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15644900000007

第7章 约翰·施特劳斯的成功(3)

1874年复活节星期日,那是4月5日,约翰·施特劳斯指挥了首场演出。对维也纳人来说,这是一个圆舞曲复活节,因为在复活节星期一弗兰茨·李斯特在奥尔斯佩格宫演奏了舒伯特圆舞曲。《蝙蝠》的首场演出是一场出色的音乐表演。玛丽·盖斯廷格倾往了她的全部个性和魅力,虽然在演唱恰尔达什时声音上有些困难。演出的效果很好,但遗憾的是维也纳剧院合唱团穿的燕尾服不够漂亮,舞蹈演员穿的“很糟糕”“如果台上演出舞蹈时我不得不紧闭双目,那么这种舞蹈对我有什么意义呢?”。《晨报》怀着当时不自觉的反犹情绪引用了据说是一位“交易所投机者”讲的话。

观众的反应极为热烈,大部分评论赞扬此剧。当然也有人认为舞台表演过于大胆:“毫无拘束地利用轻佻的表演,甚至我们的约翰·施特劳斯那卓越、幽美动听的旋律都掩饰不了”,《维也纳知识阶层总导报》写道:“……维也纳剧院的演出计划阻碍了真正充分利用这一成功。院长盖斯廷格和施泰纳过于重视客团演出,在《蝙蝠》首场演出11天后就安排了早已邀请的意大利歌剧团来演出,阿德丽娜·帕蒂在威尔第《厄尔南尼》中担任主角。《蝙蝠》演出49场后暂时从演出计划上消失,在柏林获得成功后才又重新列入演出计划。在这期间,扮演弗朗克的演员去世了。一位来自格拉茨的青年演员承担了这一角色:他成为约翰·施特劳斯后来写的轻歌剧中最重要的明星:亚历山大·吉拉迪。后来他还扮演过埃森斯坦和弗洛施。”

《蝙蝠》的舞台演出权由“维也纳帝国宫廷音乐资料商古斯塔夫·莱维经营的戏剧和音乐会代理公司”负责。该剧由于凯旋式的成功征服了全世界。

这部作品在法国的命运不比寻常。梅拉克和哈莱维特按照法国的版权法来说是无懈可击的立场,即认为出让《圣诞节晚餐》德语演出权只适用于原作,而不适用于约翰·施特劳斯写轻歌剧所用的改编本。即使在今天,获得成功的喜剧作家们开始时也大都不允许将其作品改编成歌剧,以免只给他们自己带来版税的话剧从舞台上消失。例如弗兰茨·莫纳尔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当时的环境才有条件地出让了《百合花》的版权,允许罗杰斯和哈默斯坦改编成音乐喜剧之外,其他作品一律不准配以乐曲。现在,当两位法国作者不允许《蝙蝠》在巴黎演出时,莱维又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让约翰·施特劳斯根据维克多·威尔德和阿·德拉库尔全新的脚本改编《蝙蝠》的音乐以及《卡格里奥斯特罗》中的插曲和几首新的歌曲。由于版权纠纷而产生的这部喜歌剧《吉普赛女郎》于1877年在巴黎的“文艺复兴剧院”上演。

这是部真正的原作,是一个关于王子的故事,他通过代理人同一位素不相识的公主结婚,在初婚之夜就逃走了——同奥斯卡·施特劳斯写的《华尔兹之梦》(1907年)完全一样。加进了新的前奏和《卡格里奥斯特罗》中吉普赛人之歌的《蝙蝠》序曲,听起来特别滑稽可笑。然而对我们来说有意思的事实是,约翰·施特劳斯在《吉普赛女郎序曲》中写了演唱指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蝙蝠》中的有关意图。《吉普赛女郎》某些部分的音乐好像是对马斯内的预感,特别是由于奥芬巴赫的明星楚尔玛·布法出色地扮演了公主使此剧获得了成功,但却未能持久。尽管如此,在梅拉克去世后,真正的《蝙蝠》在巴黎演出才获得哈莱维(他根本不想听音乐)的同意。可是《吉普赛女郎》的脚本作者又企图阻止《蝙蝠》的演出,但未成功。1904年《蝙蝠》终于由阿图尔·波丹斯基(他后来在纽约大都市歌剧院指挥过瓦格纳的歌剧)指挥,穿第二帝国的服装在杂耍剧场上演了。

约翰·施特劳斯本来很想让他的《罗马狂欢节》在宫廷歌剧院演出,没想到他的《蝙蝠》会得到这样的荣誉,因此对此剧后来在歌剧院获得的成功感到惊讶。《蝙蝠》1880年就在专演歌剧和轻歌剧的汉堡市剧院上演了。1894年该剧由古斯塔夫·马勒重新排练。同年,为庆祝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宫廷歌剧院在早场演出了该剧。今天,《蝙蝠》已成为世界各大歌剧院的保留节目。

