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莫奈生平与作品鉴赏
15644600000011

第11章 《池塘睡莲》(2)

1892年开始,莫奈在几年之后,专心描绘对面的鲁昂大教堂的正门,捕捉从早到晚,光线投射在墙壁上所形成的色彩斑点。他有时把画架放在鲁昂时钟大街一角的一幢房子里,有时就干脆架在大桥的马路上,面向教堂的西大门。面对建筑结构如此繁琐的哥特式教堂,画家们无疑都会避免这类消耗精力、“吃力不讨好”的题材。但对莫奈来说,情况正好相反,复杂的由阳光照射和物体反射的光色斑点,诱发了莫奈强烈的感觉和激情。他从黎明的薄雾画到黄昏的日落,不断地在好几幅画布上记录建筑物在阳光下的反射光变化。他以极大的热忱画了近40幅同一角度的鲁昂大教堂,没有地面也很少天空。他以无与伦比的绝技,用颜色冲破具体结构的界线,用交错、对比的手法将特定时间里千变万化的光与色的感觉升华为一种艺术的感情。庄严的哥特式教堂在他的眼里成了一簇充满了色彩旋律的光的结晶,人们已经看不到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只有一层刺眼的复杂的反射光。

1895年莫奈展出20幅《鲁昂大教堂》的油画,遭到了不少的抨击,但也有一些理论家对这些画表示出狂热的爱好和称赞。《鲁昂大教堂》简直成了他的事业转机的象征。莫奈的绘画,好像是大自然对他的格外恩宠,随意而曼妙。其实,他的每件作品都是在深思熟虑中产生的,即使看上去像狂放不羁的笔触,也是他在长时间观察后并在胸中有了腹稿才落笔的。莫奈画完鲁昂教堂连作,已感到精疲力竭,他的视力几乎不能恢复。对太阳光谱如此迷恋,正是这位艺术家的个性特点。

1890年11月,莫奈的经济状况好转,他把所租的房子连同院子一起买了下来。1892年,他还建造了一个温室花园栽花。1893年2月,莫奈又买下一块离住宅不远的地基,目的是为了从河里引进水来开掘池塘,这个计划由于当地人的反对,费了不少周折,后来总算如愿以偿。晚年的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满塘的睡莲上面,睡莲成了他描绘的主题,这种感情已超出他对待一切其他事物了。也许是受到他的餐厅里一幅日本版画的影响,莫奈在池塘上面建造了一座日本式拱桥。1900年底,莫奈在丢朗·吕厄的画廊里初次展出了睡莲的连作,共13幅,年代标着从1899年到1900年,画上睡莲隐隐现现,浮在水面延绵不绝,那座日本式拱桥在他的画上已被覆盖着青藤,池岸的背景是一片翠绿。1901年春,他又买下水池南面沿河岸的一块土地,此时莫奈已成为世界的知名人物,围绕着他的是无数钦佩他的人。法兰西美术学院也给他留了一席荣誉位置,但他都不予理睬。在莫奈看来,如果对绘画的爱不能高于一切,就当不了画家。记者们在报刊上用大幅照片介绍了吉维尼尔花园和《睡莲》。其结果是招致许多慕名而来的巴黎绅士们,还有川流不息的美国画家们无不到此一游,这对莫奈来说简直是个灾难。

浮满木莲的池塘

1903年,池塘里布满了睡莲,莫奈集中精力开始画这些漂浮着的睡莲。大多数的画面都只画有水,甚至河岸也看不到。但那里的细部,包括天空都反映在水中。他所表现的水看起来格外深沉,水的质感也很强。60岁的时候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已享有盛名。从那以后,他从来未卖过一幅画,尽管如此,他并不是一个令人反感、过分自负的人。譬如画商多朗德·若尔曾恳求展出他晚期的作品,他考虑到这些画确实对观众没有多大用处,于是将其中的一部分画付之一炬,而舆论界却对他的作品给予更高的评价。詹·路易斯·瓦多伊曾这样写道:“照我们的理解,他早期的这些画,没有一幅能与这些难以置信的水上风景相提并论的,因为这些画把握了春天,把它留在人间。画面的水呈浅蓝色,有时像金的熔液。在那变化莫测的绿色水面上,反映着天空和池塘岸边以及在这些倒影上盛开着的清淡明亮的睡莲。在这些画里,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美,他兼备了造型和理想,使他的画面更接近音乐和诗歌。”从1904年起,他画的池塘已不见那座日本式拱桥了,池内的睡莲更加简率,只露出一点点池岸,有的画连天空也不见了。但他把水画得更深沉。1909年5月,巴黎的公众终于再一次在丢朗·吕厄的画廊里看到了他的48幅《睡莲》水景连作,人人为之拍手叫绝。

1911年5月,一次非同小可的打击袭来,他的第二个妻子艾丽丝去世了。紧接着,于1912年7月,医生确诊他的右眼患了退化性白内障。经延缓症状的治疗后,莫奈开始了他那悲剧性的生命斗争时期。早在1897年夏季,莫奈就打算为巴黎奥兰茱丽宫一个圆形大厅设计一组四幅巨型壁画,这些画既是这座建筑的附属物,同时也是具有独立性的艺术作品。为了使四幅不同的画面互相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莫奈提出了以睡莲为主题的独特构思。以水面作为四幅画背景,不同的是水上或岸边生长的植物。使公众进入大厅,感到仿佛身处水的环抱之中。莫奈想以最大的毅力来画完睡莲,与失明的威胁相抗衡。他开始一连几个小时呆在这幢宁静的水上花园里,观察着水面。

