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陵墓
15638600000025

第25章 真纳墓

1947年8月11日,巴基斯坦召开了制宪会议,年过古稀、身材瘦高的会议主席向代表们宣布:“你们自由了!你们可以自由地到庙宇去,到清真寺去,或者到这个巴基斯坦国家的任何做礼拜的地方去。不论你们属于什么宗教、种姓或信仰,都毫不妨碍我们都是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而且是平等的公民的这一基本原则。”

这个宣布巴基斯坦独立的老人就是巴基斯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巴基斯坦国的创建者穆罕默德·阿里·真纳(1876—1948)。尽管这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的成立是以分裂“印度这美丽新娘的双眼”(指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为代价的,更由此造成了两派教徒长期的大规模的宗教骚乱及相互仇杀,并使整个国家淹没在一场空前的逃亡人潮中,然而这些复杂的问题丝毫不能损害巴基斯坦人民对独立和为他们赢得独立自由的人的热爱。因此当他们的国父真纳积劳成疾辞世以后,巴基斯坦政府按照人民的意愿,毫不吝惜地花费了相当于5亿法郎的钱和近30年的时间,为真纳建造了一座雄伟的陵墓,以表达全体巴基斯坦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真纳诞生于一个商人家庭,16岁赴伦敦学习法律,深受英国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1906年参加了国大党,1912年加入穆斯林联盟。作为穆斯林的领袖,真纳虽然不赞成甘地的不合作运动,但还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努力维护两派之间的团结。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也的确曾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了很好的合作,两派教徒互相支持,团结一致,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但后来两派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教派暴力事件亦时有发生,印度、伊斯兰两教宗派主义者的言论和行动也迅速加深了两党之间的鸿沟,而且随着国大党的发展壮大,它的领袖唯我独尊的大教派主义日益增长,对穆斯林联盟的歧视也越来越露骨。曾有人公开表示印度理当是“印度斯坦”(意为印度教徒居住的地方),“在这里,伊斯兰教徒必须心甘情愿处在少数的地位。”真纳一再呼吁对待穆斯林要公正,但无济于事。在讨论如何在中央和省的立法机构中分配席位的第二次圆桌会议上,甘地无视穆斯林对席位的要求,大声疾呼“国大党代表85%以上的印度人”,真纳大失所望,感觉受到了“平生最沉重的打击”。1937年大选胜利后,国大党更是趾高气扬,对真纳提出的“以平等伙伴的身份而工作”的建议不屑一顾,并暴露了兼并穆斯林联盟的企图。长期致力于教派团结的真纳终于在现实的打击下,成了一位建立“西北印度穆斯林国家”这一设想的坚决拥护者。他开始认识到,所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能逐渐融合成一个民族的理论只不过是个梦想,“它们必须分享对于自己共同祖国的管理权。”1940年,分治正式成为穆斯林联盟的奋斗目标。“巴基斯坦”这个名字第一次被提出来,它是由旁遮普、阿富汗(即西北边境省)、克什米尔、伊朗、信德、吐火利斯坦等名称的字头和俾路支斯坦的字尾组成的。它的另一个意思是“巴克人”,即精神上纯净和清洁的人的国土(分立后的巴基斯坦包括的省份与以上地区不尽相同)。经过几番周折和斗争,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规定建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1947年8月15日,英国政府把一切权力移交给两自治领的制宪议会。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殖民统治正式结束,巴基斯坦独立了。真纳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曾以为自己不能活着看到这一天。然而,他为此付出的过人毅力却使他失去了充沛的活力和健康的身体,肺结核病正在不断地吞噬着这位巴基斯坦之父的躯体。当时巴基斯坦国库空虚,濒临破产,印度拒绝偿还巴基斯坦一笔达5亿5千万卢比的款项,真纳面临的处境岌岌可危。然而真纳以其一生中惯有的勇气,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以期为亲爱的巴基斯坦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在去世前仍然一如往日,坚强不屈。当生命的最后时刻来临时,真纳面对医生的安慰,神态清醒地凝视着他说:“我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了。”半小时后,真纳与世长辞了,而巴基斯坦则安然度过了建国后的困难时期。真纳被葬在了他的家乡卡拉奇,在真纳不屈不挠的努力下,卡拉奇已发展成巴基斯坦的临时首都(1947—1959),如今它是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信德省的省会、全国工商业和金融业中心。真纳墓巍然矗立在卡拉奇市中心的小山岗上,它建于1970年,是一座伊斯兰风格的白色大理石建筑,陵园四周围绕着白色的围墙,在棕榈树丛和姹紫嫣红的鲜花间,巨大的陵墓主体巍然屹立。这座方形的宏伟建筑蹲踞在大理石砌成的台基上,台基也呈四方形,洁白如玉,四面均辟数十层台阶,直达陵寝。陵墓顶部是巨大高耸的白色圆顶,墓室四面开门,室内通体洁白,无一点装饰,既宏伟又朴素,中间大理石筑成的基台上放着一座长方形的白色大理石棺椁,这是象征性的石棺,根据穆斯林习俗,真纳的遗体长眠于深深的地下,棺椁上面镌刻着英文和乌尔都文的墓志铭以及精致的花纹图案,四名持枪上兵守护四周。墓室内天蓝色的圆顶,如苍穹笼罩,一盏巨大镏金花枝形吊灯,高高地从穹顶垂下映得满室生辉。这盏精美的吊灯是中国上海专门为真纳墓制作,由周恩来总理赠送的。陵园的环境清新幽静,陵寝右侧,椰子树随风款摆,高耸入云,树下的水道清澈照人,周围芳草如茵、繁花似锦,庄严肃穆中不失清雅宜人。白天,这座通体洁白的雄伟建筑,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显得分外圣洁、庄严;入夜,强烈的聚光灯从四面八方照来,真纳墓愈发显得晶莹剔透,宛如一座洁白无瑕的水晶宫,象征着巴基斯坦国父——真纳争取独立自由的崇高理想。陵寝后有一个巨大的石厅,在明洁如镜的大理石地面上也有许多象征性的石棺。这里的地面下长眠着巴基斯坦的开国元勋,其中有真纳的妹妹、巴基斯坦第一位总理等人,生前他们追随真纳左右,为巴基斯坦的独立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死后长眠在真纳身旁,共享巴基斯坦人民深切的敬意与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