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中国绘画
15641100000017

第17章 元代山水画

一、概况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是中国古代抒情写意水墨山水画的高峰。

元代统一后,由于元代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致使汉族文人士大夫在政治上难以施展。

科举也中止,无事可做,只能寄情于诗画。元代后期,政治更加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不少文人士大夫颓唐苦闷,一寄于书画,以书画自鸣清高。他们有的隐居山林,有的流连山川,有的学道,有的参禅。对人世间的复杂变化,往往以自然界的许多变幻现象来解释。因此寄情于山水间,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于山林云烟风物之中。画家深入自然,从自然界的直接感受中获得了有用的创作题材。所以元代山水画在不断提高。他们“卧青山,望白云”,画出千岩“太古静”。成为元代山水画家的风尚。他们在山水绘画中,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诗书画三者进一步结合融和。追求精神自由、人格完美及个人性情的抒发。宋代以来形成的文人画,在元代绘画发展中跃居重要地位,推向新的高潮。抒情写意的水墨山水画发展到高峰。

元代山水画家,一方面师法造化;另一方面吸收古代传统技法。集各家技法,加以研究和发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各逞其长,各有专精。赵孟頫、“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都有较大的成就和影响。

二、尊重传统山水的赵孟頫

赵孟頫生平简介,参见本书元代人物画。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赵孟頫的山水画美学思想:一是尊重传统的“古意”,二是注重师法自然,三是书画同源。这三条,他特别强调“古意”,“作画贵有古意”。他对传统追求,力追唐与北宋。他从少就曾学步王维、李思训、李成。后又取法董、巨。既刻意继承唐与北宋绘画,又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风格。赵孟頫的山水作品,取法传统又能舍短祛腐。董其昌评其所作,“有唐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所以赵孟頫尊重传统,推崇古人,又不是主张完全复古,而是有发展,有个人风格。

如他画的《鹊华秋色图》,兼取王维、董源二家画法,既有浅绛设色一种风格,又较为简笔写意。“一洗工气”,形成了自家的面貌。他画的水墨《水村图》,描绘了江南山村水乡清静幽致的平原风景。沙丘低峦、滩渚芦荻、桥浦渔舟。“远山近山云漠漠,前村后村水重重”,一片清旷疏秀的风光。这幅图既取法于董、巨传统古意,变繁复的线点为简炼。又注重师法自然,取材于他所接触的文人隐士生活的田园山水。又有书法笔意,线条清晰明朗,简练萧疏,中锋侧锋变化多端。表现了赵孟頫绘画三条美学思想。董其昌评《水村图》:“以其萧散荒率,脱尽董巨窠臼”。点明了赵孟頫山水画的技法特色。此图对元代山水画突出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它是中国文人画又跨入新境界的标志。

三、元代“四大家”的山水画之变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的水墨山水是元中、晚期山水画的代表,对后世有重大的影响。他们是江浙一带的文人画家,都提倡和擅长水墨山水,具有文人的审美情趣。

他们生活在社会动乱之际,都有不得意的遭遇。与世采取消极的态度,竭力摆脱世事对他们的约束。以儒家为本,学道又参禅。他们“超然于物外”,愿与“深山野水为友”。他们取幽静的山谷、飘忽的云烟为题材,鲜明地表现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元四家笔墨技法,继承董、巨、李成传统技法,加以发展。并直接间接地受赵孟頫的影响。但他们有“直破古人”的创造精神,对明清文人画的发展起着较大的作用。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常熟人。中年任吏。后因事牵累于他而入狱。获释后不问政事,放浪于江浙湖间,诗酒自娱,性格豪放。为全真教道士,精通词曲,五十岁左右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他曾得到赵孟頫指点。师法董、巨两家,而又有变化。他的山水风格:水墨山水皴纹较少,笔意简远清逸;浅绛山水笔势雄伟,着色清淡。晚年他隐居富春江。常常“云游在外”。凡见江山沙滩之好景,“便当模写记之”。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长达两丈。历时三年,他82岁时才完成。描写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峰峦起伏,烟波渺氵弥、云树苍苍、渔舟村舍、疏密相间。

达到景随人迁,人随景移的艺术效果。还有他画雪景《九峰雪霁》、《快雪时晴》,以简笔勾皴山形,以水墨衬染,表现层层雪山洁净的状貌,意境深远。

吴镇(1280—1380),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工诗文善书画,擅画山水梅竹。性情孤峭,谢绝世事,一生隐居不仕。家境贫寒,虽穷而不以所画媚世,山水师法董、巨。他的笔墨特点:“五墨齐备”,雄秀清润,淋漓淳厚,苍茫沉郁。传世作品有《渔父》、《水村》、《嘉禾八景》等。他喜多画渔父图。天空水阔,一舟悠然。随意点染,意境开阔幽深。并题词语清新的渔歌在画上。如“只钓鲈鱼不钓名”、“放歌荡漾芦花风”、“一叶随风万里舟”。诗情画意,抒发其安贫乐道、隐逸高雅情怀。吴镇“五墨齐备”,水墨的画法,对明清文人山水画的影响较深远。

倪瓒(1301—1374),字元镇,无锡人。家富厚,建园林,筑清阁,四周林木花草,如云林般,故自号云林。五十岁后弃家隐迹太湖,“扁舟箬笠,往来湖泖间”达二十多年。他所画山水主要太湖、松江三泖的江南水乡的风光。图中近景平坡竹树、茅屋幽亭;中景大片汪洋湖水;远景坡岸伏卧、低峦起伏。章法极简,意境萧索而清幽,含有自我寂寞孤独的感情色彩。他的笔墨特点:“笔法秀峭”,干笔皴擦,松秀简淡,折带皴法最有别致。传世作品《渔庄秋霁》、《幽涧寒松》等。笔墨不多,意境幽深。“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疏而不简,简而不少”,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

王蒙(?—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吴兴人。是赵孟頫的外孙。元末曾作小官,后隐居黄鹤山近三十年,过着高卧青山而望白云的生活。所以他画山水都以万壑在胸做基础。他画山水多描写隐居生活。他山水画特点:用笔熟练而多变,章法稠密而不塞,山水郁然深秀,富有湿润感。这些特点与黄公望、倪瓒有区别。《青卞隐居图》画的是吴兴县高出云霄的卞山。王蒙写出自山麓而至山顶的大貌,采用披麻皴、斧劈皴及自创的解索皴,重重山峦,层层勾皴,密而不塞,实中有虚。达到苍茫雄厚、郁然深秀的效果。

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还有:取法唐人、师古不泥的钱选;继承米氏云山的高克恭、方从义;还有朱德润、盛懋、曹知白、陆广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