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扇出一阵清风
15644500000005

第5章 扇艺的书画情结

图5-1夜合花图(宋)

扇面上采用书法,文献记载,以东晋王羲之书老媪扇这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先。史载王羲之曾在团扇上画小人物;其子王献之的《为桓温书并画乌牸驳牛扇》……《历代名画记》中载:(梁)肖贲“曾于扇上画山水(5-1),咫尺内万里可知”。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在唐末、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的提高。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文人画创作高潮。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书画扇面相应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书继》中载:“政和间,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两宋盛极一时的画扇,创作了大批不朽之作,流传至今为我们饱览了两宋绘画的高尚艺术(图5-2、图5-3、图5-4)。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都运以精心,出以妙笔。

图5-2碧桃图(南宋)

图5-3夜合花图(宋)图5-4碧桃图(南宋)

如旧题徐熙《豆花蜻蜓图》、旧题黄居寀《晚荷郭索图》、旧题徐崇矩《红蓼水禽图》、刘寀《群鱼戏藻图》、张茂《双鸳鸯图》等。尤其是宋徽宗赵佶《枇杷山鸟图》更艺极于神。大至山水画,咫尺千里,反映江山多娇、雄浑壮阔的气势。以全景式的构图,却以细腻的皴法来表现曲折多变的山川、晴峦迭秀、烟云雪雾。在南宋,又有以突出某一局部,使构图和景物变得简洁,主题鲜明突出,达到意境完整的效果。如旧题马世荣《五云楼阁图》、夏珪《烟岫林居图》和旧题《遥岑烟霭图》、旧题陈清波《湖山春晓图》;特别是旧题张训礼《春山渔艇图》,著色青绿山水,洋溢着春天江山的迷人景色。它小中见大,咫尺千里。扇面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被继承、发扬、光大。实已脱离了纨扇的实用性,塑造了艺术化的纨扇面形状的绘画作品,被历代皇室显要,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作为精品珍藏。纨扇面的形式的绘画,在元代也有不少精品,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夏永《岳阳楼图》、赵元《树石图》等。在明、清时期,很多画家也热衷于画纨扇图,直至今日,还受到一些画家的青睐。真正的折叠扇的书画实物要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宣德帝朱瞻其宣德二年画的大折扇,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永乐、宣德年间谢缙《汀树钓船图》为最早。当时的苏州,经济繁荣,而“院画”(宫廷绘画)势力日薄,“浙派”也步入末流,“吴门派”代之而起。以沈周为首(图5-5),文徵明继起,还有唐寅(图5-6)、仇英,称之“吴门四家”。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是明代成化到嘉靖间,吴门派绘画里最活跃时期,也是明代书法艺术的兴盛期(图5-7)。

图5-5明沈周《江亭避暑图》扇面

现藏故宫博物院图5-6明唐寅《葵石图》扇面现藏故官博物院如文徵明的书画扇面,在清代就出了《文徵明书画扇册》。吴荣光题中说:“到明代四家,唐、沈、文、仇始为书画,蔚为吴下人书画扇面之风气”。是后,书画折叠扇风气大盛,名人显贵,名家流派,文人墨客都善笔于折叠扇,遂成明清以来独具一格的书画形式。折叠扇以其独特的造型——一条圆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个端点的两条圆半径的图形而定为扇形。多少丹青妙手为之倾倒。

巧妙的构图,使扇面展开时不觉得是画在半环形式的扇面上,感觉如同画在一张平整的长方形的横幅上一样。扇面的书画更能反映每位书画家的艺术真谛。

图5-7文徵明行草七律金扇面

反之,也促使书画家们跃跃欲试,而留下了不少佳作精品。

扇面上作画也是绘画艺术的再现,突出了每种流派,每位名家的艺术特点、风采。扇面的特殊性,终于使扇艺走向了艺术殿堂中的最高境界,明清书画折扇面就是扇面艺术中又一里程碑。

折扇中的色彩是绘画中的创举。画泥金、冷金、洒金(图5-8)、片金及各种着色面,确实不同于素纸,素绢。尤其与绘画的设色不能相抵、相犯,青绿设色更难。成功者,能利用金色及其他诸色的光采映衬画面,青绿者,更显鲜丽,富华,熠熠闪光。

线条,不管是水墨、白描、工笔、写意、勾勒、没骨,都离不开整体的布局、构图,往往一不小心,一处败笔,全盘皆输。

图5-8明李东阳七绝诗扇面

现藏故宫博物院

鉴赏一叶扇面,无论是仅寥寥数笔,如墨竹、秋兰(图5-9),还是全景工笔,亭台楼阁,笔致毫发。展开扇面,首先是对扇面的形象的评估,从画的精神、气韵、造诣、趣味及意境着眼,细细品味,来领略作者对整个扇面布局,构图的意图,笔触的深浅、虚实。水墨还是设色,更之重彩,来反映作者的思想,体味其流派的特点,作画的风格。

图5-9明文徵明《兰竹图》扇面

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文震亨《长物志·器具》云:“川中蜀府,制以进御,有金铰藤骨,面薄如轻绢者,最为贵重。”又曰:“姑苏最重书画扇,其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等为之,间有用牙及玳瑁者。有员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诸式。素白金面,购求名笔图写,佳者价绝高。其匠作则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诸人,皆高手也。纸敝墨渝,不堪怀袖,别装卷册以供玩,相沿既久,习以成风,至称为姑苏人事,然实俗制,不如川扇适用耳。”所讲的川扇与吴扇,意为川扇以实用性为主,而吴扇则以艺术性为主。《五杂俎》中又云:“吴中泥金,最宜书画,不胫而走四方,差与蜀箑埒矣!”又载:吴中折扇“初以重金装饰其面为贵,近乃并其骨之极精”。所以明代出现了吴门画家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集诗、书、画为主体的大量扇面,另有制骨、制面一批高手。除吴、蜀二地外,金陵的“京扇”,浙江的“浙扇”或“杭扇”也颇有名气,其他如皖扇等。折叠扇到明中、晚期风靡一时,效仿四起,大有取代团扇之势,在扇子的天地中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