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安全教育五年级(上)
15641400000004

第4章 卫生健康安全

饮水卫生安全

据报载:某小学发生一起集体中毒事件,一些学生出现呕吐、头昏、发烧、寒颤等症状。中毒事件发生后,市卫生防疫站立即进行调查,提取了呕吐物和水样进行化验,初步确定这是一起饮水引起的学生集体中毒事件。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饮水机长期使用未及时清洗,以致机内细菌大量繁殖,使细菌总数严重超标,学生饮用了这些饮水机内的水,导致集体中毒。记者实地调查后还发现,引起学生饮水中毒的饮水机放于黑板下侧,蒙着粉尘,四周堆放着扫把等杂物,卫生条件很差,平时也没有专人管理。

人的体液占体重的70%左右,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它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输送营养;参与体内代谢及代谢产物的排泄;参与体温调节;保持器官、关节、韧带、肌鞘等的润滑。水是生命的基础,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80%的疾病和近一半的儿童死亡与饮水水质不良有关。如自来水异味、桶装水二次污染、劣质水等,严重地危害了人的身体健康。

现在不少学校师生饮水以桶装水为主,这对水质和饮水机的洁净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室内的饮水机因人多、尘扬,数日便积灰成垢,如不经常清洗,细菌很容易繁殖。在常温条件下,饮水机里的水第一天菌落指数为0;10天后,指数则飙升到8000。据科学检测,现代都市一些人的肠胃经常出毛病,却查不出原因,其实很多情况是因喝了沾染细菌的水所病变的。

智慧点击

1.不喝过了保质期或储存时间过长的桶装水。时间过长,必然引发二次污染,微生物、病菌等很容易在水中生长繁殖,造成水质的恶化。

2.调整观念,少喝纯净水。纯净水一般是应用反渗透技术将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除去而成的,在处理过程中,自来水中的有益物质也被去除掉了。而且纯净水中不含其他溶质,因此它的溶解度非常大,在体内循环时,极易带走人体本身所含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期饮用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3.不安装不合格的净水器。没有产品合格证、供水人员不提供体检证明的要拒之门外。

4.学校饮水机和饮水桶要由专人管理。饮水机要置于干燥洁净的地方,要定期对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不同时期的饮用水应分开堆放。

5.预防“病从口入”的办法是“洗净双手,不喝生水”。学生外出用水,应饮矿泉水或自带瓶装开水。不喝自来水、河浜水。

6.饮水不宜过多。喝水过多会增加血液循环特别是心脏的负担,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一次性饮入大量的水,会引起体内酸碱失衡,进而使代谢失调。

你平常爱喝饮料还是爱喝白开水?问问老师哪种更利于健康。

接种疫苗安全

2005年6月16日~17日,大庄镇卫生防疫保健所在未经县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及大庄镇政府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与学校联系,组成8个乡村医生接种组,为镇内19所学校的2444名中小学生接种了甲肝疫苗。

17日上午8时30分到10时30分,水利小学即有个别学生在接种后出现过敏反应。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孩子有259人,其中重症反应11人。说起17日的情况,大庄镇水利小学68岁的护校工胡居仁心有余悸。他说,整个接种过程非常混乱,医生少孩子多,没多长时间,就有孩子手脚发麻、眼发白、站不住。一个小时后,出现这样症状的小孩越来越多。“我害怕极了,冲着医生喊不能再打了,但他们根本不理我,说有点反应是正常现象,休息一会儿就行了。到了1l点,两辆救护车来来回回,匆匆忙忙把几十个小孩送到医院抢救。”一些小学生反映,只有四五个乡村医生到学校接种,根本忙不过来,药从发到学生手里到打针相距最长的有1个多小时。按规定,防疫针必须在冰箱中保存,随用随取。事后,经南京军区总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市立医院组成的专家组初步诊断认定,孩子们的反应确系接种甲肝疫苗引起。

