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魅力教师的修炼
15648100000010

第10章 教师应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在社会主义教师职业活动中,“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一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每个教师都要以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不歧视,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善于学习学生的长处;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全心全意地把他们塑造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一师德规范及其基本要求,是人民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矛盾的正确概括和反映。自觉遵守这一师德规范及其基本要求,是教育好学生,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俄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那就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一往情深地热爱学生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品质,它集中体现了教师对职业劳动的态度。

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提倡教师对学生有母亲般的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爱孩子看作是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想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他们。可见,热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条件。

(一)热爱学生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构成学校教育的基础。只有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才会有优化的教育过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对学生的塑造和培养。因此在教育教师处理师生关系过程中,应当自觉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教育过程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意义十分重大。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和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阶级或社会的及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受教育者的积极配合参与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因此,它的顺利进行,不仅取决于教师,也取决于学生,是以二者的积极性为前提的。而这两个积极性能否充分调动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师生关系状况的制约。对于学生来说,凡是和自己关系好、感情深的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即使是严厉的批评,他们也认为是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因而能愉快地接受。反之,如果师生感情不好,那么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往往不理不睬,没有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师生关系好坏对教师工作也有影响。师生关系好对教师也是一种激励,它会促使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从工作中体会到一种特殊的幸福和愉快;反之,教师就会感到内心不平衡,从而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如与某个班级学生关系较好,讲课时就会精神抖擞,滔滔不绝,相反如果与某个班级学生关系不太好,那么讲课时势必无精打采,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所以我们说,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过程只能是一个空架子,很难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这一切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人际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素,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它对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和学习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有声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形成主人翁意识。一般说来,如果师生关系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彼此相互尊重和信任,那么学生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往往就会感受到一种做人的尊严,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乐于施展自己的才能,愿意参与教育过程。他们能够经常注意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激发起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这种意识如果能够不断地得到强化,最终就会作为一种思想品德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参与学校生活和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准则。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奠定思想基础。

(2)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对教师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道德情感会造成一种很好的道德气氛,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陶冶和感染。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形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和信念,从感情上不断扩大爱的范围,学会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别人,懂得应该把个人同他人、同集体、同祖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进而更自觉地把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人民的爱落实到实处——努力学习,培养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爱的升华奠定良好的基础。

(3)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美的性格。学生每天都在班集体里生活,师生关系对他们性恪的形成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源。如果师生关系好,学生就会心情舒畅,情绪乐观,积极稳定,感到生活有乐趣、有信心,从而对人、对己、对周围环境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比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认真负责,不怕困难等等。这些特点经过不断强化,就会被逐渐地固定下来,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倾向,成为学生性格的一部分,如热情、诚恳、与人为善、乐观、有毅力等等。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4)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易于接受。反之学生易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拒绝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影响学习效果。

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效果。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对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

教师要想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则是教师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之一。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没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受学生爱戴和欢迎的好教师,不可能搞好师生关系,当然也就会妨碍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好的效果。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定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他们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够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地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努力攀登。因此,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是师爱的重要内涵,是教育事业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是一种无目的的情感享受,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所以,热爱学生的情感,一定要同诲人不倦的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所谓诲人不倦,就是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反复的、耐心的教育。育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严格教育,才有可能达到目的。我们应当懂得,热爱和教育实际上是同一个育人过程中两个不同的侧面,二者本来就是辩证统一的。离开热爱,教育固然难以取得成功,然而,离开教育,热爱也就成了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从长远的和根本的意义上说,学生是不希望老师只热爱他们而不教育他们的。因此,教师在带着一颗爱心去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还必须同时做到对学生诲人不倦。

(三)培养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

既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一条重要的师德规范,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就应当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为此,我们主要应当向自己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

