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海顿生平与作品鉴赏
15639800000008

第8章 《伦敦交响曲》赏析(1)

1790年年底,年近花甲的海顿和所罗门启程前往英国,这是作曲家第一次远离自己的祖国。1791年元旦后他们到达了伦敦。事实上,当时海顿在欧洲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所以这位著名作曲家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轰动效应。海顿在这里也体验到了与自己担任宫廷乐长时期完全不同的工作氛围。他面对的不再是少数皇亲和贵族,而是大批大批慕名而来的音乐会听众。同时,所罗门的管弦乐团规模也要比在原先在艾斯特哈萨时的宫廷乐队大得多。另外伦敦庞大的音乐评价舆论在当时的欧洲也是独一无二的,所有这些都让海顿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他最终取得了成功,因为在这里海顿不再有创作上的过多约束和限制,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音乐理念,抒发自己的感情。在伦敦前后数年,海顿总共创作了12首大型交响曲,这也是其音乐生涯中最后的交响曲作品,堪称巅峰之作。

首先问世的是第96交响曲,这部作品在1791年3月11日在汉诺维广场音乐厅首演,这也是海顿和所罗门合作的第一场音乐会。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无论是现场的气氛还是报界的评论都一致叫好。这给了海顿极大的信心,新作接连不断地问世,第95交响曲很快就创作完成。这部作品和先前创作完成的第96号,便成为作曲家在英国第一个演出季最常演的两首作品。1791年的夏天,海顿在哈德福夏郡的乡间小住了两个月,这里宜人的气候以及典雅的景致让海顿感觉心情恬静而平和,在这里作曲家写下了两部新作——第93和第94号交响曲,同其写成的还有第98号。第93号在1792年新演出季上最先精彩亮相,这部出色的作品让著名的《泰晤士报》也为之动容,刊登了一篇褒奖有加的赞赏评论。实际上,这时候的伦敦舆论界已经完全被海顿的音乐才华所折服,每一场音乐会所能带来的都只会是热情洋溢的表扬与赞美。整个1792年的演出季,以第97号交响曲作为尾声,圆满结束。回顾一下,在这两年间海顿总共创作并演出了六首新交响曲(No.93-No.98),这便是第一套《伦敦交响曲》。

两个成功的演出季让海顿收益颇丰,知名度也节节攀升,真可谓“名利双收”。在这里富裕的生活以及舒畅的心情,让他曾下定决心永久性地在英国定居下来。但在自己的祖国奥地利还有许多等待解决的事务,所以海顿在1792年7月音乐季结束之后返回了维也纳。然而回到奥地利之后的海顿却感到了不快,这里与伦敦喧闹生活的强烈反差让他觉得不自在,因此作曲家会不时怀念起在英国的快乐经历。终于在1794年1月,他再次前往英国访问。对于他的重新回归,英国人自然是万分欣喜。但海顿却并没有在伦敦定居,甚至停留很长时间,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海顿为伦敦带来了第二套新创作的交响曲——No.99-No.104。此番抵达伦敦时,海顿已经完成了第99号交响曲,第101号以及第100号也在此后不久宣告完成。这三部作品分别在1794年2月10日、3月3日以及3月31日在伦敦首演。其中第100号交响曲《军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

1795年年初,经纪人所罗门组织了一系列歌剧音乐会,但由于歌唱家们无法来伦敦客串,所以不得不换成由大型管弦乐团来替代演出。一向和海顿关系密切且合作默契的所罗门邀请海顿为这几场音乐会创作新的交响曲。作曲家自然欣然应允,写下了第103以及104号两部新作品,加上前一年完成的第102号,这三部交响曲构成了一个整体。而这也成为了海顿一生中写下的最后三部交响曲。1795年8月,海顿离开了伦敦、离开了英国,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虽然作曲家直到1809年方才逝世,但从1795年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一部交响曲……

第一套《伦敦交响曲》

《伦敦交响曲》集一共由12首作品组成,虽然属于海顿一个时期内的集中创作,但在艺术风格上却可谓各具特色。本篇中先为大家介绍第一组作品,编号从No.93-No.98,我们按照这些作品的创作顺序为大家逐一简单介绍。

首先问世的是D大调的第96号交响曲《奇迹》,然而这个漂亮而引人的标题,其实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误会。传说在这首交响曲首演的那场音乐会上,海顿亲自指挥。准备开演前,热情的伦敦观众为了争睹这位作曲大师的风采,纷纷从后面挤到前台来。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音乐厅天花板上的吊灯不知何故突然掉了下来。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危险的场景并没有让任何一位观众受到伤害。海顿脱口而出:“奇迹!”由此这首第96交响曲便有了这样一个“雅号”。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这很可能是一则捏造的趣闻轶事,也有人根据一些史料查证后认为,这个吊灯坠落的意外其实发生在1795年第102号交响曲首演时,而非第96交响曲首演的音乐会上。英国评论界对于这首海顿登陆英伦后上演的第一部新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尤其是它简练、优美的管弦乐配器,让听众为之着迷。这首交响曲以自己活泼明亮、精致光彩的气质为伦敦这个充满雾气的城市带去了以前不曾有过的音乐氛围。

随后是c小调的第95号交响曲。它在整个《伦敦交响曲》集中是比较独特的一首——惟一一部小调性且没有采用慢序奏作为引子的作品。这部交响曲带有一丝狂飙运动时期的影子,作品的开始部分强劲而有力,行板乐章宁静而舒缓,小步舞曲乐章则显得个性鲜明。终曲乐章是一个很大的赋格,而作曲家采用了C大调,使得这部海顿“最后的小调交响曲”的尾声充满了乐观而自信的气质。

紧接着是D大调的第93号交响曲,这首在哈德福夏郡乡间创作的作品,拥有轻松活泼的迷人气质,首演于1792年2月17日。相比先前上演的两首作品,第93号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伦敦最著名的大媒体《泰晤士报》称作曲家海顿是“无人可与之比肩”,赞赏这部作品拥有“精巧的结构”、“新奇的思想”、“令人快意的变幻莫测”、“与作曲家崇高而伟大思想相结合……”文章还说:“批评家的眼光由于额外的光彩而突然一亮——这正是伟大的画家想要捕捉的瞬间——这种神态一般不会在人的脸上表现出来,除非在像这样的难得而伟大的场合……”这就是第93交响曲的魅力所在,我们可以理解评论员在撰写这篇文章时候,心中的喜悦之情正是源自海顿这部优秀的创作。作品以嘹亮的号角齐鸣作为开始,随后快乐和愉悦的旋律如泉水般奔腾不歇,一往无前。评论家们认为这种意境是海顿在伦敦时期特有的状态,而这部交响曲又被认为是“极富英格兰风味”的作品。

随后到来的是降B大调的第98号交响曲,首演于1792年3月2日。这部作品的特殊意义在于,海顿在这个调性中运用了小号和定音鼓这两件乐器,这在交响曲发展史上是一次创举。评论家们认为这是一种“英国式的特征”,也体现出作曲家的创新理念,海顿绝对处于当时音乐创作的领先地位。作品的第二乐章为如歌的慢板,有演奏家认为这个舒缓而略带哀伤的乐章充满了海顿对于莫扎特的深切悼念——就在这部作品问世前不久的1791年12月5日,才华横溢的莫扎特英年早逝。莫扎特生前与海顿有很深的交往,这两位古典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人物相互仰慕、吸取对方的养分,可谓“惺惺相惜”。如果我们仔细品味《第98交响曲》的这个慢板乐章,或许能体会出海顿的这份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