通常在奥尔洛夫斯基亲王的晚会上加演各种节目。这些节目取代了原来由约翰·施特劳斯写的芭蕾舞曲——它由西班牙、苏格兰、俄罗斯和波希米亚等民族舞曲组成。为了突出匈牙利的特点,最后再重奏恰尔达什舞曲。这种芭蕾舞音乐并不十分动听,可是从音乐戏剧艺术上讲,今天不应以多瑙河圆舞曲或皇帝圆舞曲作为一般的加演节目,因为这样一来,在歌剧快结束时演奏所有轻歌剧圆舞曲中最动人心弦的一首就能听到另一首了。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的《雷鸣与闪电》快速波尔卡妙极了,此外还有真正的痛饮与狂舞。合唱、芭蕾和独唱一起使人们跳起了介于维也纳加洛普和巴黎康康舞之间的一种舞蹈。两名最狂放的舞蹈者是贡杜拉·雅诺维奇扮演的罗莎琳达和埃贝哈德·维希特扮演的埃森斯坦。

关于《蝙蝠》加演节目的有趣故事可以写几本书。1960年除夕,朱塞佩·斯特凡诺在赫伯特·封·卡拉扬的指挥下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加唱了列哈尔《我全心全意地爱你》,埃里希·孔茨唱了《马车夫之歌》。赫伯特·封·卡拉扬表现出了另一种风格。

1905年2月16日在纽约,大都市歌剧院院长海因里希·康里德为他自己举行一次义演,按照老的传统,剧院全体歌唱演员均无偿为他演出。这样全体名演员就都坐到亲王的晚宴桌上了。几个人声音忽高忽低地模仿科沙特《我多么寂寞,多么孤单》,安东尼奥·斯科蒂演唱了《福尔斯塔夫》中的咏叹调,恩尼科·卡鲁索、丽莲·诺迪卡、路易丝·霍默尔和奥金尼奥·吉拉尔多尼表演了《弄臣》中的四重唱。

《蝙蝠》对每位导演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大多数演出安排均不甚周到。我们何时看到过原来设计的恰尔达什舞,即一个非匈牙利女人勉强扮演一个匈牙利女人的滑稽节目?我们何时在第二幕中看到过阿黛勒这样玩弄她的扇子,以致我们能理解埃森斯坦为什么认不出自己家中的使女?

1929年马克斯·赖因哈特在柏林德国剧院导演的《蝙蝠》是最不同。凡响的演出之一。一切都是语言和舞蹈的组合。在序幕中,通过让演员蒂博尔·封·哈尔迈扮演一只穿着蝙蝠服装的鹰手舞足蹈地穿过大街小巷,使本来不太清楚《蝙蝠》来历的观众现在都清楚了。赖因哈特利用了一个由歌唱演员和话剧演员联合组成的剧团。扮演埃森斯坦的赫尔曼·蒂米希是一位著名的话剧演员,他讲的台词极其准确而又富有节奏感。奥斯卡·卡尔魏斯扮演了自该剧首次上演以来(在《圣诞节晚餐》中亦如此),即一直由一位女演员扮演的奥尔洛夫斯基。天才的作曲家埃里希·沃尔夫冈·科恩戈尔德担任乐队指挥和改编者,他对全剧的音乐作了重大改动。首先,他将话剧演员无法表达的歌唱的乐句改成管弦乐曲。他在剧中插入了施特劳斯其他作品的旋律。

在第一幕中出现了真正的脱衣舞二重唱:在《骑士帕斯曼》的一个主题乐曲中,阿黛勒帮助她的女主人罗莎琳达穿上晨服。“愿你穿得轻柔,愿你穿得淡雅如雾”,可惜唱这首歌用的是20年代水平颇低的流行歌曲风格。杰出的钢琴家科恩戈尔德用钢琴进行指挥,并即兴给对话配上了施特劳斯的旋律。这位粗大、肥胖、丑陋但却富有魅力的人“在这个晚上变得很漂亮”,赖因哈特之子戈特弗里德写道。他对他父亲的创作评论说,“连灯光都在歌唱”。这次演出作为表演轻歌剧的一条新道路在全世界引起了讨论。这是现代音乐喜剧表演的先驱。

1933年马克斯·赖因哈特在巴黎的皮加勒剧院指挥了用法语演出的《蝙蝠》,雅米拉·诺沃特纳扮演罗莎琳达。《蝙蝠》属于什么艺术种类?作者称它为“喜轻歌剧”。许多歌剧院院长不屑于这种叫法,而把“喜歌剧”一词写在节目单上。它“是我们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吗?它的确有许多歌剧的精神,而且它比亚丹、奥柏和弗洛施的大多数作品更饶有兴味,更独特和更富有创造性。自罗西尼以来,再没有其活力与光辉能同《蝙蝠》序曲相媲美的喜歌剧序曲了。

可是有一种理由把《蝙蝠》永远打成了轻歌剧,如果《蝙蝠》不是轻歌剧,那么轻歌剧这种艺术形式还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