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培养舞蹈才能的途径
15643200000003

第3章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真好玩

——儿童舞蹈的形式

本章 概要

★舞蹈形式的种类有哪些

★几种舞蹈形式及其特点

儿童舞蹈形式按性质分,有两大类:一类是自娱性的舞蹈,一类是表演性的舞蹈。

自娱性的舞蹈包括律动、集体舞、歌表演等,它是全体儿童都可以参加的舞蹈形式。

自娱性的舞蹈形式比较自由,动作也较简单,很容易普及。在儿童歌舞活动中,应该提倡这类舞蹈形式,使儿童在没有更多动作负担的情况下,人人都能参加到舞蹈活动中来。

表演性的舞蹈指的是由少数儿童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蹈、歌舞剧等。

表演性的舞蹈内容显得更丰富,动作与队形变化也更复杂些。儿童在表演中除了娱乐自己,还要娱乐别人。它也是向儿童进行舞蹈审美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

此外,还存在着一种介于自娱性与表演性之间的舞蹈形式,叫联欢舞。下面分别谈谈几种舞蹈形式及其特点。

一、律动

律动是随着音乐节拍进行的一种动作活动。在幼儿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或在课间活动中,在舞蹈训练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律动的练习。练习时,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或是踏着节拍行走,随着音乐舞蹈。音乐可以有歌词,也可以没有歌词;可以用动作模仿各种小动物,也可以用动作模仿生活,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形象。

如唱“小蝴蝶呀最爱花,花丛就是她的家”,就可以一拍一次边颤动膝盖,边从身体两侧压手腕渐渐抬起双臂,以这样的动作模仿小蝴蝶展开翅膀的形象。

又如奏一首《敲锣打鼓放鞭炮》的乐曲,可以边做“秧歌十字步”,边以指、点、闪、跳的动作形象模仿放鞭炮的生活内容。

律动是音乐教育的内容,也是动作教育的手段。儿童在动作中不单接受了节奏的训练,而且能展开积极的想象。

二、集体舞

集体舞是属于全体儿童的。有的舞有队形,有的舞没有队形。有队形的集体舞,一般要围成圆圈跳。没有队形的集体舞,不受队形的约束,可以随着音乐自由地跳,但还是要有统一的动作。

有队形的集体舞,要在规定的位置上活动,舞伴之间要有和谐一致的动作,还要讲礼貌,能使孩子们在愉快的舞蹈活动中,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如《小松树》舞,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几个孩子到中间边跳边邀请舞伴,邀请到谁,谁就和邀请者配合动作,然后换一个孩子到中间去寻找新舞伴。动作只有一个跑跳步,双手不断在头的上方拍手,模拟小松树尖尖的树冠形状,以及摆树枝的形象。孩子们边跳边歌唱,好像真的感到了“阳光雨露抚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

没有队形的集体舞,不受人数、队形的限制,大家围拢在一起,站在哪儿跳、往哪儿跳都可以,就像跳迪斯科一样,可以无拘束地舞蹈。如《小青蛙》舞,大家合着音乐的节拍,模仿着小青蛙的动作形象,一蹦一跳,往哪儿都可以,人多了,就像很多小青蛙在池塘里乱蹦乱跳,儿童从舞蹈中获得了身心满足。

集体舞的生命力在于,它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一种能学会协调动作,能感受到身体美的活动,动作较简单,容易被全体儿童接受。比如《小火车》舞,参加跳舞的孩子们一个搭一个肩膀,像是一列小火车穿来穿去,既是舞蹈,又是游戏,既是有节奏的动作,动作又不难学。在一旁围观的孩子如果有兴趣,随时可以参加到“小火车”的行列中来。

三、歌表演

歌表演是舞蹈的初级形式,主要是边唱歌边做些表演动作。一个人做可以,几个人一起做也可以。有的简单些,有的复杂些。简单些的主要是随着歌词做一些手势动作,复杂些的有位置的调度、队形的变换,舞蹈动作也更多一些。比如《七只小乌鸦》这首歌,可以排列一下队形,选一个孩子做7只小乌鸦的妈妈,大家边唱边轻松地模仿乌鸦的翅膀动作。

让儿童只唱歌不动作,那不是很尽兴的事情。又唱歌又表演,不单是孩子们审美的心理基础,也是他们的生理要求。唱《我们的田野》,身体若不随着轻轻晃动,手不比划着,不会觉得歌儿这么动听,也体会不到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田野。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边唱边踏着脚,越踏越快,越唱越热烈,可以把孩子们的情绪带到无限欢畅的境地。

