出身贫寒(4)

这个有钱人得意了没几天,就遇到难题了:有一篇奏事的呈文必须由他写,然后交给太守审阅。他以前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生活,从没想过要去学习,什么都不会,这回要叫他写呈文,可使他为难了。这个人着急地在家里踱来踱去,整天都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只是愁眉苦脸地叹气。他妻子见他这样,就给他出主意说:“邻居张三念过几年书,认识不少字,你去求他帮你写一篇,不就行了?”这人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他急急忙忙地跑到张三家,央求张三说:“老兄啊,这回你可真要帮帮我呀!你也知道我没认真读过书,哪里会写什么呈文,要是太守怪罪下来,那就不得了了!”张三听了搔搔后脑勺,想了想说:“不是我不帮你,我实在也不会写这种文章。这样吧,我听说很多年前有个叫葛龚的人,他的奏事呈文写得很好,你就去照他写的抄一篇吧,用不着再费脑筋了。”这个人听了大喜过望,赶紧回去把古书翻了一个遍,总算找到了葛龚写的文章。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抄将起来,连一个字都不改,原封不动地照抄下来。到最后,他抄顺了手,竟然忘了改呈奏者的名字,将“葛龚”二字也抄上了。

第二天,他把呈文交给太守,太守看了,气得吹胡子瞪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马上就把他给罢免了。

消除沽名钓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来去短暂,图个名节。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本是极自然的。反之人若无名无誉,则生之趣味恐怕也就少多了。名誉,是人的尊严。但是,如若刻意求名,无所不用其极,使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和方式就不可取了。若再为此而惹出烦恼和不幸,那就更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偏偏人们参不透这个机关,古往今来,为这个名节之誉,人们不知闹出了多少让人啼笑皆非或慷慨悲歌的事情,甚至不惜愚蠢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可令我们深思啊!

党锢之祸是东汉宦官专权乱政时期,皇权与宦官势力对士大夫阶层的正面打击,其规模之大,手段毒辣,可与秦始皇坑儒相比。而招致灾祸的最主要原因则是士大夫们对谤议的标榜。

东汉各帝都崇儒敬士,大小官吏多系读书出身,不少人还是著名学者,社会上普遍敬重读书人。名利所在,趋之若鹜,私学之盛,亘古所无。桓帝时,在职官僚陈著(字仲举)、李膺(字元礼)居官正直,不畏强暴,深受太学生敬慕。太学生编成口碑颂扬道:“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一大批讲气节、守道义的士人互相推崇、结聚,形成一股与宦官集团对抗的势力。遗憾的是,学者之间为了争名,也有门户角立、互不相让的,甘陵郡学者周福、房植就是这样。二人治学成名做了大官以后,两家宾客互相讥贬,各树朋党,这一事件被宦官集团猎为口实,“党人”的恶誉从此开始。

李膺任河南尹时。河内有个叫张成的,善于推算祸福,占卜吉凶,靠这点本领交结宦官,桓帝也颇相信他。张成推算朝廷将有赦令,就唆使儿子杀人。李膺派人逮捕杀人犯,这时果然来了赦令。李膺愤恨难消,竟不顾赦令,把张成的儿子处死。张成的弟子车修便上书诬告李膺等人:“养太学游士,交给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政,疑乱风俗。”桓帝震怒,传令各郡国逮捕李膺等人,牵连入狱的有二百余人。

第二年,尚书霍晋、城门校尉窦武等人上书请求释放“党人”。行将就木的桓帝同意了霍晋等人的请求,把在押的“党人”全部赦归田里,同时宣布他们被禁锢终身(终身不许就学。出仕等),把他们的名字造册存档。以后宦官越发嚣张,士大夫也越加意气昂扬,不避危难。范滂出狱返乡途经南阳,当地士大夫把他当作凯旋的英雄,成千人驾车迎候他。侍御史景毅让儿子拜李膺为师,李膺被禁,景毅之子因没有正式列入门生名籍,未受株连。景毅慨然不安,自己上表说明与李膺的关系,免官回乡。标榜、结聚之风也愈加盛长。

