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家具
15645000000016

第16章 红木家具的历史

目前人们对红木家具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如下要点:其一,崇尚家具天然、朴素、环保的特质,讲究造型简洁、明快和线条舒展。

其二,追求家具功能的多元化,以最大的限度来满足人们舒适的需求。

其三,偏重于家具材质的多种选择,使其在品种、色调、款式及风格上呈多样化,具有美感与品位。

红木家具正是应验了以上的要点而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而成为家具市场无法拒绝的主流。

红木,是继黄花梨、紫檀以后采用最多、最贵重的优质硬木,但传统红木家具所选用的木材并非都是同一树种,其品种和名称多达十几种,如酸枝、红木、老红木、新红木、香红木、红豆木、花梨木、新花梨、老花梨等。近些年来,还有所谓巴西红木、泰国红木、缅甸红木、老挝花梨、越南花梨等等。

红木家具起源在明朝1460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回国用红木压船舱。木工把带回来的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做成家具、工艺品及园林设计建筑,供皇宫帝后们享用。到后期红木大量的输入及王朝灭亡,才流散到民间,但普通老百姓还是不能承受的。传说明朝有两个皇帝亲自参与做家具,技艺之精超过御用工匠。明王朝还从全国各地挑选优秀的木工作为工部官吏,有著名的工匠朱紫、陕西韩城郭文英、江苏吴县蒯祥等,官至工部侍郎、尚书之职。由于宫廷阶层追求奢侈生活的享受、社会的基础及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创作的重要原因,推动了红木家具的迅速发展。

自清代嘉庆、道光直至民国时期,正是中国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国内战乱频频,民族手工业(包括家具行业)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这时期以红木(酸枝木)制作的家具占绝大多数,由于缺少高级技术人才,这时期制作的家具,无论从科学性、艺术性等各方面,和清乾隆以前乃至明代家具相比,明显存在很大差距。有的专家甚至说这时期生产的家具(泛指红木家具)毫无艺术性、科学性可言。没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

因此红木家具被家具研究界视为中国传统家具没落时期的代表。一提到红木家具,立刻意识到是清末民国时期的糟粕家具。如果将所有名贵木材(包括前面提到的五种木材)统统称为红木,等于贬低了明清家具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否定了当今古典家具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否定了当今古典家具研究成果。“红木”就是红木,它只是酸枝木的一个别名。是特定材种的具体名称。用具体材种的特定名称去概括众多材种,是一种极端荒谬和可笑的作法。

红木专指酸枝木,是清代中期以后广泛使用的新材种。

红木(酸枝木)和红木家具名称是清代中期(即嘉庆)以后出现的。近年发表的关于明清家具的研究成果,都认为是在清中期以后,黄花梨、紫檀、铁梨、鸡翅木、乌木来源枯竭之后,而采用的新材种。有个别人说:“红木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用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与当地进行易货贸易,红木便于此进入了中国”。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大错特错的。红木和红木家具是清代后期的产物。清代乾隆年以前绝对没有红木和红木家具。红木专指酸枝木,是北方广大地区惯用的名称。广东、广西则称酸枝木。是同一材种的两个名称。它如同一个省、市、州。任何一个省、市、州都无权代表整个国家,红木是专一材种的特定名称,它自然也没有资格代表众多木种。

笼称“红木”和笼称“红木”家具的概念不利于人们提高对古典家具的认识红木家具指酸枝木是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的惯称。惟江、浙及上海一带又有人把所有深色名贵的木材统称为红木者,进而将所有硬木家具(包括明至清前期优秀家具)笼而统之地称为“红木家具”。把明清优秀家具与清末民国时期的糟粕家具混杂在一起。同一材种,广东称酸枝木,北方称红木,已经有不便之处,如果再用某一个材种名称去概括众多材种,不仅木材市场,连同古典家具市场在内,本来已很混乱的状况将会越搅越混。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既不利于人们提高对古典家具的认识,更不利于对古典家具的深入研究。因此,专家多次呼吁,笼统红木和笼统红木家具的概念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