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陵墓
15638600000015

第15章 古埃及金字塔

1789年7月21日,拿破仑率领他的远征军来到了埃及。当他在开罗遭遇到埃及统治者毛拉德本人指挥的阻拦时,面对着穆斯林的弯刀,这位科西嘉的小个子挥舞着战刀指着金字塔向他的欧洲士兵们发了话:“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

显然,拿破仑对埃及怀有无比的敬意和深刻的理解。金字塔,这些矗立在荒漠中沉寂而冰冷的石头,的确代表着埃及那曾盛极一时而又被人遗忘的历史,代表着远在没有伊斯兰教之前就早已死去的世界。作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的幸存者,它沉默而高傲地屹立着,藐视着眼前的科西嘉人,在古埃及人的这些杰作面前,拿破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能力是微不足道而又短暂的。众所周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Pharoah,意为“宫殿”,借指国王)的巨大陵墓。在中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也有类似的古建筑,但它们是庙宇,而非陵墓。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用这些耸立在苍穹之下的石头来作自己死后的栖身之所呢?原来,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使他们相信:人的肉体死亡以后,灵魂是永存的。死后的前程十分远大,但首要的一点是必须妥善保管遗体,保证它万无一失,让那自由飘荡的灵魂和护身魂有家可归并能找到回家的路。他们对死后的世界是如此的深信不疑,无怪有人说:“埃及人的生活就是走向死亡的历程。”死后永生的信念导致了两件事情的发生:一是干尸即木乃伊的制作;一是坚固宏伟的坟墓的修建。在后者上面体现的追求稳固坚实之风到金字塔达到了极巅,埃及人也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者。另外,金字塔的建造也同古王国时期(约前2686—前2181年,第三至第六王朝)加强王权神化的思想有关(金字塔的黄金时代也正是在古王国时期)。国王死后将成为太阳神(拉神)的思想使金字塔从最初的凳子形(马斯塔巴)演变成国王可以由此登天的阶梯形,最后成为尖锥形,因为它更能体现升天入云的气势,而且从远处看,菱形的塔身就像太阳的光芒。尖锥形塔是金字塔的完整体制,也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金字塔。因为它的底边是方形,立面是三角形,与中文的“金”字相似,所以中国习惯称之为“金字塔”。

金字塔这种石陵,内有墓室(因为国王死后仍旧是国王,他在阴间的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一定要与他生前的地位相称,所以墓室里藏满了许许多多的无价珍宝),塔前有祭庙、通道、船壕和围墙等附属建筑,围绕金字塔还有后妃、王子及大臣的坟墓,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陵墓建筑群。

埃及境内迄今留存下来的金字塔和金字塔遗址大约有80处。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胡夫胡夫(约前2590—前2568年在位):古王国第四王朝创建者,他在位期间,法老政权达到古王国的盛世。、哈夫拉和曼考拉三代法老在开罗以南10多千米处的吉萨修建的三座金字塔。其中又以胡夫金字塔最为高大雄伟。胡夫金字塔也称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的登峰造极之作,用花岗石砌成。大金字塔原高146米(经数千年风雨侵蚀,现高137米),原塔基每边长230米(现长227米),占地5.29万平方米。在世界历史上,它保持作为最高建筑物的历史达4500年之久,直到19世纪末才被埃菲尔铁塔超过。它的庞大的体积所需用的石料之多是空前绝后的。据估计,建成此塔共用了230万块石料,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达16吨。这庞大的工程所达到的准确度之高也令人吃惊:巨大的金字塔的边长和角度的误差“不超过一个人的大拇指;石块的拼装紧密,至今石缝里一根针、一根头发也插不进去”此为19世纪创立埃及宫的四大名人中的最后一位——威廉·驮·弗林德斯·比特里语…大金字塔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塔的入口位于塔身北侧中心,高出地面约18米。塔中心地下30米处,是一被废弃的地下墓室。沿距入口处不远的一条上行的狭窄通道,可到达第二个被废弃的墓室。沿此通道再上行,走过一条高达8米的大长廊,再经过一小室,就是国王墓室,这里安放着胡夫的红色花岗岩石棺,不过,里边的木乃伊早在古代就被起义人民抛出墓外了。

国王墓室长10.5米,宽5.2米,高约5.8米,入口处有一50吨重的石闸门作为保护,屋顶用一块重达400吨的大石板覆盖。由于墓室离地面已有40米高,顶盖承受重压极大,所以上面又连续用同样的石板筑成五层空间结构,这种5倍安全系数让现代建筑师们赞不绝口;当然也有吹毛求疵的人对此提出批评,因为在现在看来,只需一层就够了。哈夫拉(胡夫之子)的金字塔位置居中,高143.5米,底边长215.5米,由于其地势较高,看上去比胡夫金字塔还要高一点。其艺术风格的庄严与工程设计的精确均可与大金字塔媲美,并且以宏伟壮观的附属建筑见长。那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就匍匐在其河谷边祭庙的西北方。哈夫拉的继承者——曼考拉的金字塔位于南端,高仅66.5米,底边各长108.5米,体积虽小,装修却十分精美。这三座金字塔体形简洁、稳重,尖锥直刺云端,在长空烈日下对角相接,参差映衬,强烈地传达出似乎亘古即存、万世不灭的不朽气质。通常把它们称作“吉萨大金字塔群”,所谓的“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就是指此而言。在技术突飞猛进的19世纪,西方的技术人员根本不相信、也不肯承认没有机器、滑轮、卷扬机和吊车的古代能造出如此庞大的建筑物。然而,考古学家们在一座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一座法老墓里发现的一幅画,足以证明古埃及人的确干成了这件不可思议的工作。他们用的是最简单、最笨拙的装置,但他们那无与伦比的耐心和技艺却使拥有现代机械装置的现代人不得不甘拜下风。法老们追求万世不朽的欲望给人民造成了异常深重的苦难。金字塔逐层加高,千千万万的人们却一批批地在劳累中死去,国家财富也被这石头巨人吞得精光。少数人的长期奢侈必然导致长期挨饿的多数人的反抗;金字塔的墓葬多次被起义人民破坏,盗墓业也日益发达。到第十八王朝初年,整个埃及已没有一座王陵是完整的了。那些幻想不朽的国王们生前费尽心机造墓的结果却是引来大举的破坏,如果他们地下有知的话,对这样的大违初衷,想必无限懊恼。不过,他们后面的法老却是心惊肉跳,最终不得不放弃这富丽堂皇的陵墓,另觅他途。围绕伟大的金字塔,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和猜测,直到今天仍然不断,金字塔的神奇魅力可见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