宦官曹节乘机唆使官府奏请灵帝批准,逮捕了前次获释的“党人”李膺、范滂等百余人,把他们全部害死在狱中。此外,好人乘机告评,官吏任意吹求,种种冤狱而致死亡、监禁、流放的有六七百人。

熹平五年(176年),永昌太守曹驾上书为“党人”鸣冤,措辞激烈。灵帝见奏大怒,立即下令逮捕曹驾,拷打致死。同时追查“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以内眷属,统统加以禁锢。党锢之祸前后历时19年。汉末士大夫好名誉,重节义,在两次党锢事件中,面对宦官势力的迫害,许多人舍生忘死,不屈不挠,谤议的习气依旧,名士风流照样倾动天下。士大夫这种好名重义的牺牲精神是十分难得的,但是其中也不乏推名高视,名不副实,甚至沽名钓誉的成分,增大了无谓的牺牲和激化了不必要的矛盾。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五十六中的一段评价倒是贴切的:“党人生昏乱之世,不在其位,四海横流,而欲以口舌救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撩尴蛇之头,跷虎狼之尾,以至身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不亦悲乎!”名节之“名”和沽名钓誉的“名”是有一些区别的,处世保身哲学更关注于对名缰利锁的忠告,倡导旷达人生。“打透生死关,生来也罢,死来也罢;参破名利场,得了也好,失了也好”。“打透生死关,参破名利场”就是豁达。豁达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百万烦恼,进与退,乐与忧,生与死,唯有豁达,才能放得开。

权力不等于安全感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这世上没有人比回教国王哈里发更平安幸福的了。回教国王住在四周都是庭园的宏伟皇宫里,每天欣赏舞女们跳舞,或是在后宫歇息。到了晚上,就像哈伦·阿拉希德(阿巴斯王朝第五代国王,西元786年至809年在位)一样,偷偷溜出皇宫,混入拥挤的民众之中,寻求新的冒险。他没有敌人的威胁,也没有必须解决的困难……但是事实上,哈里发的权力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由于回教的王位继承法并没有规定由长子继承,而为了争夺王位,兄弟经常透过内战解决纷争。掌权之后,回教国王也必须防止皇宫内的阴谋和外敌夺取王位。权力这种东西,即使获得了,也绝非从此高枕无忧,必须设法巩固,无论在何种政治体制下都是如此。从权力的获取到保有,方法可说是层出不穷。在枪杆子出政权的传统体制下,获得和保有权力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对外战争和对内镇压。罗马皇帝的权力和哈里发、苏丹、封建时代的君王一样,都属于这种类型。

但是,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经由革命而确立的政权。为什么呢?因为革命是内战,而原始性的暴力是借由战争(如拿破仑或伊朗霍梅尼)或血腥的镇压,或像希特勒那样两者兼具而展开行动的。

在民主体制下,权力是靠政治性动员、宣传、说服或策略而获得。这种权力所遭遇的危险,在本质上和前述的权力一样。尼克松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受人民欢迎,却因水门事件下台。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论断,民主国家总统的权力,比东方的专制君王或者独裁者的权力还脆弱。两者所遭遇的危险类型不同,所必须解决的难题也不同。尤其美国的总统必须不断面对外交政策的两难问题,一方面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秘密,一方面又必须对人民坦诚相告。

但是,权力不仅在独裁政治的世界不稳定,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在经济的领域如此,在成功和声望方面也是如此。在这些领域中,人们往往有不实的幻想,以为有了权力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像前述有关回教国王的例子一样。

人们想象中的大金融家,都是住在华丽的别墅,在豪华的游艇上度长假,拥有数名年轻貌美的情人,只需向忠实的秘书下简单的命令就完事。人们往往将电影明星的生活想象为应接不暇的宴会,接二连三的风流韵事,并对此深信不疑。

