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闪射一串晶莹
15644700000012

第12章 认识翡翠(1)

(第一节)翡翠源起

翡翠是一种珍贵的宝石,有玉石之王的美誉。人们把翡翠和祖母绿宝石一起列为5月份的诞生石,是运气和幸福的象征。在东方,特别是在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宝石热,翡翠则成为宝石中的佼佼者。

翡翠在我国原本是鸟名。翡翠是一种红色羽毛的小鸟,翠是一种绿色羽毛的小鸟。以后逐渐二字合并,专指一种蓝绿色中带有棕色的小鸟。翡翠之所以被移用在美玉上,并且专指一种含硅酸铝钠的硬玉,是因为这种硬玉颜色不匀,有时在浅色的底子上伴有红色和绿色的色块,其色彩犹如美丽的翡翠鸟。

翡翠的硬度为摩氏6.5~7级,坚韧性好,受重击后也不易破碎,抗压强度有的甚至超过钢铁。翡翠的颜色有多种,化学成分纯净的翡翠为白色,当成分中含有金属色素离子时,就出现绿、红、紫、黄、灰、黑等色。其中红色被称为“翡”,绿色被称为“翠”,在所有的颜色中,最为名贵而且最有价值的是艳美的绿色。但是,如果在一件翡翠玉上,红、绿、紫、黄各色共存的话,寓意福、禄、寿、喜,那它就是一件价值很高很难得的玉器了。

翡翠的产地主要在缅甸,世界上90%以上的翡翠产自这个国家。翡翠的色彩艳丽,质地细腻,硬度高,韧性好,可用来雕琢首饰和各种工艺品。大约在明朝年间,翡翠从缅甸传入我国时即受到人们青睐。翡翠雕琢精品迭出,在民间有翡翠黄瓜和玲珑宝塔等。皇宫中的翡翠制品更是不同凡响,显现出匠人们巧夺天工的绝技。据资料记载,清代慈禧太后死后殉葬品就有不少翡翠制品:脚旁有翡翠西瓜2只,绿皮红瓤,白籽黑丝,价值500万两白银;翡翠甜瓜4只,2只是白皮黄籽粉瓤瓜,2只是绿皮黄瓤瓜,价值600万两白银。在头顶有柄荷叶,叶上布满绿筋,如天然一般,重23两,价值285万两白银。此外,还有翡翠桃子10只,桃身绿色,桃尖粉红,同真桃一样;翡翠青菜2棵,菜心上落着一只满绿的蝈蝈,菜叶上有2只黄色马蜂,栩栩如生。

(第二节)翡翠名称的来源

翡翠的英文名称jadeite,源于西班牙语plcdode jade的简称,意为佩戴在腰部的宝石。在16世纪时,人们认为翡翠是一种能治腰痛和肾痛的宝石。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集合体,它真正的学名叫硬玉。之所以叫翡翠,是因为翡翠到清朝初期才从缅甸通过第二条丝绸之路,运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出产的和阗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云南一带时分辨出这不是中国的和阗玉即翠玉,即将之称为“非翠”,即这不是中国的翠玉的意思。时光流逝,“非翠”就变成翡翠了。又因它颜色不均匀,有时在浅色的底子上,伴有红色和绿色色团,颜色之美宛如赤色羽毛的翡鸟和绿色羽毛的翠鸟。因此,用美丽的鸟名来代表美丽的玉怎么会不相称呢?从此,翡翠也变成硬玉的代名词了。

(第一节)翡翠的形成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民间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地质学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个谜。曾有人认为翡翠与钻石一样,都是在地壳深部几千度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其实不然,美国不少地球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的仿真实验,再结合世界各地发现翡翠矿床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翡翠并不是在高温情况下形成的,而是在中─低温条件下在极高压力下变质成因的。

缅甸政府每年举办一次翡翠拍卖会,吸引了不少买家。

日本东北大学砂川一郎教授在《话说宝石》(1983年出版)一书中,更具体指出翡翠是在一万个大气压和比较低的温度(200℃~300℃)下形成的。我们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当然不可能处于较深部分,那么高压究竟从何而来呢?

这高压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挤压力所形成的,现已获得证实,凡是有翡翠矿床分布的区域,均是地壳运动较强烈的地带。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凡发现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钠长石的火成岩侵入体(中─基性岩)。钠长石的化学成分为 NaAlSi3O8,所以可以推测翡翠是在中─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含钠长石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

翡翠习惯上又称为缅甸玉,是缅甸出产的硬玉。日本、前苏联、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均产有硬玉,但其质量与产量远远不如缅甸。

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区,翡翠矿床储量最大,很早就开采宝石级翡翠,供应世界各地。所以人们长期以来只知道缅甸才出产翡翠,因此将缅甸玉作为硬玉的代名词了。硬玉是学名,而缅甸玉则是行家的行话。

(第二节)翡翠的质地

翡翠的透明度、水头、种、底子、质地实际上是一义多词,都是用来形容翡翠质地的好坏,行家多用种和底子表达,一般人用透明度表达。

一、玻璃地

玻璃地是指翡翠的结构非常细腻,呈透明、半透明,宛如玻璃,衡量玻璃地就是用肉眼看翡翠的透明度,一般用“水头”表示,一分水即是3毫米的翡翠呈半透明状,二分水即是6毫米厚的翡翠呈现半透明状。

