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工业设计漫谈
15639700000014

第14章 波普风格与后现代主义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因此,波普风格主要体现于与年轻人有关的生活用品或活动方面,如古怪的家具、迷你裙、流行音乐会等。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波普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界引起强烈震动。并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波普风格的中心是英国。早在战后初期,伦敦当代艺术学院的一些理论家就开始分析大众文化,这种文化强调消费产品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其形式上和美学上的质量。这些理论家认为,“优良设计”之类的概念太注重自我意识,而应该根据消费者的爱好和趣味进行设计,以适合于流行的象征性要求。对这些理论家而言,消费产品与广告、通俗小说及科幻电影一样,都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文化定义是“生活方式的总和”,并把这一概念应用到了批量生产物品的设计之中。在寻求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产品的过程中,他们将目光转向了美国,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商业性设计,特别是汽车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权力、性别、速度等象征性特征大加推崇。到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英国企业和设计师开始对公众的需求直接做出反应,生产出了一些与新兴的大众价值观相呼应的消费性产品,以探索设计中的象征性与趣味性,并开拓在年轻人中的市场。这些产品专注于形式的表现和纯粹的表面装饰,功能、合理的生产一类现代主义的观念被冷落了。波普设计十分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即产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就像此起彼伏的流行歌曲一样。1964年英国设计师穆多什设计了一种“用后即弃”的儿童椅,它是用纸板折叠而成的,表面饰以图案,十分新奇。与此同时,纸质的耳环、手镯甚至纸质的服装都风行一时。克拉克在同一年设计了一系列一时性的波普消费品,包括钟、杯盘、手套及小饰物等。克拉克将英联邦的米字旗图案用到了所有的产品之上,而不管其功能如何。设计的重点是表面图案,并强调暂时感和幽默感。这一系列产品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了伦敦摇滚乐队的标志,并在一些商店里出售。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波普设计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极端,如琼斯在1969年设计了一张桌子,它一个极为逼真的半裸女塑像跪着背负玻璃桌面。

波普风格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形式。如美国电话公司就采用了美国最流行的米老鼠形象来设计电话机。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家具的设计在体型上含混不清,并通过视觉上与别的物品的联想来强调其非功能性,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者做成一只大手套的样式。

“波普”基本上是一场自发的运动,它没有系统的理论来指导设计,也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填平个性自由与批量生产之间的鸿沟。许多波普设计出自年轻人之手,也只有追求新奇的年轻人乐意一试。但新奇一过,它们也就被抛弃了。这也许正是波普设计的目标之一。波普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违背了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法则、人机工程学原理等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因而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但是波普设计的影响是广泛的,特别是在利用色彩和表现形式方面为设计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由此剌激了这方面的探索。

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界和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

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一样,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也乐意充当设计师的角色,他们的设计作品对设计界的后现代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使后现代主义的家具和其他产品的设计带上了浓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气息。1971年意大利名为“工作室65”的设计师小组为古弗拉蒙公司设计了一只模压发泡成型的椅子,就采用了古典的爱奥尼克柱式,展示了古典主义与波普风格的融会。1979-1983年,文丘里受意大利阿勒西公司之邀设计了一套咖啡具,这套咖啡具融合了不同时代的设计特征,以体现后现代主义所宣扬的“复杂性”。1984年他又为先前美国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诺尔家具公司设计了一套包括9种历史风格的桌椅子,椅子采用层积木模压成型,表面饰有怪异的色彩和纹样,靠背上的镂空图案以一种诙谐的手法使人联想到某一历史样式。格雷夫斯也涉足设计界,他1981年设计的梳妆台是一件典型的“建筑式”设计作品。设计师将新古典的庄重与“艺术装饰”风格的豪华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好莱坞式的梦幻情调。1985年格雷夫斯为阿勒西公司设计了一种自鸣式不锈钢开水壶,为了强调幽默感,他将壶嘴的自鸣哨做成小鸟式样。这种壶每年的销量为4万只。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罗西也为阿罗西公司设计了一些“微型建筑式”的产品。这些建筑师的设计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即强调设计的隐喻意义,通过借用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幽默与风趣之感,惟独功能上的要求被忽视了。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菲斯”的设计师集团。“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7名年轻设计师组成。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为名含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孟菲斯”成立后,队伍逐渐扩大,除了意大利外,还有美国、奥地利、西班牙及日本等国的设计师参加。1981年9月,“孟菲斯”在米兰举行了一次设计展览,使国际设计界大为震惊。“孟菲斯”反对一切固有观念,反对将生活铸成固定模式。索特萨斯本人就是如此,他早年设计了许多正统的工业产品;20世纪60年代他又转而与波普运动为伍,并崇尚东方的神秘主义;到20世纪80年代他又老当益壮,充当了后现代主义的急先锋。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这样,“孟菲斯”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从而刺激了丰富多彩的意大利新潮设计。

“孟菲斯”的设计不少是家具一类的家用产品,其材料大多是纤维材、塑料一类廉价材料,表面饰有抽象的图案,而且布满产品整个表面。设色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的常规,喜欢用一些明快、风趣、彩度高的明亮色调,特别是粉红、粉绿之类艳俗的色彩。1981年索特萨斯设计的一件博古架是孟菲斯设计的典型。这件家具色彩艳丽,造型古怪,上部看上去像一个机器人。1983年扎尼尼为孟菲斯设计的一件陶瓷茶壶看上去像一件幼儿玩具,色彩极为粗俗。这些设计与现代主义“优良设计”的趣味大相径庭,因而又被称为“反设计”。

“孟菲斯”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试验性的,多作为博物馆的藏品。但它们已对工业设计和理论界产生了具体的影响,给人们以新的启迪。许多有关色彩、装饰和表现的语言已为意大利设计的产品所采用,使意大利的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更高的声誉。“孟菲斯”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反响,日本的“生活型”设计就是一例。 1988年,索特萨斯宣布“孟菲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