(1)关心和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因此,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了解学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教师必须作出一番艰苦的努力。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如果一个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那么,就失去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不久前,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曾讲了他处理一起学生作弊事件的经过。事情是这样的,他班上的英语课代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英语,征得任课教师的同意,在自修课上组织同学测验。测验结束后,中队长总结说一切正常。但班主任认为,在有教师监考的情况下,上学期还发生过三起作弊事件,现在没有教师监考的情况下,说一切正常,似乎集体舆论还没强大到这样的程度。果然不出所料,下课后即有同学反映,测验时看书的人不少,连中队长也看书。怎么办?这位教师想起汤姆期·麦考莱的一名言:“真相在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出他的品格。”第二天,他就要求全体同学把这句名言背下来,并讲了一个反映学生时代作过弊的学生30年后懊悔的心情的故事。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的答卷”。有的学生在体会中写到:“作弊发生后。老师没有骂我们,但在背诵名言时,我的心比挨了打还难受,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记住这句名言。”有的写到:“今天我有一道十分的题做不出,分数的诱惑使人一念之差,犯了终身懊悔的错误——偷看了书本。我的英语试卷因此得了高分,而在道德试卷中却得了“0”分。共有12位同学在答卷中承认了翻书的错误。有的同学还回想到小学三年级时,也作弊过一次。后来,这位班主任又把这些好的答卷制作成录音,取名为“心声”,让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再热爱一次自我教育。这就使班级进一步形成了强大、健康的集体舆论。这位教师的教育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除了他高明的教育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他对学生的深刻的了解。首先,他对自己班级舆论形成的情况以及同学的觉悟程度十分了解。所以当同学向他反映情况时,不感到突然,而能冷静地处理。其次,他了解学生的感情、要求和心理特点,他尊重同学,在不伤害向学自尊的前提下,启发学生自我教育,自己认识和纠正自己的缺点。这说明了了解学生的重要性。

要了解学生,首先,要力求全面深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所谓全面深入地了解,就是既要了解学生本身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或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虑。总之,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了解学生的一切,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使师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教育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其次,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这就给教师深入了解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去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倾听他们的心声。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才会是深刻的、全面的,这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产生共鸣的重要前提。

再次,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而不能以自己的心理取而代之。了解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如果了解得不客观,判断得不准确,就可能委屈学生和误解学生,从而无法进行正确的教育。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就需要教师懂得青少年的心理,并从中摸索出规律,以便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正确的分析。

(2)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应该懂得,学生无论怎样不成熟,他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极大地尊重和信任他们。这种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如果把教育学生的权力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必然会把斥责、讽刺、挖苦视为正常的教育手段,甚至发展到辱骂和体罚学生的地步,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发扬他们身上闪光的美好东西,就能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并自然地去克服身上的缺点。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这种上进心。”“如果不去加强并发扬儿童个人的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们的道德面貌”。所以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十分强调尊重和信任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在教育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注意尊重学生的,因而,教育效果比较好。当然,也有一些教师还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帕甫雷什中学任校长时,曾经遇到过一位小学女教师在一年级给新生上第一堂课,当她讲到学生到校时双手、耳朵和衣服都要保持清洁时,看到坐在前排的一个孩子耳朵很脏,她就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脏啊。”这时全班39个孩子都集中注意来看他,这个孩子羞愧得真想把脸藏起来。以后,每次上课他总觉得似乎全班同学都在看他的耳朵,上课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而教师不仅不了解他的心理,还责备他不用心听讲,说他懒惰。结果,到了第学一期天,格里沙的算术和阅读成绩均是2分(不及格)。他母亲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要求把孩子转到另一个平行班去,学校同意了这个要求,结果格里沙成了一个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位女教师在教育上所犯的错误就在于对孩子漠不关心,在全班把他作为坏样子来批评,从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尊重出于信任,应该相信学生经过教育是能够进步的。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人生观和道德面貌还在形成的中学时代,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儿童或年龄小的学生的错误是不能与成年人的类似行为相提并论的。因此,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信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正当的兴趣爱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平等相待,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人格、有尊严的人。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漫骂和体罚,给后进生设“特座”,公开评选“最差生”等等做法,都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都将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都必须坚决加以杜绝。

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教学实践反复证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前途的追求,促进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例如,有一位优秀班主任,在对一个后进生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后,在新年前夕又找他谈话,希望他借辞旧迎新时机把“旧我”留下,用“新我”迎接新年。过了几天,这个学生交给老师一封信,信上写满了他过去干的坏事。老师看了后,又原样还给了他。他吃惊地问:“您不要?”老师说:“留下它干什么,建议你也不留。那是你的过去,我相信一个新的你将在新的一年里茁壮成长。”学生听了非常高兴,老师的这种信任使他后来进步很快。这个事例说明,教师信任学生,就是对学生寄予希望,这是学生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2.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

