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求己身体健康篇
15634900000027

第27章 入口食物须“心知肚明”(3)

蜂蜜是良好的抗衰老食品,早在3500年前古埃及已知用蜂蜜治病,在古印度,将蜂蜜和牛乳当作“延年益寿”的饮料。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到,有依靠长年不断地服食蜂蜜而延年益寿者,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107岁),古希腊诗人阿那克里昂(115岁)、罗马元老议员波里厄斯·罗米里厄斯(100岁)、近代的谬尔巴赫尔(120岁)和前苏联养蜂者邦尔伦科(100岁)等。因此,世界公认“蜂蜜是一种天然药材”。

1.蜂胶的成分和功效

蜂胶是蜜蜂制造的天然物质。蜂胶是蜜蜂从特种树的皮或嫩芽采集的特殊物质,经由蜜蜂本身上颚腺分泌物及蜂蜡混合而成的胶状物,气味芳香。由于20000只蜜蜂一年只能生产20克左右的蜂胶,所以蜂胶相当珍贵,又称“紫色黄金”。

蜂胶含有300种天然成分,包括20多种黄酮类物质、数十种芳香化合物、20多种微量元素、20种氨基酸,还有丰富的有机酸、萜烯类物质、维生素、酶类、多糖等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成分。蜂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和萜烯类物质是蜂胶的最大特点,因而赋予了蜂胶许多奇妙而独特的生物学作用。

蜂胶对冠心病、脑血栓、高血压病、糖尿病、便秘及抑制肿瘤等多种疾病都有奇特的治疗作用。

2.蜂王浆的成分和功效

蜂王浆又称蜂王乳、蜂皇浆,是哺育蜂专为蜂王及幼虫制造的乳白色和乳酪样的黏稠物质。如果幼虫完全以蜂王浆为食物,则会发育成蜂王;如以花粉为食,则发育成工蜂。而且,以蜂王浆为食的蜂王寿命是工蜂的20~25倍,蜂王一天的产卵重量可超过自身的体重,由此可见蜂王浆的神奇作用。

蜂王浆是众所周知的超级天然营养品。蜂王浆含有生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脂类、糖类、游离脂肪酸,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乙酰胆碱、微量元素、矿物质等。尤其可贵的是它含有10羟基-癸烯酸(简称(10-HDA),在脂类中占50%以上,而10-HDA在自然界中,仅存在于蜂王乳中,非常珍贵,它可以起到防癌、杀菌等作用。另外,蜂王浆中还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改善智力的乙酰胆碱、协调身体代谢的各种酶、活性多肽及3%的至今尚未完全被人类了解的R-物质。

蜂王浆具有抗老化、调节免疫、调节内分泌、改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以及抑菌、抗癌等作用。蜂王浆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胃肠道病及防癌、抗癌等都有明显疗效。

3.蜂花粉的成分和功效

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细胞,是植物花朵中的精华。蜜蜂从蜜源植物中采集回巢的花粉,称为蜂花粉。

蜂花粉中除含有一般花粉的成分外,还含有蜜蜂在采集时加进去的少量花蜜和分泌物,因此,蜂花粉与一般花粉的成分略有差异,其外形以不同于粉末的花粉粒,而是经蜜蜂加工过、多为颗粒状的花粉团。花粉粒直径多在10~50微米之间,花粉粒表面有各种不规则的沟纹,并有明显的萌发孔。

花粉成分相当复杂,已知的就有几百种,但主要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六大类。

蜂花粉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被誉为“浓缩的营养库”、“浓缩的微型天然药剂”、“完全营养食品”。它所含优质蛋白质相当于蛋、牛奶的5倍以上。

国内外专家大量研究证实,蜂花粉对人体的许多器官有良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主要有:

(1)健脑、增强体力、抗疲劳。

(2)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

(3)对肝病有治疗作用。

(4)治疗便秘疗效显著。

(5)对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效果。

使用食用油的学问

食用油脂简单来说可分为“动物”及“植物”油脂两大类,常见的植物油脂有菜籽油、花生油、粟米油、大豆油、棕榈油、芥花籽油、葵花子油等。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的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食用油脂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所组成的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可分为饱和脂肪酸油脂,如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脂;单元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如花生油、菜籽油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如葵花子油、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芝麻油及亚麻油等。动物油主要含胆固醇、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脂酸等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酸也是人体所需要的,若不能从外界油脂中获得,人体可利用体内的糖来合成。这种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中胆固醇的含量。

