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枇杷种植新技术
15636900000011

第11章 病虫害防治(1)

枇杷的病虫害较其他果树为少,受害也较轻,故研究相对较少。据调查,福建枇杷主要害虫有黑毛虫(舟形毛虫)、黄毛虫(枇杷瘤蛾)、天牛等,病害有一些生理性病害和根腐病、叶斑病等;浙江塘栖黄毛虫屡次猖獗成灾;黄岩枇杷烂脚病普遍危害较重;广东干腐病亦重。而枝干癌肿病为国内外枇杷产区严重的病害之一。意大利等国还常受黑星病危害,个别年份甚至造成大流行。此外,枇杷上还常有梨小食心虫、蚜虫、蓑蛾、刺蛾、木蠢蛾、螨类、毒蛾、蚧壳虫类等害虫及污叶病、炭疽病、纹羽病、花腐病等危害,兹择要介绍如下。

(第一节)生理性病害

一、日烧病

枇杷日烧病曾多次成灾。如杭州塘栖,1963年和1 981年由于果实日烧病严重发生,造成枇杷产量损失过半。枇杷日烧病是由于烈日直射树皮和果实,致使韧皮部、果实局部细胞失水焦枯。发生在枝干上的叫枝干日烧病,果实上的称果实日烧病。

症状:枝干日烧病多发生在主干上,亦有发生在主、侧枝上。罹病树皮,初时发生干瘪凹陷,进而燥裂起翘,病部逐渐扩大,最后形成相当大的焦块,深达木质部,似“火烧状”。发病株往往有杂菌感染并成为害虫产卵、越冬的场所。

果实日烧病发生后果实的阳面果肉被灼瘪,病部黑褐色凹陷,完全失去食用价值。而且往往导致枇杷炭疽病盛发。

发病规律:此病一般在枇杷果实转色期遇到无风或微风的晴天、下午气温高时发生。受阳光直射的果实容易发生,在叶丛中的果实不易发病。在酷热的夏天,长期裸露在强烈阳光下的枝干、树皮被阳光灼伤、灼焦而得病。

防治措施:选栽抗日烧病强的品种,培养合理树冠,使枝干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在7月中下旬,将那些可能发病的枝干用石灰浆涂白,以增强对阳光的反射;或缚草秆以遮光,可免遭灼伤。及时将病死组织刮净,并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涂布伤口,以防病菌感染,然后用草秆束缚防日晒。在果实转色期,果实套袋或遇天晴高温时于午前喷水于果面。

二、叶尖焦枯病

叶尖焦枯病常导致枇杷极度衰弱,失去结果能力,其病因尚未查明。

症状:初发病时叶尖变黄,后逐渐向下扩展,最后呈黑褐色焦枯,病部组织脱落或不脱落。患病叶轻则约1厘米长的叶尖焦死而成畸形,重则病斑直径长达2~3厘米。发病株叶片僵化或仅剩叶柄,或提早脱落,导致树上叶片十分细小。

发病规律:发生在初抽生的幼叶上,嫩叶长至2厘米时开始出现症状。夏叶发病最严重,其次春叶、秋叶很少发病。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大叶杨墩最抗病,大红袍、软条白沙则易感此病。

三、裂果病

枇杷裂果病各地均有发生,但受害程度各地差异很大,如1981年福建莆田县华田乡霞皋和山牌村的大钟枇杷裂果率高达84%。

症状:在果实迅速膨大期,久晴少雨后,突然下雨,致使果肉细胞迅速膨大将外果皮胀破,果实皮肉裂开。发病果易引起多种病菌(主要是炭疽病)感染和害虫寄生。

发病规律:此病多发生在树势过旺的徒长树以及果皮过薄的品种,在北纬25度以南发生严重。

防治措施:在幼果迅速膨大期,勤行根外追肥如02%尿素、02%硼砂或02%磷酸二氢钾等有较好效果。在果皮转淡绿色时喷布1 00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有明显的预防效果,裂果率比对照降低83倍,且成熟期提早10天。套袋对防止裂果有明显的效果。选用不易裂果的品种。