歌表演对儿童不会有更多的动作负担,而且能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歌曲中的内容与形象。

四、舞蹈

这里指的是由少数儿童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蹈,有载歌载舞的,也有不唱歌只在乐器的伴奏下舞蹈的。它比律动、集体舞、歌表演的舞蹈性更强一些,内容更丰富一些,是儿童歌舞中的高级形式。

在一个舞蹈里,要有主题、情节、段落,还要有节奏上的起伏,有队形、画面上的变换。比如舞蹈《小孔雀飞来了》,表现的是小动物之间的一段嬉戏。一只小白孔雀,两只小绿孔雀,从鲜花编织的花环中飞出来,又在铺满鲜花的大地上玩耍。只见它们一会儿嬉水,一会儿抖动翅膀,你对着我,我对着你,会说话的大眼睛里,传递着伙伴的友情。这些就是情节,是小动物的人格化。

又如舞蹈《采蘑菇》,有三个采蘑菇的小姑娘,一群小蘑菇。小姑娘与小蘑菇的动作在不同的位置、队形上活动,一会儿小蘑菇低下,小姑娘站起;一会儿小姑娘低下,小蘑菇站起,显得对称又平衡。这些就是队形、画面上的变换,能唤起孩子们欣赏舞蹈美的快乐。

通过舞蹈的表演,能使儿童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像延边朝鲜族孩子们表演的舞蹈,使人看了优美的朝鲜族舞蹈对儿童的有力影响。他们在表演中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民族舞蹈的节奏与韵律,而且能以活泼逗人的眼神传递吸引小观众。他们那移动重心的连续旋转,快得像风一样,轻得像小燕子一样,充分表现了孩子们的艺术才能。

表演性的舞蹈虽与自娱性的舞蹈有着相同的美育作用,但它比律动、集体舞、歌表演的艺术内容更丰富、更深刻、更能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舞蹈给予孩子们的,不单是从舞台气氛里尝到的艺术乐趣,而且透过舞台这扇门窗,使他们认识了生活美与自然美。

五、歌舞剧

歌舞剧里有人物,有故事,有歌有舞,还有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适于儿童理解、表演。

20世纪30年代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20世纪50年代由儿童剧院上演的时候,仍然很受儿童的欢迎。表现拟人化的动植物的童话歌舞剧,像《龟兔赛跑》、《小猫钓鱼》,更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小朋友表演的《小熊猫吃竹笋》,是说有个懒惰的小熊猫,别的小熊猫都起床了,它还在呼噜呼噜睡觉。别的小熊猫采来了鲜竹笋,它馋得流口水,伸着小手向人家要:“给我看看好吗?”“给我尝尝好吗?”后来这只小熊猫转变了,它和大家一起攀竹杆,练跑步,自己采来了又鲜又嫩的竹笋,吃着比蜜还甜。小熊猫当中发生的这件事,好像也是孩子们平时常常遇到的事情。他们表演小动物,就像表演自己一样自然。

歌舞剧《美妙的小音符》,说的是有一个骄傲的高音“i”,它认为自己的声音最高、最悦耳,看不起别的小音符。后来1、2、3、4、5、6、7都不与它合作,它自己“i”、“i”地喊个不停,实在单调枯燥。它明白了,一个音符再响亮,如果不和其它音符合作,也构不成好听的音乐。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寓意,是通过人格化了的小音符和孩子们有声有色的表演渗入儿童心灵的。

好的歌舞剧,能使孩子们随着剧中假想的对象一会儿笑,一会儿跳,甚至会因为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死了而伤心地哭起来。这是因为歌舞剧里有故事,有语言,很容易使孩子们产生共鸣。

儿童喜欢歌舞剧,如同喜欢听故事一样,但它比故事更形象、更生动。歌舞剧里除了有动物、植物、太阳公公、雨露阿姨、春风姑娘和各种各样有趣的人物外,还有五颜六色的服装,优美动听的歌声,美妙的舞姿,这些因素对孩子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它是儿童歌舞中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六、联欢舞

联欢舞不同于集体舞,它具有表演性,可以欣赏。但它又不同于舞台上表演的舞蹈。舞台上的舞蹈是由少数孩子表演的,联欢舞则是由很多孩子在联欢会或营火晚会的广场上跳的。它不需要舞台,大家排成规定的队形,就可以跳起来,参加跳舞的人越多越好。

联欢舞是一种既有自娱性又有表演性的儿童广场舞。

你至少可以知道:自娱性舞蹈是自己娱乐的;表演性舞蹈是给别人看的;联欢舞可以使聚会充满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