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求己身体健康篇
15634900000060

第60章 穿出健康,关注身边环境(2)

在热水中加入浴盐泡澡,对消除腿部疲劳很有帮助。或把磨碎的生姜加入温水中,浸泡双足,也可促进血液循环。熏衣草、甘菊及茴香精油都可以用来消除疲劳或消除双脚的肿胀。

尖头皮鞋,好看不好穿

现在,许多时髦女性爱穿尖头皮鞋,这为她们增添不少另类风采。市场上销售的尖头皮鞋一般比普通皮鞋长20~30毫米,而韩式尖头皮鞋更长,鞋尖部位一般长出脚掌的1/3左右。这些尖头鞋在给女性增加柔媚感的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不少伤害。

那么,尖头皮鞋都有那些不好的地方呢?

(1)容易冻坏脚

穿时尚尖头鞋导致脚部被冻伤的女性非常多。鞋头又尖又窄的尖头鞋在走路时使人体重心向前倾斜,足部血液循环不畅,穿的时间一长,足部皮肤就会破损或长水泡,遇到气温寒冷,这样的脚最易冻伤。如果冻伤很厉害,来年甚至有复发的可能。

(2)容易导致甲沟炎

由于尖头皮鞋的结构特殊,年轻人在穿着时极易引起脚部病变。脚趾甲受到前端狭窄的尖头皮鞋挤压,导致脚趾甲嵌入软组织内,此时若再受挤压或摩擦即可引起脚趾发炎。小趾甲和第四脚趾甲的外缘,较易发生类似症状。

(3)容易引起足部畸形

尖头皮鞋极易引起拇趾畸形。由于鞋头太尖,不能正常容纳各脚趾,其中大拇趾受到挤压后将会向内倾斜,但大拇趾的根部关节处向外突出,凸出部位与鞋帮摩擦,可导致拇囊炎,造成局部红肿、疼痛,穿鞋困难,直接影响着正常行走。

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穿高跟尖头鞋,由于人体重心向前倾,脚跟受力越来越少,全身重量都集中在前脚掌上,会使脚的前半部分负担加重,从而导致足部发育畸形。

(4)成为安全隐患

穿上尖头鞋后,不少女性步幅变小,原来两步能走完的距离,现在不得不走三步才能完成,这容易造成视觉上的错觉。特别是上楼梯,稍有不慎,鞋尖即可能触到台阶立面,使人站不稳甚至摔倒。

爱美也要注重自身健康,既然尖头皮鞋害处多多,那我们就尽量不要去穿。如果一定想要穿的话,也要做好各种保护措施:

①保证足部血液微循环的通畅,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一双舒适的平底鞋,便于调换;

②每天晚上按摩脚部,揉搓双脚,促进血液循环;

③在一些特殊场地,如挤公共汽车或参加路面情况不理想的户外活动,最好不要穿尖头皮鞋。

老年人穿什么鞋才健康

老年人穿鞋应该很有讲究,鞋底要柔软,鞋面要透气,鞋跟需合适,鞋底防滑花纹一定要粗深……

宋大妈平日非常节俭,常常一双鞋穿很久也舍不得换。一次因鞋底打滑而摔倒,造成了左腿骨折。一些穿了很长时间的旧鞋,其他地方看不出旧,可鞋底已被磨得光滑无比,早已失去防滑功能,人很容易因此而摔倒。

家住城市一角的陈大伯喜欢穿平底鞋,经常特意去商店一买就买回几对老式的塑料底平底鞋穿。他觉得穿平底鞋非常舒适轻便,也有益健康。

上述想法是否正确?老年人穿什么鞋最健康?还是让我们听听专家们的看法:

(1)平底鞋有碍健康

平底鞋的鞋跟几乎没有,脚着地的瞬间全身体重的绝大部分作用在后脚跟上。老年人足弓弹性和承重能力已显著下降,上传的冲力可能会引起足踝、膝髋关节和腰等部位的疼痛不适,甚至头昏、头痛。

无跟的鞋子虽站立时稳当,但足弓的缓冲力弱,容易引起足部等部位的损害和慢性劳损,在脚用力不当的瞬间也易造成骨折。

因此,老年人的鞋跟不宜低于1厘米,一般以1.5~2厘米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健康。