四、紫斑病

枇杷紫斑病只影响外观,几乎不影响肉质,故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研究。

症状:在果实上发生紫红色的锈斑。

发病规律:此病是在枇杷果实成熟后期突然出现的症状。

它与阳光照射有密切关系,收获期遇持续晴天,阳光强烈的天气,发生此病最多。此病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常作为品种的特性加以记载。

防治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果实套袋。

五、栓皮病(癞头疤)

枇杷栓皮病主要影响果实外观,分布区与冻害发生地区相一致。

症状:3月下旬开始,在果实表面出现略显黄色的病斑,病斑部分果面的茸毛脱落,变为褐色,进而发展为环状的癞头疤,接近成熟时,病斑表面产生龟裂。

发病规律:此病一般发生在急骤降温时,幼果表面因寒霜、冰雪危害,引起表面数层细胞坏死而造成栓皮现象。

防治措施:在易于发病的园地和品种,及早给幼果套上双层袋,可有效避免果实发病。亦可在冻害发生时熏烟或束草保护果实。

六、脐黑病

症状:所谓脐黑病,是一种在果顶部的萼片及其附近,即称作果脐的部分,最初呈现青绿色,后因失水而丧失新鲜感,并最终变为黑色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现已弄清楚,脐黑病的脐部变黑是由于该部分组织坏死所致。本病易于和脐青症混淆,为了延长贮藏期,人们常在完熟之前采收果实,这时的果实,脐部大部呈青绿色,而在适宜条件下充分成熟的果实,其脐部呈黄色。虽脐青症可能引起脐黑病,但脐黑病毕竟还是一种单独的病害。

发病规律:据观察,一般果穗向上的品种发病多,树势强的树发病多,树冠上部发病多,阳光直射的果穗易于受害,套袋比不套袋发病重,套袋时间长的发病多。由以上现象推断,发病的原因是由于高温所引起。在高温条件下,果实尚未充分肥大已开始着色,糖度高而果汁少,果肉易于硬化,果实虽然在短时期内完成了成熟过程,但实际尚未达到正常的成熟,在这种条件下,果脐部水分供给不足,从而致使发生组织坏死。

防治措施:由于其病因是一种高温伤害,故最好的防治办法是避免遭遇高温,现最为简便易行的是改进套袋方法,即树冠外围和顶端采用报纸那样透光率低的纸袋,而在阳光不能直射的部位,采用透光率高的纸袋。

(第二节)传染性病害

一、癌肿病

1概述

枇杷癌肿病主要发生在枝干上,叶、芽、果上亦有发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新梢、叶片、幼果上发生则产生溃疡,侵入主枝或主干时成为癌肿状,新梢发病在苗木或幼树上多表现为芽枯症状。

3~4月份,局限于在头年的秋芽及由其伸长的新梢上发生,对当年发生的新梢几乎不危害。秋芽感病后带褐色,发育中止,后来干枯而易碎,芽外皮的内侧变黑,呈纵裂,有时流出含有细菌的黏状物。从枯死芽的侧面发生多数的侧芽,且患病部位成为溃疡状,更有的肿大成为瘤状,或者部分剥落,露出木质部。新叶感病,主要发生在主脉上,叶面主脉上产生一至数厘米平滑的瘤状病斑,后来变黑,由于主脉扭曲而致使叶片也形成扭曲,叶身成为波状的不整形,整个叶片多呈畸形状。稍长大一些的叶片上在梅雨期前后,病原细菌从叶缘的水孔或受伤部位侵入,也能导致叶脉间发病。首先是发生针头大小的黑褐色斑点,此后多少有些下陷,成为黑色的溃疡状,其周围呈淡黄色,形成鲜艳的病斑。若在叶片的某一部分密生多数的病斑,则该部分发育受阻,形状挠曲。幼果发病,在果面产生烫伤状病斑,以后成为黑色的溃疡状,渐渐融合为软木状,表面产生裂纹,成为像筷子头大小的黑褐色下陷的痂,发生时期较早。至4月份以后,发病渐少。在果梗上则于表面下出现黑色的病斑,以后纵裂,产生酱状物。

