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15640900000002

第2章 美从哪里来

我们可以从石器造型的演变过程中发现,人类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化,便是一部关于美、关于审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忠实记录。

早在15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早期直立人。东非坦桑尼亚的能人和中国的元谋人都属于早期直立人,他们已经能制造和使用石器了。中国元谋人遗址出土的石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件刮削器。这些石制工具虽然粗笨简陋,但是很符合原始人生存的需要,它不仅是对原始人类实践活动的肯定,同时也成为产生美的因素最早的土壤。美以静态的形式凝结在这些因具有实用价值而显得美丽的石器工具中。

到了五六十万年前的北京人时代,石器仍很粗糙,但类型已经开始增多。不同的石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工,不同形状的石器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功能效用。这说明北京人更深入地掌握了自然规律,并运用它们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服务。这一切标志着美的因素的增加和扩展。

后来,大约10万年前的丁村人使用的石器有了更大的变化。此时的原始人类已经把握了线条的曲率、面的平滑。比例的和谐对称等变化规律,并应用到生活和生产中,使得美有了自己的内容——既符合人们改造自然的需要,又具备了自己最初的形式。美就形成了。

因此,在一万多年前山顶洞人的文化遗物中发现不仅有生产工具而且还有装饰品,就不足为奇了。这个时期,在人类生产实践中产生的美,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得到了发展,美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美的因素进一步扩展,与实用的内容相分离,形成一种新的美——形式美,它意味着美开始成为独立的存在,同时表现出创造美的人类的审美观念也开始有了发展。

大量史料证明,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工具及日常用品等各种物质产品,而且还创造了这一切物质产品的美。这说明,劳动创造了美,美产生于劳动。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说是“劳动创造美,美产生于劳动”,那么,在人类诞生前,世界上有没有美?早在人类出现之前,那些太阳、月亮、高山、大河,难道不美吗?这些自然界的美同人类劳动有什么关系呢?

经过研究,人们发现,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产品的美,也创造了自然的美。这决不是哗众取宠之辞,因为自然界的形式外观和结构属性并非天然地就具有审美意义,并非从来都是美丽的。在人产生以前,因为没有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所以根本说不上自然的美。即使到了人类产生的初期,自然也尚未成为美的对象,甚至是以令人恐怖畏惧的面目出现的,狂风、暴雨、地震、干旱等种种自然灾祸频频袭击着刚刚从混沌世界分离进化而来的猿人,自然对他们而言,是神秘而又威严的,强暴而又可怕的,根本谈不上熟悉、亲切,遑论美丽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雷神、火神都是凶神,就反映了最初的人们对雷火的恐惧之情。日月亦如此,在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太阳也被视为人类的祸害,因为由它引起的干旱对农耕部落的生存威胁极大,这一点在古代神话“后羿射日”故事中即可得到证明。既然自然对原始人来说毫无美的意义,那么,人类是怎样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自然美呢?

首先,人类的劳动创造了自然美的社会历史内容。人们通过劳动实践,慢慢增进了对自然事物的认识,逐渐学会掌握和利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能够把所遭遇的自然灾害慢慢降低到一定的限度,这样就逐渐改变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人成为“万物之主”,于是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逐步进入到人们的审美视野,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当人们能擒获、杀死或驯养动物时,大部分动物就从令人恐怖的对象而逐渐转化为具有审美潜能的对象了;当人们能够开发利用山川、草原、林木时,日月雷电、风雨等灾害就从令人畏惧的对象而渐渐具备了为人观赏的潜在可能性了。总而言之,劳动历史地改变了人同自然的关系,使人对自然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在自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同时赋予自然越来越丰富的美的因素。这就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自然美的社会历史。

其次,人类的劳动创造了自然美的形式。如前面所述,人们在早期的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步发现了形式美的规律,形成了对劳动产品外在形式的审美尺度。同时,人们不仅用这个尺度来衡量人工产品,而且用来衡量周围的一切自然环境。比如人们发现了对称、曲线和谐、光亮、有规则的变化组合等形式美的规律,且广泛运用到物质生产中去,与此同时,人们也试图用它来衡量自然界的有关事物。

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之后,劳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被自然奴役的关系,使人成为自然的主宰,这就在总体上创造了自然美的内容与形式。自然美对人来说的生成,是由个别到普遍、由单纯到复杂的渐进过程中逐步扩大的。劳动,始终是自然美生成的最根本的动力。

社会美、自然美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这些我们上面已经了解到了。那么艺术美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从现有的考古学材料看,人类艺术的最初起源,无论如何解释,都离不开人类的劳动。

有不少艺术一开始就是和劳动休戚相关、息息相通的,它们并未直接从劳动中脱离出来,可以说,艺术本身就是劳动过程的一部分。不同性质的劳动过程有着不同的节奏要求,人们为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就创造出不同节奏的劳动号子,使人做出尽量默契的姿势,长此以往的反复使用,慢慢地就产生了原始歌舞。

原始艺术最基本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类的劳动生活。欧洲最早的洞穴壁画约是三万年前所作,这些壁画大多表现动物的形象,如长毛象、野牛、野马、鹿等,线条优美,造型准确,十分逼真生动,有的动物心脏部位还被刻上红箭头,以表示原始人希望自己射中目标的美好愿望。这些壁画实际上就是原始人狩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原始艺术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归根到底,它还是一种与体力劳动紧密结合的人类早期精神劳动的产物。它既是人类最早的精神自由和享受的表现,也是人类最初的精神产品。并且,它们的创造,往往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巨大的代价。试想,那么多史前洞穴壁画,要在洞顶壁部边缘,一笔一笔用尖石块刻画出来,何其艰难、何其困苦啊!

到此为止,我们知道了,美是从劳动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