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枇杷种植新技术
15636900000006

第6章 枇杷主要优良品种(1)

(第一节)品种分类原则和方法

中国枇杷栽培历史久远,分布地域广泛,在长期人工栽培和选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品种。其中浙江、福建、江苏三省以其品质优、产量高、类型多而闻名于世。枇杷栽培中,许多地方长期沿用实生繁殖,故类型丰富。

凡是优良单株,群众自行定名推广,因而品种繁多。

关于枇杷品种分类,古今学者论述甚多,最早见于晋代郭义恭在《广志》中的记载。近代胡昌炽(1928年)、章恢志(1931年)均根据果肉色泽及果形而分类。1957年章恢志增加了按成熟期分类一项。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于1960年召开由曾勉主持的全国枇杷研究工作现场会,会议附件之二——“对于枇杷选育良种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区别品种主要标志,以肉色分为白肉、红肉、黄肉;依照果形分为圆形、卵形和扁圆;其他以成熟期和果梗特性区分。吴耕民在《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1984年)中,论及枇杷品种分类时指出:分类方法,大体上按果实的肉色和形状者为最多。从肉色言,着色最浓者为橙红,渐转淡而为橙黄、黄、淡黄、淡黄白,最后黄色全消,几乎为纯白。品种的色泽,可分别为三类,即橙红色、白色及中间色(自橙黄至淡黄色)。但在习惯上枇杷依肉色分类时,中间色常向两极归纳,凡着色的品种,不论橙红、橙黄、黄等归纳为一类,统称红沙种;而着色极淡,肉眼认其为白色或近于白色者,统称为白沙种。更从枇杷的果形言,可归纳为3类:①长形种;②圆形种;③扁圆形种。除上述依肉色与果形的分类外,有依一果内所含核子的多少,而分为独核和多核者。在栽培上更有依果实成熟的早晚而分为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者。章恢志在《中国果树栽培学》(1987年)中,又提出了按生态进行分类的观点。

现据上述观点,将中国枇杷品种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叙述如下。

一、依生态类型划分

(1)温带型品种:耐寒性较强,适宜中国北亚热带及部分暖温带稍有霜雪地区栽培。表现为叶小、果较小、木材坚硬、生长较缓慢,如江苏的照种白沙、青种,浙江余杭的软条白沙、大红袍,武汉的华宝二号和三号等。

(2)热带型品种:耐寒性较差,适宜少霜雪的中、南亚热带及热带边缘地区栽培。表现为叶大、果大、生长迅速,如福建莆田的解放钟、白梨及梅花霞等。

二、依果肉颜色划分

(1)白肉(白沙)枇杷:果肉乳白色或淡黄色、淡橙黄色,肉质细嫩,汁多味甜,风味良好,最适宜于鲜食,是中国特有的种质资源。白肉枇杷的著名品种有:江苏吴县的白玉、照种白沙,浙江余杭的软条白沙、丽水的丽白,福建莆田的白梨、乌躬白等。

(2)红肉(红沙)枇杷:果肉橙红至橙黄,较紧实,风味浓郁甜酸,耐于加工处理,适宜制罐,也适宜鲜食。如吴县的富阳种,余杭的大红袍、宝珠,黄岩的单边种,安徽三潭的光荣种、大红袍、朝宝,莆田的梅花霞、坂红,武汉的华宝三号等。

本书以江苏吴县的青种为界限,肉色浅于或相当青种的,归于白肉类,肉色深于青种的,则归于红肉类。

三、依果形划分

(1)长形种:又名牛奶种,纵径显著长于横径,包括有椭圆形、长倒卵形、长梨形等。这类品种果实包含的种核较少,往往有独核者,该类品种一般可食百分率较高,代表品种有福建的长红三号、乌躬白、浙江的夹脚及日本引进品种茂木等。

(2)圆形种:即纵径与横径无显著差异,这类品种果实常含种核数较多,如浙江的大红袍、宝珠、软条白沙、福建的白梨、日本引进品种田中等。

(3)扁圆形种:纵径显著短于横径,该类品种较少,代表品种如江苏洞庭山的早黄、荸荠种等。

四、依用途划分

(1)鲜食种:果形较大,剥皮容易,果肉厚而细腻,柔软多汁,糖分高,酸甜适口,风味优美,其代表品种有软条白沙、照种白沙、白梨、解放钟、华宝二号等。

(2)罐藏种:果实中等大(粒重30~40克),成熟期及果实大小一致。肉色橙红至橙黄,组织致密,味浓,核小,较耐贮运,其中多数为罐藏、鲜食兼用种,代表品种有浙江的洛阳青、福建的太城四号。