在枝干及近地表的浅根上发生的(主要在成年树上),首先产生小形暗褐色癌肿状,以后渐渐呈同心圆状,渐渐扩大,致表面粗糙,最后使这部分树皮脱落,露出木质部,并在病斑周围发生变色。同时,在老病斑的翘皮下,常潜伏有梨小食心虫。癌肿病在枝干上常造成较大的病斑,大枝得病后,常致整枝枯萎,使树体衰弱,产量减低,甚至使全树枯死。

2特征

本病的特征是在新梢、叶片、幼果上发生,产生溃疡状(芽枯症状),在枝干上发生则有轮纹,成为溃疡,表皮粗糙,而且膨大(癌肿症状)。病原细菌在叶的病斑或枝干的患病部位越冬,由雨水传染,大多数由虫害、风害或其他机械伤造成的伤口侵入所引起。6月份,由于梨小食心虫危害及长期下雨,发病尤多。又在树势衰弱时更易加重该病的发生。本病为枇杷最严重的病害。病原菌只侵染枇杷。

3防治措施

(1)本病多由苗木带病传入,故栽植时要彻底检查,且要注意选用抗病品种,注意肥培管理,避免密植,不要重修剪,不要让树体受伤,必须培养强健树势。

(2)每次新梢抽发期及套袋前、采收后、抹芽后、修剪后和台风后喷06%等量式波尔多液或402抗菌剂、农用链霉素。喷药要周到细致,叶片、枝干各部位均要喷到。

(3)大风多的果园一定要设置防风林带,以减少风害,更要注意防治害虫,减少伤口发生。对大枝修剪时,伤口应及时涂布黄油加农用链霉素1 000~1 500毫克/千克。

(4)4月份和9月份各检查一次枝干,如发现病斑,应用利刀仔细将病部刮净削平,并涂以链霉素糊剂。有梨小食心虫危害时,则以涂布链霉素加5%的巴丹水溶液为好。发现有患病的小枝和苗木等,应及时剪除烧毁,有枯枝落叶也应随时清除烧毁。

三、叶斑病

1分类

枇杷常见的叶斑病有灰斑病、斑点病和角斑病。各枇杷产区均有分布,是枇杷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病害。遭受该病危害,轻则影响树势和产量,重则叶片僵化变小,造成早期落叶,使植株生长衰弱,影响抽发新梢。灰斑病除危害叶片外,还能侵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影响产量较大,此外还能危害枝干及根颈,造成根颈腐烂。

(1)灰斑病:叶片被害时,初生淡褐色圆形的病斑,后呈灰白色,表皮干枯,易与下部组织脱离,多数病斑可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斑边缘明显,为较狭窄的黑褐色环带,中央灰白色至灰黄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果实被害,产生圆形紫褐色病斑,后明显凹陷,其上亦散生黑色小点,果肉软化而腐败发生恶臭。

(2)斑点病(褐斑病):病斑初期为赤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近圆形,沿叶缘发生时则呈半圆形,中央变为灰黄色,外缘仍为赤褐色,紧贴外缘处为灰棕色,多数病斑愈合后成不规则形。后期病斑上亦长有黑色小点,有时排列成轮纹状。

这些黑色小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灰斑病和斑点病的主要区别是:①病斑大小有明显的差异,前者病斑较大,后者则较小;②前者病斑上着生的黑色小点较粗而疏,后者则较细而密。

(3)角斑病:叶片上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大,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常多数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斑赤褐色。周围往往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中央稍退色,其上长出黑色霉状小粒点,这是病菌的子座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