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环境
蕊蕊上中学了。上小学时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经常受老师表扬,同学们也很喜欢她。但让她感到不安的是,升入中学之后,情况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她觉得功课学起来不再是那么得心应手,在同学中间也不像在小学里那么受欢迎。这些变化使她有些不知所措、心神不宁,甚至吃饭都没有胃口,睡觉都没有原来那么香了。
从小学升入中学后,你觉得中学与小学有什么差别?
你是怎样顺利完成小学到中学的转变的?你有什么建议对像蕊蕊这样的同学说呢?
当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时,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常常会遇到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听不懂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学习有点吃力,和同学的关系不是很好,老师比小学老师严格等等。如果你有这些方面的感受,请不必慌张,因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是每个刚成为中学生的孩子必然面临的问题。所以,要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变化,很快就能适应新的环境。
一、不适应新环境的原因
1.学习任务重了
与小学相比,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了。比如,课程的门类增多了,小学里主要的科目只有语文、数学等,而中学会相继增加物理、几何、化学等科目。而且,每一门课程的内容也越来越深了、越来越难了。比如,同样是数学,中学的代数就是比小学的数学难得多。这种变化使每一个中学生都感到了一定的压力。
2.社会角色不一样了
进入中学后,每个学生都面临着一个角色转变的问题。在小学里,家长还将他们当孩子看,进入中学后,自己就不再是孩子而已经是“小大人”了。一方面,这会让他们觉得惊喜,感到自己长大了。但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觉得紧张。因为长大了就得像一个大人样,别人也会对他们有大人的要求,可是很多时候他们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不适应。可以说,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3.同伴关系变了
小学里,大家彼此之间很容易打成一片,很容易谈到一块来,并且在一起的时候,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可是进入中学后,交朋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大家好像一夜之间变得小心翼翼,既不敢主动结交朋友,对于别人的亲近也非常矜持。如果朋友之间产生了误会,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冰释前嫌,错了的一方不愿意认错,没错的一方更是得理不饶人。总而言之,大家都变得很敏感、很矜持了。
二、如何适应新的环境
1.告诉自己“我已经是中学生了!”
从进入中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你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而是一个“小大人”。你不再是一个小学生,而是一个中学生。并且,你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小大人”应该怎么做,用中学生、“小大人”的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
2.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要适应中学的生活,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中学的学习比小学内容更多、难度更大、系统性更强,如果没有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习惯,要想获得好的成绩是很难的。
因此,你应该逐渐学会怎样记笔记,怎样总结学过的内容,怎样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怎样进行考前复习,等等。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你现在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还为未来漫长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尽快结交新朋友
如果你有一位知心朋友,那么,学校生活将变得轻松许多。
当你有了进步,可以与人分享;当你遇到困难,将会有人与你分担。只要有了友谊,你将不再是孤独的。
4.告诉父母和老师:“我有点不习惯。”
如果已经有了不习惯的感觉,千万不要闷在心里面,而应该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你以为很严重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什么难题,只要你告诉他们,他们就会指导你应该怎么做,帮助你渡过“难关”。但是,如果你不让他们知道,只是自己着急,可能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酒密封在坛子里会越酿越香,但不好的感觉闷在心中只会使心情发霉。记住:当你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应该求助于父母和老师。
学会控制情绪
王强精力充沛,喜欢打篮球,但是在球场上总是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这天,他又和几个同学一起玩,没多久,他就因为队友没有及时给他传球而大发脾气,结果大家不欢而散,好长时间都没有人再愿意和王强一起玩了,他自己也很后悔。
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中并不少见。很多同学都经常因为自己乱发脾气影响了人际关系而后悔。
你有过像王强这样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到网上搜搜,看看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控制呢?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情绪具有非常明显的两极性特点。有时强烈而狂暴,一点刺激就可以使我们大发雷霆;有时,又非常细腻温和。同时,中学生情绪体验也非常不稳定,经常从一个极端很快地转移到另一个极端。例如,有时对别人十分关心和同情,但是又能毫无理由地欺负小同学,或者拿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泄愤。有时对人积极热情,但有时又羞于表现自己对别人的好感。另外,中学生的情绪还富有冲动性,在情绪表达上不善于自我克制。例如,有的同学可能会因为过于急躁而乱发脾气,甚至出现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所以,中学生要想法控制自己的冲动,保持一颗平常心。
如何克服自己发脾气的习惯
1.加强情绪修养,养成良好的情绪表达习惯。情绪的表达可以有多种途径,不能一味地靠发脾气来发泄,以致习惯成自然。所以在平时,当遇到矛盾、冲突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学会理智地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把握分寸,使情绪得到正常合理的宣泄。
2.学会调动理智控制情绪的表达。要认识到,发脾气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而且情绪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人可以做情绪的主人,不能用“我生性如此”作为自己乱发脾气的借口。同时,要学习一些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例如,当意识到要发脾气的时候,强迫自己不要讲话采取静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冷静思考。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说“在你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这是缓和情绪、冷静头脑的好办法。或者学会注意转移等方法来克制想发脾气的冲动。例如,暂时离开让你生气的人和环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采用一些言语暗示,如“不要生气”、“过一会儿再说,没什么大不了的”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