二、冰地

是指翡翠的结构细腻,呈半透明状,宛如冰一样。

三、油青地

是指老坑翡翠的主要底子色,质地细腻,色较暗,有油青色、蛋青色、蓝青色等。

四、干地

质地粗糙,不透明。有人这样形容,像鱼缸中的金鱼,水干鱼死,若翡翠没有水头,有翠也是死翠。

以上质地,以玻璃地为最佳,依次排列。

(第三节)翡翠的种类

一、老坑种

一般人心目中主要用来形容翡翠的颜色,这种浓绿色分布均匀,它浓度高而且鲜阳,一般质地较细,不一定很透明。

假使它透明度高,水分充足,这会使翡翠的颜色质感好看,行家称为起莹,鲜艳夺目,就称为老坑玻璃种了。老坑玻璃种可以说是最高档的翡翠的称呼,当然老坑玻璃种本身也相对有质量高低之分。

二、白底青种

白底青种是缅甸翡翠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其特征是质地较细,往往是纤维结构,并且底色一般较白,当然有时也会有一些杂质。白底青种的绿色是较鲜艳的,因为底色更显绿白分明,绿色部分大多数是团块状出现,这几方面都是和花青种不同的。白底青种大多数不透明,也就是行家说的水分不足,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品种。

鲜绿色块就是含铬而形成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因为它含铬高所以白底青种的颜色极鲜艳明亮。

白底青的特点是底色雪白,其中鲜绿色成斑状分布。

三、花青种

花青种指的是绿色分布呈脉状的,而又非常不规则的一种翡翠。其底色可能为淡绿色或其他颜色,质地可粗可细,例如豆底花青,它的结构晶粒较粗,称为豆底。它不规则的颜色,有时分布较密集,也可能较疏落,可深也可浅,这类翡翠因此获称为花青种。

翡翠的颜色分布大多数是不规则的,所以花青种比较多是不足为奇的。实际上分细些,花青种可以进一步分为:豆底花青、马子花青……花青种翡翠,特点是绿色分布不规则。

四、油青种

油青种翡翠是指翡翠绿色较暗的一种,颜色不是纯的绿色,掺有灰色或带一些蓝色,因此不够鲜艳,也可讲颜色很沉闷。它的颜色可以由浅至深,透明度一般较好,晶体结构,往往是纤维状,可以比较细。由于它表面光泽似油脂光泽,因此称为油青种。如果它的颜色较深,行家又称之为瓜皮油青。

五、豆种

若你到玉器市场走一走,当你看到那些翡翠不是很透明,颜色一般,浓度不高的,也就是颜色不深的,假使你问这种翡翠是什么种,你会听到回答:这是豆种。你还会发现很多翡翠均称为豆种,行话说“十青九豆”。

什么是豆种呢?豆种是一种非常形象的称呼,我们知道翡翠是一种多晶体,如果组成翡翠的晶体较粗,比如大于一毫米就会很容易被肉眼看到,粗的翡翠晶体多数是短柱状,当这些短柱状晶体的边界很清楚时,看起来很像一粒一粒绿豆,所以叫做豆种。由于颗粒粗,透明度往往很差,行家称为它很干。豆种是极普通的品种,质量较差,价钱自然便宜,豆种也可以进一步分为:糖豆、冰豆等。若其颗粒很粗,可以粗至3毫米,那就是粗合豆了。

六、芙蓉种

所谓芙蓉种,它的颜色一般为淡绿色,但不带黄,绿得较纯正,因此感到比较清澈。它的质地比豆种细,结构会使人感到有颗粒状,但看不到颗粒的界限,这是因为遭到后来重结晶作用的结果。一般透明度也可以,虽不如玻璃种,可以说是冰种。色虽不够浓,但清,种虽不是很透,但也不干,价钱又不高,所以较易被一般人接受。颜色深一些的会贵些,淡些的会便宜些。假使其中有深绿色的脉,则叫芙蓉起青根。再者,其中分布有不规则较深的绿色时又叫做花青芙蓉种。

七、金丝种

金丝种指的是翡翠的颜色成一丝丝状分布,互相是平行排列的,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绿色是沿一定方向间断出现的,当然绿色的条带可粗可细。

金丝种翡翠的质量要看它绿色条带的色泽和绿色带所占的比例多少,以及质地粗细的情况而定,颜色条带粗,占面积比例大,颜色又比较鲜艳的,价值当然高;相反,颜色带稀稀落落,又浅色的就便宜多了。

八、马牙种

顾名思义,马的牙齿是一种珐琅。也就是说,马牙种的翡翠质地虽较细,但不透明,好像瓷器一样,马牙种大部分为绿色,粗看上去不错,但有色无种,仔细看能看到绿色当中有很细的一丝丝的白条。

马牙种虽有一定的颜色,但由于不够透明,行话称不够水分或水头短,所以价值不会很高。

九、紫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