五、依成熟期划分

中国适宜栽培枇杷的地域甚广,各地成熟期相差很大。2月至6月份,由南至北陆续成熟应市。但同地栽植者,成熟亦有早晚之别。故栽培上常有依果实成熟早晚而行分类者。

(1)早熟种:在当地首先成熟者,如浙江塘栖的头早、二早、宝珠,福建莆田的早红蜜、早钟六号及引进品种森尾早生等。

(2)中熟种:较早熟种迟10天左右成熟者,如夹脚、大红袍、软条白沙、白梨、乌躬白等。

(3)晚熟种:比中熟种约迟10天成熟者,如青碧、大钟、解放钟等。

六、依经济地位划分

(1)主要品种:包括传统、名牌、优良地方品种,经成果鉴定的新育成品种,少数国外引入的著名优良品种,已成为生产推广的主栽品种以及主要的地方品种,近年发掘出的正在推广中的品种和国外引入较重要的品种。

(2)次要品种及优良单株:包括目前在生产上应用不多的历史、古老品种,新选育的优株、优系及具有某些特殊性状的品种或单株。

此外,还可依进化程度,将枇杷分为原生、半栽培和改良品种等3类,原生品种大多果形较小而果粒密生,品质多酸,改良品种则果形大而风味美。

中国现有各类优良品种,大多鲜食者以崇尚白肉为多。加工制罐或制果膏者,则概崇尚红肉为好。各地代表品种中,白肉种以浙江的软条白沙、江苏的照种白沙最为出名,尤以软条白沙品质最佳,可称世界性的名牌品种。不过,品性娇贵,要求较高的集约化栽培管理措施。

(第二节)主要优良品种

我国枇杷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分布甚广,现将其中主要品种介绍如下。

一、白肉枇杷

(1)软条白沙:产浙江余杭塘栖,为品质最优良的古老品种,树势中庸,如管理不善,易形成大小年。枝细长、较软、斜生、叶中等大小,在树上常呈倒垂性,果梗细长而软,果中等大小,卵形、扁圆或圆形,顶部平广,基部钝圆,平均重252克;果面淡黄色,在阳面密生较粗大淡紫色或淡褐色斑点;果皮极薄,易剥离,果肉黄白或乳白色,肉质细嫩且柔软,呈融质,汁多,味甜美,含糖673%,酸055%;种子2~3粒,当地6月上旬成熟。

品质特别优良,但不耐贮运,成熟前多雨易裂果,抗性差,不易丰产,由于栽培历史久远,品种渐渐分化,分离出许多品系,以果色白,果形圆,果顶平的平头软条白沙最好,其他有带黄色的杨墩白沙;栽培管理较易,但形状、色泽不如平头白沙为优。

(2)照种白沙:为江苏吴县洞庭东山栽培最多最著名的品种,已有150年历史。树势中庸,枝条开张、叶大、叶缘锯齿疏浅;果通常挺生;圆形或略扁,平均重30克,果梗短;果面淡橙黄色,有细而密的白斑,近萼处尤多,绒毛短,果皮薄、易剥离;果肉黄白色,汁多,质地细腻,含糖量11%,含酸量045%,甜酸适度,爽口不腻、品质极佳,种子3~4粒。成熟时种皮易裂开,在当地6月中旬成熟。

该品种具有生长迅速,果形整齐,风味鲜甜,不易裂果,比较耐冻,大小年不甚显著,易丰产等优点。不足之处是种子较多,又可分为短柄、长柄和鹰爪照种等。由于长柄照种果柄长,便于采收,故栽培最多。

(3)白玉:产于江苏吴县洞庭东山,树势强健,枝条粗壮,树冠紧密,呈圆头形,叶窄长、大而薄,先端尖锐,叶色较浓,叶锯齿稀,大而尖。果穗序轴紧密,长梗较粗,果实扁圆形,平均重30克,果梗较粗;果面淡黄色,毛茸较少;萼平展,萼孔开张;果皮较薄,果肉淡绿白色,厚85毫米,肉质细腻易溶,汁多,风味清甜,品质清甜,品质极佳,总糖量967%,总酸量034%,种子圆而较小,平均2~3粒。

该品种是近年发展的白沙新品种,具有树势强盛,早熟,丰产,大小年不显著,果实大,形状整齐美观,风味极佳,成熟期抗旱性强等特点,充分成熟风味易变淡,宜适当提早采收,不足之处是皮薄不耐贮运,也不宜制罐。