(2)运动鞋、旅游鞋不宜长时间穿

长时间穿运动鞋或旅游鞋的人会发现脚汗多,特别是穿了那些材质不是很好的鞋。运动鞋、旅游鞋本身散热慢,鞋内温度、湿度高,长时间穿着会使脚部表皮发红或脱皮,且易使霉菌繁殖,因此对老年人来讲,平时不宜长久穿,还是以穿着稍有跟的布鞋、皮鞋为宜。

老年人如何选购一双合适的鞋?老年人摔一跤可不得了,因此鞋子的选择不能潦草了事。而一双适合老年人的鞋子,除了有合适的鞋后跟高度外,最重要的还是松软防滑。老年人的鞋底还要稍大一些,必须有防滑波纹。选购时要注意鞋底的材质,一般塑料底的都比较滑,橡胶、牛津底的稍好。如果发现鞋底已磨平了,就要慎穿了。另外,选鞋子时可稍稍弯一下底,越易扭曲,越显出弹力,表示品质越好,千万不要选择硬底的鞋。

总之,一双和脚融为一体、能保护脚的鞋必须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脚部受力平衡,鞋底弯折部位在前脚掌处,有钩心结构保护足弓;吸湿透气,如是冬天还要有保温性;不挤压脚趾也不穿上后拖拖拉拉;后帮成型硬挺,保护娇弱的踝关节;底部软,花纹明显,防滑。

选鞋时还要注意几点:

(1)足部保健专家认为,买鞋最好选在下午4~5点,因为这是一天中人的足部胀得最大的时候,如果是上午去选鞋,那最好选稍宽大点的。

(2)宁可买大一个鞋码的鞋子,也不要穿太紧、太窄的鞋子,大小一般以大脚趾顶住鞋尖后,脚跟与鞋跟间恰能容下一食指为准。因为人站立或负重时,足弓会自然下降,脚底会因此而相应加宽和加长。如果鞋内较宽松,脚趾在鞋内有灵活余地,就不会夹脚。此外,为保暖,有时还需加鞋垫,也应留有余地。

(3)两只脚大小不等的现象是存在的,这是天生的,因此买鞋时两只脚都要试。如果发觉买下的鞋一只大或一只小,坚持宁大勿小的原则。

(4)老年人的脚一般相对比较肥、宽,因此最好选择内径稍大的圆头鞋。

(5)虽然知道自己的尺码,最好还是试一下邻近尺码的鞋,再作出选择,舒服、轻巧的鞋才会令你足下生风。

对于特殊的老年人来说,选鞋还有些特殊要求:

(1)脚气病患者应穿透气性好的鞋,如布鞋或鞋面有孔的皮鞋,不宜穿球鞋和胶鞋。

(2)患鞋带病的老人不要穿有横袢的鞋,以避免摩擦引起疼痛。

(3)扁平足、内翻足、足跟痛的人,穿中跟鞋较合适。

(4)脚跟骨皮下滑膜炎患者不宜穿鞋后帮过高的鞋,以防引起不良反应。

(5)踵状趾、足管胼底的患者以选无跟鞋为好,可缓解症状,减少疼痛。

春、秋、冬三季,穿鞋几乎都离不开鞋垫。鞋垫可以隔离脚和鞋,减少鞋内的潮气。鞋垫不常洗、常换,就容易脏,细菌趁虚而入,会得脚病,这个浅显道理,似乎人人都懂。

可是,或是习惯使然,或出于节俭,或出于惰性,有些人十天半月懒得换一次鞋垫,鞋子外面干干净净,里面脏兮兮的鞋垫赫然在目。质地差的鞋垫一洗就软、就破,不能再用,这是事实,但换一双鞋垫换来的却是干净、舒适、健康。

勤换鞋垫与常泡脚一样,对人体健康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那么,何不养成这个良好习惯呢?