常用食用油的营养成分简单介绍如下:

1.猪油

脂肪酸成分:饱和脂肪酸42%,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专家分析:食用太多,体内胆固醇易增加,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但可供长时间高温的烹调。

2.大豆油(色拉油)

脂肪酸成分: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61%。

专家分析:含丰富卵磷脂、胡萝卜素,但不宜高温油榨,发烟点低(180摄氏度),容易产生油烟,精制时需添加许多抗氧化剂。

3.菜籽油

脂肪酸成分:饱和脂肪酸6%,单元不饱和脂肪酸5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6%。

专家分析:因含有较高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罹患,但芥酸含量较高,需要精制脱酸处理,稳定性较差。

4.橄榄油

脂肪酸成分: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7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2%。

专家分析:具有较高稳定抗氧化成分与抗热性,可降低胆固醇及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生。

5.玉米油

脂肪酸成分:饱和脂肪酸1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57%。

专家分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与维生素F,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增进新陈代谢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耐高温发烟点可达245摄氏度,尚含有卵磷脂及生育酚,为一高级食用油。

6.花生油

脂肪酸成分:饱和脂肪酸2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专家分析:花生油因为含有特别的香味,有一定喜爱的消费群,为各类脂肪酸成分比较平均者,油质较稳定,适合高温油炸。

7.麻油(香油)

脂肪酸成分:饱和脂肪酸16%,单元不饱和脂肪酸5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专家分析:自古以来,麻油(南方称“麻油”,北方称“香油”)就是国人烹调时不可或缺的调配油,它与其他油品不同之处,在于麻油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以及独特芝麻醉,但麻油最好不要高温烹调,且麻油的发烟点较低也不适合炒菜。

8.葵花子油

脂肪酸成分:饱和脂肪酸1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1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70%。

食用植物油按其精制的程度一般分:二级油、一级油、高级烹调油和色拉油四个等级。在选购食用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看标签

看清每瓶油的标签、品牌、配料、油脂等级、产品标准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用油的贮存也有一定的期限,不宜过长。如有异样颜色,闻之有异味或加热时出现过多的泡沫,且伴有呛人的带苦油烟味的油都是劣质油或变质油,不能食用。

2.看包装

对小包装油要认真查看商标,特别要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日期。无厂名、无厂址、无质量标准代号的千万不要购买。

3.看色泽

一般高品质食用油颜色浅,低品位的食用油颜色深(香油除外)。油的色泽深浅也因其品种不同而使同品位油的颜色略有差异,加工出来的劣质油比合格食用油颜色要深。菜籽油为黄中稍绿或金黄色;花生油为淡黄色或浅橙色,棉籽油(卫生油)为淡黄色。

4.看透明度

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质量就好。一般高品质食用油透明度好,无浑浊。好的植物油,经静置24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5.看有无沉淀物

高品质食用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较小。

6.看有无分层现象

若有分层则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

7.看油状

取1个干燥洁净细小的玻璃管,插入油中堵好上口慢慢抽起,看油状,若呈乳白状,表明油中有水,而且越白就说明水分越多。

8.闻气味

用手指蘸一点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不同品种的食用油有其独特的气味,但都无酸异味。

9.品滋味

用筷子蘸上一点油放嘴里,不应有苦涩、焦臭、酸败等异味。

食用植物油买回来以后,在日常使用中也得注意一些事项:

(1)不要加热至冒烟,因为油发烟即开始劣化。

(2)勿重复使用,一冷一热容易变质。

(3)油炸次数不超过3次,并用较耐高温的油来油炸。

(4)不要烧焦,烧焦容易产生过氧化物,致使肝脏及皮肤病变。

(5)使用后应拧紧盖子,避免与空气接触,与空气接触易产生氧化。

(6)避免放置于阳光直射或炉边过热处,否则容易变质。应置于阴凉处,并避免水分渗透,致使劣化。

(7)使用过的油千万不要再倒入原油品中,因为用过的油经氧化后分子会聚合变大,油呈黏稠状,容易劣化变质。

最后,值得提醒并需要指出的是,人们总会把吃油和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肥胖等疾病联系起来,总认为油吃得越少越好。其实,食用油脂是人体纯热能的食物来源,对人体健康有很多作用,儿童食用可促进大脑发育和骨骼生长,孕妇食用可增加母乳。根据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食用油脂供给人体的热能占总热能的11.6%,离20%~25%的膳食目标相差甚远。在我国,油脂提供人体热能的最低要求都没有达到。