免疫接种是将抗原或抗体注入人体,使人体获得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接受疫苗注射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像这种乡村医生组成的接种队,缺乏足够的卫生防范意识,致使学生在注射疫苗后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小学生在接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智慧点击接种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初次打预防针者,应主动要求建立登记卡。每次打针要带上预防接种登记卡,以便了解情况,防止重打或漏打。

2.要详细了解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并做些必要的检查,有禁忌症者不能注射,如发烧、过敏体质、哮喘及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疾病等。

3.注射的前一天,要洗澡,或把胳膊洗干净,以免注射后引起局部感染。

4.接种前,大家要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以防晕针。

5.大家要仔细听医生讲述打针前后的注意事项。

6.如果感觉手脚发麻、眼发白、站不住时,要告诉老师或者家长,及时去医院就诊。

经过上面事例的讲解,你记住疫苗注射的注意事项了吗?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把它写下来。

异物梗塞有办法

前几天,10岁的陈丹吃饭时不慎将一根长2厘米的鱼刺卡在了嗓子眼,便用土办法咬了一大口馒头使劲往下咽,没想到又粗又硬、一头尖的鱼刺不但没有咽下,反而进退两难,使她连喝水都感到疼痛难忍。于是,陈丹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该院耳鼻喉科医生本想通过食道取出鱼刺,但从已做的咽食道造影中发现,鱼刺已从食道穿出,并完全脱离食道腔,位于左甲状腺与左梨状窝外侧之间,紧贴颈总动脉处形成了直径约3厘米的脓肿,横置于脓腔底部。若不及时取出鱼刺,陈丹会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在全身麻醉后,医生为她进行“食道周围肿物切开引流和异物取除术”,在脓腔底部顺利取出鱼骨。

“虽然我脖子上多了一条10厘米长的伤疤,但性命保住了。”躺在医院的陈丹回想仓促中误食鱼刺而穿破食道的经过,十分后怕。

据医生介绍,食道异物梗塞的症状经常发生,一般都可在食道内取出,像陈丹这种穿破食道并在其周围形成脓肿的情况很少见。同学们在吃东西,尤其是吃鱼时不要狼吞虎咽。卡了异物不要强咽,否则易造成食道穿孔,不仅手术难以实施,而且会危及生命。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早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治疗。

小孩吞入异物,多为无意,如口含异物玩耍,或进食太匆忙等。常见的异物有鱼刺、肉骨、枣核、口哨、硬币、纽扣、别针、玻璃珠、发夹、小玩具等。异物通过食道到达胃部,若异物体积小,一般不出现特别症状,不需治疗,通过消化道而随粪便排出体外;仅有少量异物停留在不同部位引起梗阻,产生各种症状。轻微者造成器官的损伤,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智慧点击

1.气管异物一般是从口腔进入的,所以不要将纽扣、玻璃珠、图钉等物含在嘴里。这样既不卫生,又容易发生危险。

2.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相互追逐、打闹、喊叫,以免使口中的食物误入气管内。

3.如果不慎吞食了较大或尖硬的异物,千万不要大口吞食饭团、菜团等“解困”。硬吞强咽会使异物在大饭团的压力下,损伤食道和周围组织发生大血管破裂,引发生命危险。

4.遇到鱼刺等坚硬食物卡住喉管,以去医院排取为好。

5.如果异物入喉,在紧急情况下,可将头伏在腿上,叫人用力帮忙拍背,有助于把异物咳出。

6.如果误食的物品不是食物,应拍摄X光,追踪异物所在之处,必要时需开刀取出。

7.若误食胶质纽扣,用X光亦难显示,纽扣若到了胃和肠部也可从大便排出,自己可留意点。纽扣若进入气管,引发咳嗽或出现呼吸困难,要立刻到医院急治。

8.发现误食了疑似毒物,在到医院之前可自己先用手指刺激咽喉部,使滞留于胃内的毒物尽快呕吐出来,以减少人体对毒物的吸收。

你有鱼刺卡在嗓子眼的经历吗,如何预防异物梗塞呢?写出你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