家庭暗藏着看不见的卫生隐患

现代大家都越来越讲卫生、爱清洁,往往把居室打扫得一尘不染。然而这样的卫生环境仅是肉眼可见的,而在“干净、清洁”的外衣掩盖下,却暗藏着无数看不见的卫生隐患,在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1)牙刷

牙刷用上个把月就会有大量的致病细菌生长繁殖,如白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这些细菌通过口腔直接侵入人体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肠炎和肺炎感染等。因此,牙刷用后要清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暴晒,并注意勤更换。

(2)毛巾

一般家庭使用的毛巾都是放在室内甚至卫生间里。由于空气不够流通,毛巾每天要用几次,难有干的时候,极容易滋生繁殖病菌,久之对人体健康不利,可导致皮肤病等。毛巾要经常洗干净后拿出放在阳光下暴晒或高温消毒。

(3)切菜板

据检验,每平方米切菜板上有葡萄球菌200万个之多,还有其他细菌。生、熟食交叉污染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菜板使用后要擦洗干净,保持干燥,生、熟食物最好分开使用不同的菜板,确保菜板卫生。

(4)抹布

久用的抹布上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霉菌等最多。以洗碗抹布为细菌传播媒介或导致的传染病,占疾病发生率的30%以上。因此,抹布应经常消毒,常更换。

(5)盆桶

家庭使用的脸盆和脚盆,有的是分人使用,有的是家人共用,用久了以后都会积累污垢,滋生毒苗,影响人体健康。盆桶应经常洗净并晒太阳,以保家人平安。

(6)笤帚

笤帚所到之处虽表面上显得干干净净,实际上却传播下了无数细菌。所以,家庭多备几把笤帚,厨房、寝室等分别专用不同的笤帚,用后要及时洗净、晒干。

(7)地毯

有一种叫蜱螨的生物大量繁殖于地毯上,专靠吃人皮肤上掉落的微型鳞状物维持生命,一旦接触人体,便会乘机侵入肺腑和支气管,小孩更容易因此患病。所以,地毯要经常吸尘、清洗、消毒。

(8)床

都市家庭常常会抱怨,才一两天时间,桌面、地上就积满了灰尘,不得不进行清理,但他们却没想到床上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打扫床铺也是每天的必修课。

(9)电冰箱

冰箱里不宜放未洗净的生鸡蛋。通常,冰箱内留有专用的鸡蛋盒位。人们也认为鲜鸡蛋放在冰箱可保存更长时间,但从食品(儿童食品)卫生角度看,这却是易被忽视的食源性中毒隐患。由于蛋壳在下蛋过程中和在笼子里滚动,受到的污染与鸡粪的污染源一致,都可能含有沙门氏菌,造成食品污染。如果开冰箱时手接触蛋壳,又去碰切开的西瓜或其他食物,交叉污染在所难免。因此,冰箱里不宜存放未洗净的生鸡蛋。电冰箱内的低温环境很适宜耶尔森氏菌的生长繁殖,从冰箱中取出食物要加热方可食用,否则可能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结肠炎的发生。

(10)暖水瓶

尽管饮水机已经走进了家庭,但仍然使用暖水瓶的也不在少数。使用时间较长的暖水瓶内壁往往结有一些黄色的水垢。其中隐藏着一些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镉、砷、汞等。清除这些杂质的方法很简单。用刷子蘸上去污粉或洗涤剂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就可以了。

(11)菜篮子

有人买蔬菜时将生、熟食物放在一只菜篮子里。殊不知,蔬菜、鱼、肉上面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很多,会造成生、熟食物的交叉污染。因此,生、熟食物应分开放置,菜篮子要勤清洗、暴晒。

(12)空气清新剂

很多家庭常在室内喷洒芳香剂来“清新”空气,殊不知芳香剂中的某些挥发性物质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害,少数还可导致血液系统受损。因此,开窗通风才是清除室内异味的好方法。

(13)卫生间

现在很多卫生间还是不通风的,顶多就是有个换气扇。这样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正是细菌滋生的温床。

(14)垃圾

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垃圾产主。专家认为“垃圾的储备场所应该说是污染比较严重的一个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是说垃圾桶越多越好,你如果到处放垃圾桶的话,可能家里的污染源比较多。”专家告诉我们,厨房和卫生间是家庭中产生垃圾最多的地方,而且这些垃圾大多散发着浓重的异味,容易滋生细菌。

