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安全教育高一(下)
15635400000007

第7章 规避不良社会环境篇

赌博恶习莫沾染

树强是一位经理的儿子,生活条件、学习环境都不错。他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上初中后,他学会了打扑克、搓麻将。开始只是图消遣、找乐趣。后来感到这样不够“刺激”,便想赌点小钱“提提神”。这便开始了赌博的第一步。慢慢地,他觉得钱少不过瘾,赌注逐渐加大,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了赌博,他经常逃学、撒谎,赌输了就回家偷钱,偷邻居的钱,抢同学的钱。等到父母发现这些情况时为时已晚,树强因多次盗窃他人钱财而被送进少管所。原本很好的一个学生就这么被赌博戕害了。

这绝对不是他自己、也不是他父母为他设想的前程。树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中小学生绝不要从赌博中寻找刺激。

有的同学常常误以为赌博是一种娱乐活动,打打扑克、下下棋、玩玩麻将,只赌几角钱,或者赌几支香烟、几块糖果,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之所以产生这些模糊认识,主要是因为这些同学对赌博现象的丑恶本质缺乏深刻认识。

打扑克、下棋、玩麻将原本是正常的娱乐方式,一旦输赢与钱挂钩,就成了赌博行为。

赌博是寄生在社会肌体上的“毒瘤”。赌博,腐蚀人们的灵魂,使人妄想不劳而获,从而精神萎靡不振,丧失向上的志气。赌博的动机是为赢别人的钱,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伤害友谊,危及家庭和睦和幸福。

1.莫因侥幸心理参与赌博

上初二的小军看到同学玩扑克牌赌钱,他自认为打扑克自己是个高手,只要上场保准能赢。他手痒,想碰碰运气。没料想刚一上场他就输了。他不服气,又来,又输,越打越输,越输越多,结果把身上带的准备交学费的360元钱输了个精光。通过这次教训,小军再也不玩带钱的游戏了。

2.见别人赢钱不要眼红

放学路上,聪聪见几个同学在打牌,其中一个是他的同班同学。聪聪见这个同学两局下来赢了10元钱,很是眼红,也要求加入进来赌一把。刚打头一把,他赢了,他从对方手中拿过5元钱,要退出,对方不依,说聪聪不够义气。聪聪又来第二把,第三把,但都输了。他身上拿不出钱给对方,只好将自己的自行车作为“抵押”。

为此,他在日记里写道:“你想赢我的钱,我想赢你的钱,赢来输去会翻脸,赌博游戏真害人。今后,我要把求赢好胜的劲头用在读书、学习、体育竞赛上,不能再把充沛的精力和聪明的头脑用错了地方。”

中学生参与赌博的人可能并不是太多,但也不乏其人。在班上开一次讨论会,讨论赌博的危害。

切莫沾染烟酒

[案例一]小艾是上海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当记者在一所网吧采访他时,他正和几位同学玩游戏。他一手操作电脑,另一只手夹着一支烟,游戏中战况激烈的时候,小艾就把香烟叼在嘴上,双手同时操作,俨然一个“烟民”。当问他有多长烟龄的时候,他反倒“谦虚”地说自己是刚刚学会的。不过,看得出,他夹烟的两个手指已经有点发黄。

用小艾自己的话说,他抽烟是想让自己放松。学习太紧张,整天来往于学校和家之间,回到家就被赶上书桌,实在是枯燥得很。他的第一支烟是和同学出来玩游戏时别人递给他的,他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就抽了。虽然第一次抽烟时他咳嗽得眼泪都掉了下来,但他硬撑着,心里还有点高兴,因为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已经长大了。他还夸口说,有一次他班上一个女生在街上看到他吸烟,眼神很异样。他认为抽烟才像一个男子汉,比较“酷”,女孩子才会欣赏自己。

小艾说,同学里有些人烟瘾很大,有时候看到那些人一根接一根地在厕所里抽,他也有点怕,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像他们一样上瘾。但他也很矛盾,觉得现在大家都知道自己抽烟,要是突然不抽烟的话,别人有可能觉得他孤僻不合群,以后出来玩的时候,可能就不愿叫他了。

[案例二]7月8日高考结束当晚,武汉市一高考考生喝下一斤多白酒,造成急性酒精中毒,送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从考场出来后,这名考生和几名同窗好友相约在一起庆祝。餐桌上,他不知不觉中喝下一斤多白酒,神志逐渐模糊。同学连忙将他送到医院急救。入院时考生已经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经医生诊断,此考生饮酒过量,导致急性酒精中毒。

高考过后,紧张多日的考生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取而代之的是释放紧张情绪后的兴奋。不少学生准备在成绩出来之前好好聚聚,庆祝考试结束,并准备谢师宴。成绩出来之后,家里也会有一系列表示,大多离不开亲朋好友一起聚餐。高考结束,放松和聚会名正言顺地成为饮酒的理由。

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一旦染上烟瘾,对身体健康的伤害特别大。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未成年就开始吸烟,那么若干年后他们肺癌、心脑血管、冠心病等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特别高。

对青少年饮酒问题,学校和社会都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通常情况下,对青少年饮酒问题的宣传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及青少年吸烟问题。尽管在所有中小学校的行为规范中,都明文规定严禁学生吸烟和酗酒,学生吸烟被发现将面临重罚,而喝酒则没有明确处罚标准。作为家长,也往往在孩子的吸烟和饮酒问题上“厚此薄彼”。一项统计表明,中学生饮酒大致有3个原因:考试完“放松”、同学聚会和失恋。有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中喝过酒的占15.6%,远远超过8.9%的吸烟比例,并且这一数字还有扩大趋势。