平衡膳食以合理营养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获取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讲究合理营养,也就是每日由食物摄入营养物质要适度,既不能缺乏,也不能过度。缺,则不能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严重时可引起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和生化活动异常,甚至发生机体形态结构的异常,影响人体健康;过,也会引起机体异常改变,或体内积聚过多,或干扰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使代谢异常,有时甚至可产生中毒现象,而这对人体的危害也绝不能低估。

所谓合理营养是指膳食营养在满足机体需要方面能合乎要求,也就是说由膳食提供给人体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能保证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合理的营养能促进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

达到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一般称为平衡膳食,其基本要求是:

(1)膳食中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必须能满足人体生理和劳动的需要,即膳食中必须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水和膳食纤维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且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避免有的缺乏,有的过剩。食物应多样化,因为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所以多样化的食物是保证膳食平衡的必要条件。

(2)合理的饮食制度。如餐次安排得当,可采取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

(3)适当的烹调方法。要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且有良好的食品感官性状,能刺激食欲为原则。老年人的膳食宜嫩易消化,一般应限制油腻食物。

(4)食品必须卫生且无毒

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饮食习惯、健康状况等也千差万别,对营养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在实际生活中只有根据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按照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劳动状况、健康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安排好每日膳食,才能真正达到合理膳食的要求。

平衡膳食是由多种食物构成的。它能为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量和营养素,且能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主要包括:

(1)热量及热源质配比平衡。热量摄入适应性别、年龄、劳动强度及生理需要,摄入与消耗呈动态平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热能比分别是10%~15%、20%~25%、60%~70%。

(2)氨基酸平衡。食物中蛋白质所含的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为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一般在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中含量充足,比例恰当,故肉、蛋、奶和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较高,而粮谷等植物性食品中则常有几种氨基酸缺乏,故营养价值较低。因此,搞好动、植物食品的合理搭配,实现食物氨基酸互补、达到比值平衡,可提高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3)脂肪酸平衡。脂肪可来自动物性食品、粮食、坚果及食用油等多种食品,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所组成。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在动物性油脂中含量较高,如猪油、牛油、奶油等,过多摄入可致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故应控制其摄入量。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一般在植物性油脂中含量较高,如豆油、葵花子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其中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提供,故通常认为植物油的营养价值较高。因此,应尽量控制动物油的摄入量,适当增加植物油摄入量,当然,也不是植物油摄入多多益善,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易产生过氧化物,具有促进衰老作用。所以食用油脂还应控制适量,一般以食用油脂加上其他食物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25%为宜,在这个前提下尽量多采用植物油作为调用油,其用量一般应占全日用油一半以上。

(4)维生素平衡。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在体内易造成蓄积,引起中毒,这在食用强化食品或口服鱼肝油丸等制剂时应予以注意。在我国膳食结构中,维生素A、D膳食来源不充分,应注意动物肝脏等食品摄入。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等,体内储备少,且烹调加工及储存过程中易损失破坏,因而易发生供给不足的问题,应注意膳食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还参与体内生物氧化过程,同能量代谢有关,因此,在热量摄入增加时也应相应增加这几种维生素的供给量。各种维生素之间也存在互相影响问题,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可促进维生素C合成,维生素B1与维生素B2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问题。

(5)无机盐平衡。膳食中磷酸盐过多可与食物中的钙结合,使其溶解度降低,影响钙的吸收率。膳食中膳食纤维过多或脂肪过高或蛋白质缺乏也会影响钙的吸收。食物中含草酸、植酸较高时可能影响钙、铁、锌等的吸收。

平衡膳食应由尽可能多样的食物组成,这些食物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保护性食品,富于无机盐、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例如肉类食品、蔬菜、水果等;第二类是热能食品,是热能的主要来源,如粮食、食用油、糖类食品等保护性食品,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是每日膳食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保护性食品只有在摄入足够热能食品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故二者应相辅相成,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