乐于把爱奉献给学生,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有人曾向著名小学教育家王企贤老师取经,王老师回答说:要说有什么经验嘛,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

教师要胸怀宽广,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其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爱这一点是相同的。如果教师忽略这一点,学生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引起教师的注意,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不但要爱成绩好的“金凤凰”,也要爱表现、成绩都一般,甚至差的“丑小鸭”,否则会导致这些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导致他们情绪的消极和理想的破灭。因此,为了学生的将来,教师应当象马卡连柯说的那样:“教师的心应该充满着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多的事情。”

3.主动自觉地做到教学相长。

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某个方面超过教师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正如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具有辩证头脑的教师,必须勇于正视这一点,必须善于从学生身上吸取各种营养,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

(1)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虚心向他们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做个有心人,注意去发现学生身上那些有价值的东西,虚心向他们学习。比如一次语文课上,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太阳的光辉》一文,文章中说,太阳有黑子,但它并不影响太阳的光辉灿烂;同样,党有缺点错误,把它暴露出来,也无损于党的光荣伟大。正当教师在阐明这一比喻如何生动贴切时,一名学生却站起来说:“我认为这个比喻不恰当,因为太阳里的黑子永远抹不去,而我们党的缺点错误是可以改正的”。这位教师立即意识到,学生的意见确有深刻独到之处,因而一方面表扬了学生这种独立思考精神,另一方面又注意把学生的看法吸收过来,充实到自己今天的教学中去。在教育实践中,与此相似的例子是很多的。教师应该为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能从学生身上吸收到有益的东西,感到由衷地高兴,并逐步养成随时注意向学生学习的习惯。

(2)要鼓励学生参与教育过程,吸收他们的正确意见。教育过程是一种多边活动,教师有责任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常常可以给教师带来某些启示,引起教师的思考,从而使教师的工作更适合学生的特点,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当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参与到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方面,许多优秀教师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值得肯定的。例如,设立“班级工作意见箱”,组织同学以“假如我是班主任”为题作文,发动学生为开好主题班会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既能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充分地吸收他们的聪明才智,又能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因而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好途径。

总之,为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旺,人民教师要把自己的一颗爱心奉献给学生,并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努力去培养学生。

(四)对学生要爱严结合,循循善诱

热爱学生与合理的严格要求并不矛盾。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严格要求学生,它出自于教师对学生诚挚的关心,出自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顾及学生眼前的得失与辛苦,更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那种为了讨好学生家长,而放松对学生要求,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教师,是不道德的。

无数的教育实践都证明,只有严格要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人才来。这一点在体育训练或尤为明显。大有都知道,培养出世界中长跑冠军王军霞、曲云霞等的辽宁教练马俊仁,他就是以严格训练著称的。他曾经说过:“我抓训练主要抓一个‘严’字,不严就一事无成。要求在技术上一丝不苟,训练又特别艰苦,是全天候的。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有了硬功夫的运动员,才能在竞赛场上取胜。娇嫩的人当不了运动员,更别指望拿冠军。”这一精神不仅适用于训练运动员,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教学、教育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严格要求与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互不相容,与教师的“专断”“厉害”“凶狠”互相对立。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限制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剥夺学生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时间等,都是与严格要求格格不入的。首先,严格要求应该是严而有“格”,这即是说:“严”要有一定的限度和分寸。其次,还应该严而有理,也即是说这种要求应该是合理的,符合教学、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再次,要严而有情,也就是说,这种要求应该出自对学生真诚的热爱和关心。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时,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开导。徐待立同志对莘莘学子热情关怀,诲人不倦,事迹感人。他曾经用温柔敦厚的语言诱导学生。如有的学生嫌饭菜不好,在厨房里打破了一些碗,徐老立即写诗给予教育:“我愿诸生青出蓝,人财物力莫摧残。昨宵到底缘何事,打破厨房碗一篮?”学生有优点,他又热情称赞,女学生丘伯箴在校外旅行很勇敢,徐待立同志写诗表扬:“人人共道伯箴强,一跃先登上女墙。倘使女儿皆若辈,立将衰弱转强梁。”由于徐老循循善诱,教导有方,学生很尊敬他,称他为“徐外婆”。我们今天的教育多么需要徐老这样的“外婆”啊!