对已经开始吸烟的同学来说,要勇于告别“最后一支烟”,越早越好。

怎样告别抽烟的诱惑

1.把所有与烟有关的东西全部扔掉。

2.在家中贴上禁烟标语。

3.买一些烟的替代品,当烟瘾来时,吃些口香糖、瓜子、干枣、话梅等食物,转移对烟的兴趣。

4.尽量不和过去的烟友接触,如仍要见面,可以相互约定不吸烟,或和烟友一起开展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

5.找别人谈话分散注意力。但最重要的要靠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戒烟贵在毅力,多数时间需要用毅力战胜自我。

怎样告别喝酒的诱惑

1.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企图借酒来消愁,因为借酒消愁愁更愁。

2.当有亲戚或朋友劝你喝酒时,你应该委婉地拒绝。

我国已有烟民3亿多人,其中在9~12岁的少年儿童中,约有10%~15%的小烟民。为了明天,青少年朋友千万不要吸香烟。

吸烟既危害身体健康,又容易引起火灾。一个小小的烟头,表面温度却有200℃~300℃,而中心温度则高达700℃~800℃。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如被褥、衣物等,都容易被烟头、火星引燃。而衣物被褥的燃烧通常是以隐燃状态进行的,不易被人发现。

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要求在校学生不要吸烟。但有的同学违反规定,经常躲在墙角、厕所等处偷偷吸烟。如发现了老师和家长,就随意将烟头扔掉或藏在袖口、衣袋里。未熄灭的烟头遇到可燃物,就极易引起火灾。

说说酗酒会有什么危害?如果有同学沾染上这个恶习,该怎么帮助他改正呢?

交友要慎重

高一学生李兵的父亲是上海的一个业余围棋高手,家中藏有许多围棋古谱和珍贵的围棋。一有空,他父亲就在家里独自摆弄围棋,或者阅读棋书。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李兵,自然深受父亲的熏陶,从小就是一个围棋迷。进入中学之后,他更是以棋会友,校内、校外结交了不少“围棋兄弟”。想不到,恰恰是一个校外结交的棋友张杰把他“斩了一刀”。

这天秋高气爽,学校放假。李兵在外出途中遇见张杰,由于久未“手谈”(即下棋),彼此显得十分亲热。张杰于是邀李兵去某茶室玩一盘棋,过把瘾。李兵欣然前往。围棋盘刚摆好,张杰就说:“阿拉加点‘浇头’,刺激刺激怎么样?”“什么‘浇头’?”李兵不解地问。张杰哈哈大笑:“‘浇头’就是票子。加上‘浇头’那才有劲,包你进步快。”李兵边摇头边说:“不行、不行,我没有钱。”“不要紧,说不定我输呢!”张杰话头一转说,“这样,我输了付给你钱,你输了我不要你钱,好吗?”李兵被他“将”了这么一“军”,觉得不便推辞,只好答应。一局结束,张杰输了,他果然“信守诺言”,一边付‘浇头’一边连连称赞小李兵这盘棋下得好:“真是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哪。不过,要没有票子刺激,你恐怕不会这样认真的,是吗?”李兵不肯收钱,张杰执意要付,硬把20元钱塞给了李兵。临别时,张杰约定了李兵下星期天在老地方再较量一番。李兵虽然不大情愿,但转念一想,赢了钱就不来,对方不是会误会嘛!只好勉强应允。

到了下一个星期天,李兵不但输掉了身上的50元,而且连手表也作价抵给了张杰。其实,前一次张杰是用“引诱法”,先“放一马”让李兵尝尝甜头,然后再叫李兵吃苦头。

喜爱结交朋友是青少年的一个共同特点。这有助于拓宽我们的生活空间,也有益于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可是,万一不慎,与思想品德不好的人结为朋友,则会身受其害,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青少年学生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交友的范围不宜随便扩大到社会上去。有一句古训是值得牢记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青少年的依存性、群体性都非常强,这是优点,便于组织集体活动;但同时又是缺陷,容易导致各种素质的同学相互影响,特别是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对同学们的影响。因此同学们要注意:

(1)对有劣迹者,不良习气者绝不可以接触。

(2)对行为、举止不文明的人不接触,因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他的心灵。

(3)对哥们义气、姐们义气要正确对待。

(4)同学间要发展正常友谊,不要形成小团伙,防止青少年团伙形成。

2.同学、朋友间互相交叉影响,对中学生来说要特别注意。一个班、一个年级刮一股风,如穿同一种服装,喜欢同一个明星,等等。

3.同学们要养成独立看问题的能力,自觉培养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对中学生的一生来说太重要了,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极易受外界影响。其中好同学、好朋友对他们影响非常大,学校老师、家长一定要帮助同学们把握交友问题。

4.中学时代好同学、好朋友的友情可以延续一生,可见青少年时代的友谊多么纯真。要使这纯真的友谊正常发展,学校、家长要注意引导:

(1)学校要有意引导相互接近的同学们,把精力集中到关心学习、互相帮助上。

(2)家长不随便干涉孩子的正常交友,以免引起逆反心理。

真正的朋友,只会在你幸运时表示好感,在你落难时解救你的危难。

不要以为魔鬼总是躲在阴暗处,更多时候,它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充作人样的。

有教养的人,相处一时会使你亲切、愉快,无教养的人,共居多年也会使你陌生、讨厌。

粉笔看看自己洁白的身体,矜持地问黑板道:“你这样黑,跟我在一起害臊吗?”黑板不卑不亢地回答:“请不要忘记,美是我们共同创造的。”

看前面的例子及上面的名言,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青少年在交友时应注意些什么,朋友间应如何相处是最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