1914年,他计划在他住所的东北角建造第三个画室,以便在那里架起高183公分、长366公分的巨大画布。同时还安装了能移动的特大画架。施工沿着池边进行,一直继续到1915年8月,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在离他这池塘外40英里的地方弥漫着,75岁的莫奈也全然不顾。这次他不再把画面分割成单幅,而让它构成富有装饰性的连续整体。当这幅宏大的连作后来安装完毕,无边无际的池水环绕在观者的周围,使人产生一种神奇的幻想。四面被水包围,它既真实又虚幻,然而景色是那样的迷人。水面上漂浮着红、白、黄各色睡莲,近景是微风拂动的柳枝,还点缀一些紫藤、菖蒲和鸢尾属植物。1920年,丁特律斯公爵访问吉维尔尼,他还见到这位80岁的老画家在室外池塘旁推着笨重的画架辛勤作画。当时有旁人问莫奈,这些装饰画将放在何处时,他宣布:“我将把这四幅画留给法兰西!”莫奈从开始设计、制作,直至完成这组壁画前后经历了20多年漫长的岁月,这些画是他20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在他82岁的那一年,也就是1922年4月12日,莫奈正式将这组壁画赠给国家。为了酬谢莫奈为法国艺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法国政府以20万法郎收购了他于1866年所作的《庭园里的女子们》一画。

对于莫奈的《睡莲》,后世有过不同的评价,但是由于西欧现代诸形式主义流派的泛滥,以后几代画家对莫奈晚年的创作并没有作过认真研究,甚至有人简单地因莫奈晚期的表现,而把他捧为形式主义流派的先驱者,或是新印象派奠基人。莫奈追求画面的光色效果过于迷恋,因而在绘画的布局、造型和构图美等方面有所疏忽,这是事实。

然而因此将他的名字和形式主义者所提倡的东西放在一起是不公正的。

是什么东西支持莫奈对阳光和水的表现这样失神地研究呢?是他对艺术的热爱,是渴望用新的眼光观察自然,用新的方法描绘自然的要求。

他怎么也不可能与形式主义者同日而语。他的艺术不是在变戏法。这是一位罕有的意志坚强而勤劳的画家。一个事物能表现他自己的思想感情,自有他不同的艺术语言。印象派也从没有否定绘画题材的意义,绝不像他们的仇敌或者他们的一些幼稚的崇拜者所推想的那样。他们一直认为捉摸绘画技法还不够,艺术家必须是为主题所感动,所激发的人。评价莫奈,正如左拉所说的:“这是鸡群里的一只仙鹤。站在你面前的岂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已,站在您面前的是一位用力而又细心解释自然的画家。”长期紧张的视觉活动,使莫奈视力下降了。事隔两月莫奈告诉朋友:“我已经再度拿起我的画笔,虽然遇到一些小小的困难,不管怎么样,我还打算按期去完成我的绘画。”

1923年1月,医生为莫奈的右眼做了手术,7月2日进行第二次手术,9月又进行检查。莫奈被颜色搅乱了,他所看到的东西都显得太黄。这双锐利的眼睛患了黄视症,这给他带来很大的折磨。经医生治愈不久,他又患了紫视症,这就造成了更大的紊乱,眼前所见的一切都为紫蓝色所笼罩,蓝色统治了画家的作品,他不得不大批地购买蓝颜色。可悲的是不论采用什么治疗方法,画家都无法恢复到正常人的颜色感觉。1924年,莫奈绘画时只能凭颜料锡管上所标的字母来辨别颜色,他作画时常常把眼睛凑得很近。他写信提到:“我画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困难得多,我希望我能做好,如果有副好眼睛的话,我还能画到100岁。”在莫奈顽强地画完最后一块画板交给一位始终热情鼓励他,后来又担任法国总理的朋友克列孟梭观看时,这位总理噙着热泪对他说:“你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画家,即使在你视力有缺陷的情况下,也成功地达到了你的视觉所达到的那些和谐。”

第二年冬天,莫奈不幸患气管炎,这使他非常痛苦,他已经画得筋疲力尽,由于不满意自己的作品,他毁掉了整整60幅画。缺乏应有的休息,可怕的消瘦,体力衰竭,严重地威胁着画家的生命。10月4日他还说:“我已鼓起勇气,而且不顾我的虚弱要回去画画!”然而,死亡是无情的,1926年12月5日,莫奈在坚持自己的艺术信念的最后一刻离开了人间,享年87岁。

莫奈其他作品欣赏

船泊

海滨

度假者

波地吉拉的棕榈园

洛切斯·诺瑞斯饭店

看书的女子

莫奈的花园

睡莲池·暮霭

睡莲池

风车

乡野外景

波地吉拉别墅的花园

艾普特河畔的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