(4)白梨:为福建莆田的主栽品种之一,因其果肉雪白,细嫩如梨,故名。树冠圆头形,半开张,树势中庸,枝条粗细中等,分枝多,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近全缘,果实圆形或椭圆形,果顶平,基部钝圆,平均重318克,果梗细软,果面淡黄色,皮较薄,易剥离,果肉乳白色,质地细腻,汁极多,甜且清香,味浓,含糖108%,含酸030%,种子3~4粒,成熟期早,在当地4月下旬成熟。

丰产,稳产,品质极上,为鲜食良种,抗性较强,裂果、皱果、日烧病等现象发生较少,缺点是果实易被碰伤发黑,不耐贮运,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宜在城市附近发展,就地鲜销。

(5)青种:产于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为主栽品种。树势较强,树冠开展,呈圆头形,枝条较粗,叶大而挺立,叶缘锯齿极不明显,花序疏密中等;果大、圆形,平均重332克,果面淡橙黄色,皮薄易剥离,毛茸较少,果面斑点集中于向阳面果基部,果实成熟时,蒂部仍呈绿色,故名。果肉淡橙黄色,肉质较松,粗细中等,汁多,含糖96%,含酸058%,酸甜适口,种子大,3~4粒,在当地6月中旬成熟。

该品种气候适应性较强,产量高,品质优,果实大小匀整,不足之处是成熟时遇雨易裂果,对土壤要求较高,肥力较差时,生长不良易衰败,有长柄青种与短柄青种两品系,以后者为佳。

(6)乌躬白:产于福建莆田,为城郊主栽品种之一。树势强健,树冠平圆头形,枝条疏而粗壮,叶片长倒卵形,先端宽而钝为本品种突出特征,基部狭楔形,叶缘锯齿疏浅。果实卵圆形至梨形,平均重415克,果面黄色,果皮薄,易剥离,果肉厚,白色,肉质细密,细嫩,汁液多,味甜微酸;可溶性固形物757%,含酸量021%,种子平均37粒,在当地4月底至5月初成熟。

果大,丰产,稳产,较白梨耐贮运,且抗逆性强,裂果、日烧果和皱果较少,但果实风味逊于白梨。

二、红肉枇杷

(1)大红袍(浙江):浙江余杭塘栖主栽品种,树势强健,枝条开张,叶大小中等。叶缘上部为粗锯齿,下部全缘,果圆形,平均果重373克,果大者有达719克的,一果穗中果粒大小整齐,果面浓橙红色,茸毛长,阳面有时有白色或紫色斑点,果皮韧而厚,易剥,果肉厚,浓橙红色,肉质致密,较粗,汁液中等,甜多酸少,含糖量625%,含酸量042%,品质佳;种子1~4粒,多为3粒,在当地6月上旬成熟。

该品种生长强健,丰产,稳产,抗逆性强,果形整齐,色泽美丽,果皮厚,肉强韧,耐贮运,适宜鲜食和罐藏,其缺点是种子较多,在肥水不足时,树势易衰弱,产量低。

(2)夹脚:产于浙江余杭塘栖,树势强健,树姿直立,主枝和中心干所成角度较小,叶中等大至大,叶缘上部锯齿稀疏,下部全缘,叶面皱,花穗多下垂,藏于叶腋间,果椭圆形或卵形,多歪斜,平均重330克,大者达41克,果面呈麦秆黄色,毛茸长且密,斑点少,果梗长而硬,常向一侧歪斜;果皮厚而强韧;果肉厚,橙黄色,质粗,甜少酸多,味浓,含糖80%,含酸117%,品质中上,种子平均2粒,在当地6月上旬成熟。

树势强健,抗逆性强,不易遭受冻害,丰产,栽培容易,果大核少,虽然酸多,但适宜加工罐藏,受到群众欢迎。

(3)宝珠:产于浙江余杭塘栖,本品种生长强健,树姿直立,树冠内部枝多,叶中等大,果椭圆形或广卵形,大小中等,平均重284克,大的有达35克者;果面淡橙红色,毛茸长密,黄褐色,果皮厚,强韧而易剥,果肉厚,淡橙红色,质稍粗,味甜而酸少,含糖735%,含酸068%,种子少,平均178粒,在当地5月下旬成熟。

性丰产稳产,早熟,风味甜,成熟后留树上15~20日不坏,室内贮藏亦可达半个月之久,不足之处是果形较小,易裂果是其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