但是,事实完全不是如此。无论是大金融家或大企业家,天天都忙着工作,大多无法抽空度长假,因为他们无法将风险大的问题交给别人处理。著名的电影明星也必须不断克服各种障碍。作家则必须埋首于自己的创作。而且这些工作没有一定的时程,并不会在傍晚或周末就结束。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活动可以完全仰赖习惯。无论是读书、考试、求职,或开个小公司,都必须投入热忱、专注。自己必须不辞辛劳,埋首其间,才能克服困难。自己不去做,却期待别人做,将不会有成就。要实现某种目的的时候,别人不会比我们更敏捷、热心,因为事不关己。公务员若无其事地把我们从一个窗口踢到另一个窗口,他们只会以习惯的速度办事。身为一个领导者,必须破除这种惰性,创造出一种环境,让这些人发现不做比做还要累。简而言之,这是有权力的人必须做的事。他必须克服困难,避开陷阱,督促动作迟钝的属下前进。无论是美国总统,或工匠的老师傅,都必须这么做。人们对回教国王、金融家或电影明星的印象,认为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够活得很好,其实都只是梦想而已。就像人们梦想中奖券一样。随便找个人问问看,如果他突然得到一百亿元,会怎么做?人们的回答几乎都一样,辞掉工作、环游世界、过优雅的生活……我们都很累,所以幻想有一天能够活在梦中乐园,拥有财富、权力、休闲,并远离任何忧虑与不安。

但是这世界上根本没有梦中乐园。中奖券的人如果那么做,很快就会回复原来的样子,就像不行动空等待、不努力光睡觉的人。

不要为了炫耀而冒险

柯西出生于意大利,青年时来到美国学习变魔术,成为世界知名的艺人。

终于他决定退休,渴望返回家乡定居。他带着所有财产,买了返回意大利的船票,然后用所有剩余的金钱买了一颗钻石,他把钻石藏在舱房里。登船后,柯西向一位男孩表演如何能同时抛耍几个苹果。

不久,许多观众聚拢过来,此刻的成就使他非常得意,他跑回舱房拿出他的钻石,向观众解释说这是他毕生的积蓄,然后开始抛耍那钻石。不久,他的表演愈来愈惊险。

后来他把钻石丢得极高,观众皆屏息以待。众人知道钻石的价值,都求他不要再那样做。

但由于当时的刺激,他再次把钻石丢得更高。观众再次屏息,然后在他接住钻石时松一口气。

柯西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告诉观众他将再丢一次,这次他将钻石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它将暂时从众人眼前消失。观众再次求他不要那样做。

但柯西凭着多年经验产生的自信,把钻石高高抛向空中。真的消失了一会儿,然后钻石又在阳光照耀下发出了闪烁的光芒。突然间,船只倾斜了一下,钻石掉入海中,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观众都为柯西失去他几乎所有的财产而惋惜。

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珍惜每一天,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生活可能会显得更有意义。认真地对待生活,真心地对待他人,那么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也能尽情地享受。

有一个人去求教心理医生,他抱怨道:“我的生活乏味透了,真没意思。”“那么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吧,”医生说,“我告诉你怎么做。明天一早醒来的时候,你就想象并且假装那是你还能活着的最后一天。你躺在床上,努力试着下床,同时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躺在柔软的床上了,也是最后一次从睡眠中醒过来了。”

“然后,你下楼去吃早饭,要记住喔,那是你最后的一顿早餐。请太太替你弄一些你最爱吃的东西。不要像平常一样在餐桌上看报,反而要跟太太好好谈谈话,因为你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在上车站的路上,要慢慢地走,好好看看你自己的房子,你住的小镇,也好好看看你左邻右舍的房子,因为这也是最后一次了。上了火车,要明白那是你最后一次坐火车进城,你不喜欢的东西,也都要去瞧它一眼,因为你很快就要跟它们永别了。”

这个人答应了医生,要尽力去做这个实验,然后回来报告结果。

他根本没有等到第二天,马上就开始想象当天就是他的末日了。在回家的火车上,他仔细观察窗外景致,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地翻阅晚报,结果,他发现小镇和村庄的灯光非常迷人,真正地品味到了坐火车的乐趣。

然后在星空之下,他沿着洒满月光的街道走回家。到家门口,他不掏出钥匙开门,反而是按门铃。门打开来后,在金黄色的灯光下,站着的是结婚25年的妻子。他把太太紧紧搂住,并且给她一个生平最热烈的亲吻。此时此地,他决定从明天起,在上帝给他的每一个日子里,都要好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