不要让马桶、洗衣机成为疾病之源

马桶,每个人每天都在使用。在以往的观念里,只要保证马桶清洁就可以了。但事实上,稍不留意,它也可能成为疾病之源。

(1)及时清洗马桶的污物

马桶容易沾染尿渍、粪便等污物,冲水后如果发现仍留有残渍,一定要及时用马桶刷清除干净。否则就会形成黄斑污渍,也就给霉菌和细菌制造了生存的条件。

除了管道口附近,马桶内缘出水口处和底座外侧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清洗时先把马桶圈掀起,并用洁厕剂喷淋内部,数分钟后,再用马桶刷彻底刷洗一遍,最好用细头的刷子,这样能更好地清洁马桶内缘和管道口深处。

(2)重点清洁马桶圈

马桶圈和人们皮肤接触最“亲密”,一定要重点进行清洁,每隔一两天应用稀释的家用消毒液擦拭。调查发现,32%的马桶上有痢疾杆菌,其中一种名为“宋内”的痢疾杆菌在马桶圈上存活的时间长达数天。另一份实验报告也指出,将一亿个脊髓灰质炎病菌投入马桶内,溅到座圈上的病菌竟也为数不少。

因为冬天比较冷,马桶圈也比较凉,不少人喜欢在马桶上套个绒布垫圈,这样更容易吸附、滞留排泄污染物,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一定要使用的话,应经常清洗消毒。

(3)保证马桶刷的清洁

每次使用马桶刷后,刷子上难免会沾上脏物,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把水沥干,喷洒消毒液,或定期用消毒液浸泡,并放在合适的地方。

专家建议,最好把马桶刷挂起来,不要随便放在角落里,也不要放在不透风的容器里。为避免细菌滋生,可以在水箱中放置渐溶式自动洁厕剂或挂上壁挂式消毒栓,通过每次冲洗起到清洁、除垢、消毒除菌的效果。

大多数家庭都会在马桶边设一个废纸篓,存放使用过的厕纸,以为这样更“卫生”,其实,这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因此,卫生间里面不要放纸篓,如果要放,也应使用密闭性较强的带盖子的桶,因为粪便中夹杂有大量的细菌,在敞口的桶中,细菌通过空气比较容易传播。或者直接将厕纸丢进马桶内冲走,只要不是太厚、太韧,厕纸一般都能在水中很快变软,所以不用担心堵塞。

洗衣机是帮助人们搞好家庭卫生的好帮手。然而,研究人员发现,洗衣机其实有点儿脏,近几年皮肤发炎、皮肤过敏人数增多,都与洗衣机有很大的关系。

洗衣机的内部比较潮湿,容易滋生腐生性霉菌,这类霉菌很不耐热,在45℃左右的热水中就会死亡,但一般家庭为了节约能源,很少用热水洗衣服,致使霉菌在洗衣槽内侧繁殖。霉菌碰到水后,孢子被释放出,附着在衣物上。洗衣次数越多,衣服上的霉菌孢子就越多。

这些细菌虽然不会引发很严重的疾病,但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对那些皮肤容易过敏的人来说,洗衣机里的霉菌对他们的伤害会更大,霉菌引发的皮肤不适可能延续较长时间。

另外,很多细菌、寄生虫水浸不死,日晒不灭,洗衣粉、漂白粉对它们也无可奈何。常见的真菌皮肤病如汗斑、体癣,还有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滴虫病等疾病都能通过衣服引起感染。

因此,专家认为,为了避免洗衣机对皮肤造成伤害,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不可将多人衣服一起洗,特别是健康人与病人的衣服要分开清洗;把袜子、脏外衣和内衣分开洗涤;使用带有杀菌功能的洗衣粉;用50℃左右的热水洗衣服,使用烘干机用高温杀死霉菌;不要长时间浸泡衣服,洗完衣服要及时晾晒;尽可能在阳光下晾晒衣服,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霉菌;经常打开洗衣机的盖子,让里面保持干燥。

植物进居室,健康到你家

去氧吧吸氧曾经一度成为绿色消费时尚,如果能在居室里自己建一个绿色氧吧,既省钱,又健康,还可以美化居室,真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其实,在自己的家里摆放几盆花草,让自己的居室多些生机盎然的绿色,也就建成了一个绿色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