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不是宠爱、溺爱、或放任,而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慈相济,把尊重与严格教育、全面要求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古人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里既讲了当严师的不易,又讲了当严师的重要。

当然人民教师对学生教育要严,但不是凶,也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意要求学生,可以怪癖专横。人民教师对学生的严有自己的道德特征。其主要有:

1.严格教育,全面要求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训练教导每一个学生

这是教师肩负的教育和教学任务所决定的。特级教师斯霞在《对青年教师提几点希望》一文中说:“人民教师是接受党的委托来教育下一代的,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全面关心学生。”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体现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组织一次劳动,举行一个班会,批改一本作业,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教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

教师不论对平时表现好的学生,还是对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都要严格教育。对“差生”或“难教学生”的严格教育,教师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艰辛的劳动。但只有经过严格的教育,才能促使他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教师对好学生也应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个别教师对平时纪律松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管得比较严格,而对平时听话,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育比较放松,甚至无原则地原谅他们身上的缺点。这是不对的。对好学生不能严格教育他们,结果也会害了他们。教育实践中,常有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竟犯了想不到的错误,分析原因,常因教师平时对他们的要求放松,教育不严造成的。教师对学习认真、表现好的学生,同样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夸美纽斯曾说过:“聪明人更加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聪明人如果不去忙着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忙着无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因而,教师有责任严格教导他们,在他们心中播下“智慧与德行的种子”。

2.严格教育,全面要求

应掌握合理的分寸,掌握教育分寸,是要求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从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出发,在选择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之前,认真考虑复杂的教育条件,对行为产生的各种可能性后果作预测,并对它负责,选择最佳的教育行为和方式,掌握教育分寸,因而教师对学生的“严”应当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合乎教育规律,容易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所接受。有的教师为了抓好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其它学科的教学,考试过多,作业量过大,完全占用了学生的整个课余时间,甚至星期天、节假日都不让休息,超过了学生实际接受的可能性,顾此失彼,反而会损害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利益。

3.严格要求严慈相济,严中见爱,以热爱和关心学生为前提

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绝不应对待学生冷漠无情,动辄训斥,而是应始终以对学生诚挚、深沉的爱为前提,要让自己严格要求的对象时时从自己的行为中,强烈地感受到教师真正关心学生命运,渴望学生健康成长的火热的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这种关心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这为严格要求的那条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系,小舟就会搁浅,你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另外,当教师发现学生真的犯了错误,在进行严格教育时,也应当抱着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之心,而不能用冷冰冰的无情态度对待学生。严格教育,是为了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克服缺点,健康成长。天津市铁路工程学校的优秀教师宋广尧同志善于把严格教育与同情、体谅结合起来。有一天,他所带的班上有个学生打了别的同学,他陪他们一起去医院治疗。为了教育这个打人的学生,宋广尧老师提出不能公费医疗,并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打人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了认识,借了钱,付了医疗费,还要求处分。事后,宋老师看到学生知错能改,并体谅他支付医药费的困难,便对他说:“你打人是严重错误的,我平时对你教育不够,也有很大的责任。你的父母把你交给我,我应该对你负责任。因此,医药费由我承担。”替那个学生还了钱。宋老师对学生严慈相济的教育,深深打动了那位学生的心,他主动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他的父母专程赶到学校,配合老师对他进行教育。从此他不但克服了自己的坏毛病,还主动关心同学,爱护同学。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陶行知教育文选》)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教育事业的利益,我们要把遵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一师德规范,视为自己的神圣天职!

(敏之)

第三教师教学魅力的修炼

在多元化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相互激荡的今天,教师要鼓起教学的勇气,用理想和激情教书,用爱心和细心育人。让自己处于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从而拥有教学的魅力,做一个魅力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