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较强的适应能力。
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小红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听爸妈的话,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近来小红变了,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小学毕业后,爸妈为她选择了就近一所重点中学作为报考志愿,而她偏挑选了一所离家较远的中学,她不是喜欢路远,而是有意同爸妈抬杠;小红有鼻炎,父母为她买了滴鼻药水,她却有意把它扔了;父母问她考试成绩,她明明及格了,却偏说不及格;有一天气候突然变冷,小红的母亲特意给她送去衣服,她竟当着同学们的面把衣服扔在寝室的地上;她爸爸平时工作忙,一有机会就想跟她聊聊,她却把他拒之于千里之外。这令小红的父母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你有过像小红这样跟父母对着干的经历吗?你知道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什么吗?到网上查查看。
网上对这种现象是怎样解释的?有什么应对的方法?把这些和你的同学讨论,写一篇体会。
上述个案中青少年的行为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症状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不认同、进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教育者“顶牛”、“对着干”;对改革及规章制度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逆反心理给青少年和家庭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甚至可能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中的一种挫折,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经常同孩子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能够从他们的角度,根据他们的心理替他们着想,从主观客观上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达到双方交流的融洽,并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逆反心理的原因
1.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既不愿意盲目追随成人,对同龄人往往也是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不受别人制约。
2.客观原因。说教者的可信任度及教育的方法、手段、地点的不适宜,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3.家长乱猜疑孩子也可能诱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使孩子喘不过气来,所以越不信任父母,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向父母讲,用逆反行为来反抗家长,最后导致不理智行为的发生。
二、逆反心理的治疗
青少年一旦出现逆反心理症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及时予以矫正:
1.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清逆反心理的严重危害及后果。
2.要改善教育机制。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4.教育者要因人、因事、因地施教,并要先交心,后教人,才能克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达到教育的目的。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类型
(1)自负型逆反心理。一般说来,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窄的性格,听不得批评和劝告。
(2)困惑型逆反心理。当他们眼里见的、实际做的与老师、家长讲的对不上号时,就慢慢地对教育产生怀疑,对社会感到困惑,产生困惑型逆反心理。
(3)失落型逆反心理。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理解和支持是人的共性。一旦他们的长处和进步得不到肯定和表扬,他们在心里产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从而用消极、冷漠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久而久之,便产生逆反心理。
(4)受挫折型逆反心理。有些学生,或因自尊心受到伤害,或因人格受到污辱,或因学习受到挫折,整天沉溺于烦恼和痛苦之中,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短暂的心理平衡和满足。
摆脱嫉妒的纠缠
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在各个方面我都力争胜过他人。如果这种意愿得到了满足,心里就乐滋滋的。一旦事与愿违,别人超过了我,我心里就闷得发慌,非得找机会讽刺挖苦别人几句不可。因此,我与别人的关系不太好,常常感到一种凄凉。最近,因为一件小事,我又和一向要好的好友闹翻了,吵嘴的原因现在想来,也是我强烈的嫉妒心造成的。班会上有人批评我自私、嫉妒心强,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也曾不止一次下决心改正,可是,到时候就身不由己,总是妒火中烧,弄得我非常苦恼。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嫉妒心已经影响到我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成绩也因此而下降……
——一个女孩子的自述
很多人都会遇到自己失意,别人比自己强的情况,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是怎样看待嫉妒的?
到网上查查看嫉妒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呢?
在案例中,这位女中学生因过分维护其自尊,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理,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心境凄凉。长此以往,必然使她在嫉妒他人、维护自尊的极度心理冲突中产生恶性循环,使得嫉妒心理进一步加重,甚至内化成人格的一部分,在不经意之间就可能妒火中烧,严重影响学习、交际与生活。中学生应学会理智地处理嫉妒心理,化这种心理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优势,不断磨炼,铸就自己健康的心理。
怎样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它破坏人际关系,伤害同学间的友好感情,甚至会由于攻击性情绪的发泄造成悲剧。
嫉妒也有害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研究结果发现,嫉妒能引起人体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神经衰弱等病症。
为了克服嫉妒心理,不妨采用这些方法。
1.自我认识法:即通过自我认识,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生活中,当不知不觉地产生某些嫉妒心理时,可以冷静地分析一下嫉妒的不良作用,同时正确评价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亦即人们所说的“自知之明”。
2.自我转换法:嫉妒可以使一个人萎靡不振,但是如果合理地自我转换,不把时间浪费在抱怨外在环境,就能变为发愤图强。作家爱德蒙德·威尔逊在看到同行写的《伟大的盖茨比》时,非常嫉妒其对戏剧场面的营造。但他马上将嫉妒转换成发奋,写出了许多充满激情、技巧高超的作品。
3.相互接近法:嫉妒常常产生于相互缺乏了解,彼此又缺乏浓厚感情的人中间。因此双方相互主动接近,多加帮助和协作,增进双方感情,也会逐渐消除嫉妒。
通过以上的几种方法,以及心胸和视野的不断开阔,就能逐步克服嫉妒心理。
世界精神卫生日常识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2001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精神卫生年,200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