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山
15639000000018

第18章 法国与西班牙的界山——比利牛斯山

比利牛斯山脉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法国与西班牙两国的界山。它是阿尔卑斯山脉主干西南的延伸部分,东西走向,东起地中海海岸,西止大西洋比斯开湾畔。

比利牛斯山脉全长435千米,东端宽约10千米,中部最宽约160千米。它是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之间的天然屏障,西端与坎塔夫里亚山脉衔接。东西两端海拔较低,成为南北交通要道。中段群峰竞立,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最高峰阿内托峰,海拔3404米,位于西班牙马拉加省境内。

山脉由近期造山运动形成,具有阿尔卑斯山脉的特征,按地理环境可分为3个自然区,即西比利牛斯山、中比利牛斯山和东比利牛斯山(也称地中海比利牛斯山)。主要河流北有法国的加龙河、南有西班牙的埃布罗河,分属大西洋水系和地中海水系。河流一般春季为洪水期,其时多雨,兼有高山冰雪融化,流量最大;冬夏两季为枯水期。西比利牛斯山北翼的河流,由于降水比较均匀,水位变化较小。在第四纪冰期,中、东比利牛斯山冰川广泛发育,遗留了大量冰蚀谷和冰蚀湖。现代冰川仅限于在海拔2987米的冰斗和悬谷内,北坡多于南坡。

比利牛斯山既是法国和西班牙的界山,又是法西边界的阿杜尔河、加龙河以及埃布罗河的分水岭。属地中海水系的埃布罗河,冬夏降水差异较大,冬多夏少,水位变化较大;属大西洋水系的阿杜尔河、加龙河则四季降水均匀,河流水位变化不明显。

比利牛斯山区向来是兵家要地,伊比利人、塞尔特人、罗马人都曾经统治过这个地区,现在居住在西部巴斯克山区的人很可能就是古伊比利人的后代。这里的谷地曾经成为汪达尔人、西哥德人入侵的通道。随后,阿拉伯人又进入这个地区,穿过北部山区进入法国境内,直到公元8世纪才停止了入侵。1659年,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和约。尽管两国打完三十年战争后曾经签署过西发利亚合约,但是两国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们继续进行了争夺地盘的战争。直到西班牙的腓力四世时才被迫求和签约,这次的和约与西发里亚和约一样都是在牺牲哈布斯堡家族的利益下签署的,这就为波旁王朝雄霸欧洲扫平了道路。这次战争条约迫使西班牙把南方的鲁西永、部分塞尔达尼以及北方阿图瓦和比利时重镇割让给法国。不仅如此,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还与腓力四世的女儿玛丽·泰瑞莎订婚,西班牙以50万克朗作为陪嫁。从此以后,比利牛斯山区始终处于和平状态,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再也没有变动过。

在比利牛斯山的东坡和南坡,有一个特殊的小国家,即安道尔公国。这个国家是欧洲地势最高的国家之一,面积仅有465平方千米,却是欧洲四个“袖珍国”中最大的一个。

安道尔公国由来已久,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据传查理大帝在9世纪初把摩尔人赶出了安道尔,将他的孙子查理二世乌格尔伯爵任命为安道尔大公。公元945年,乌格尔的后裔将这块土地献给了乌格尔主教。当法国的弗瓦伯爵因婚姻关系而承袭了乌格尔伯爵的封地时,伯爵跟主教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1278年,他们达成了一项名为“均权”的协议。从此之后,他们在安道尔享有均等的权利。后来弗瓦伯爵即位成为法国的君主,自此以后法国的统治者又成为安道尔的共治君主。这一传统曾被法国革命政府所放弃,但是随后拿破仑一世又重新恢复了这一传统。安道尔人选择了享有法国的保护,以免被西班牙所吞并。由于安道尔公国长期与外界隔绝而免遭了20世纪欧洲战争之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以保持中立,并因为与法国结交而免于卷入西班牙内战之中。这样,法国和西班牙的共治局面一直维持到现在。

安道尔境内高山环抱,峰峦相映,最高峰科多佩特罗峰海拔2975米,并拥有开然的滑雪场与狩猎场,可供游客滑雪打猎自娱。过了冬天,群山披绿,万木复苏,景色迷人,再加上山间湖泊,流水潺潺,城中奇特的风情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使安道尔成为一个极具魅力的度假中心,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

安道尔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兴建了各种旅游设施,如:高级旅馆、体育场馆、游览区、滑雪场、登山中心等。此外,旅游业也促进了小城商业的发展,大小商店遍布各处,被称为“千家商店之国”。

比利牛斯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也非常丰富,铅、锌、铁、锰、铝土等蕴藏量非常大。此外,山里的大理石种类繁多,产量也非常大。

现在,比利牛斯山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它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和平的光辉,照亮了这一方水土,养育着这一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