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莫扎特生平与作品鉴赏
15648500000011

第11章 其他作品欣赏(1)

《降E大调第三十九号交响曲》

莫扎特,《降E大调第三十九号交响曲》作于1788年。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6月26日的完成第三十九交响曲,7月25日完成的第四十交响曲,8月10日完成的第四十一交响曲)之一。该曲曾被人们尊称为“天鹅之歌”,以表达对莫扎特和这部作品的仰慕之情。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自始至终贯穿着舞蹈性的节奏与旋律,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主义精神。

作品包括4个乐章,采取了“奏鸣曲-交响套曲”的结构原则:第一乐章,柔板,快板,长长的引子提供了一种美妙、宁静,庄重而又心灵和谐明朗的意境。这一乐章的主体是一首优雅的“歌唱性快板”,简单的主题丰富地展开。这一乐章中有辉煌饱满的全奏段,也有活泼的第二主题与层出不穷的想像变化。

第二乐章,行板。这个如歌的乐章充满沉思冥想,优美而安详,表现出了慢速进行曲的特点。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小快板。朝气蓬勃,是作者最著名的小步舞曲之一,令人联想起第一乐章节庆式的欢乐。

第四乐章,快板,典型的奏鸣曲式,这个乐章明显是海顿式的,活泼的开始主题轻轻奏出,然后由全奏大声重复,充满了机智、幽默的情趣,是一幅生气勃勃的民间欢乐场面的写照。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完成于1788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念。这首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绝对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19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作品共分4个乐章: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g小调,2/2拍子。开头在中提琴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演奏充满优美哀愁的第一主题。这段主题非常出名,后来经常被改编成为轻音乐曲单独演奏。

第二乐章,行板,降E大调,6/8拍子,奏鸣曲形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g小调,3/4拍子,具有第一乐章那种哀愁感的民谣风味。

第四乐章,甚快板,g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充满令人产生亢奋的狂热情绪,但仍有抑郁的色彩。

《第四十交响曲》

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G小调,K550,完成于1788年7月25日。这首交响曲有2个版本,莫扎特最早的乐器编制为长笛、双簧管2、低音管2、圆号2及弦乐5部,后来又加入2支单簧管,修订了双簧管部分。有人认为修订后增强了感情,减弱了原有的寂寥感,但一般还是以修订版受欢迎。共4个乐章:1.很快的快板,G小调,奏鸣曲式。在中提琴和弦下,由小提琴表现优美而略带忧愁的第一主题,木管经过句后,乐队激情地表达,然后那点忧伤在低音管与双簧管和弦下由小提琴表现得十分柔美。经降B大调转调后,副主题亦强有力地由小提琴呈现。第二主题有一小节的休止,弦乐与木管竟奏开始的降B大调的旋律引入呈示部的终结句。发展部主要是第一主题的处理,开始的动机以谐谑姿态,转调充满趣味。长笛、双簧管以追逐方式表现以第一主题开头动机为基础的半音阶下降旋律在主调上呈现,进入主题再现部。再现部的第一主题经小提琴、低音管强调,第二主题亦以主调出现。

2.行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简单的对位形态处理,极具节奏美。副主题以伴随16分休止符的两个32分音符,它与第一主题的结合引出高潮,引出在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伴奏下柔美奏出的第一主题。呈示部予以反复,发展部是由开始那富于节奏感的动机与32分音符组合,然后进入再现部,以短小的终结部结束。

3.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G小调。小步舞曲主题有民歌风味,并经过切分,分成两部分分以复,其中有精妙的对位处理。部为G大调,此部分亦分为两部分,分别反复,结束部分的圆号二重奏尤其优美。

4.很快的快板,G小调,奏鸣曲式。以激动的第一主题始,这个主题与它的副主题分别反复,在华丽音群簇拥下进入第二主题带有不谐和弦的连接部。第二主题宁静而优美,这个主题经第一小提琴与木管后,进入激动不安的呈示部结尾。发展部最初的主题由除圆号以外的各种乐器齐奏呈现,有明显的转调,主题处理极为精妙。最后,在进入再现部分的处理极具精致,再现部主要为第二主题的扩大。

《第四十一交响曲》

莫扎特的这首《第四十一交响曲》,C大调,K551,作于1788年8月10日,是他最后的交响曲,也是他最优秀的器乐作品(第四十一之后交响曲均为后来发掘的他的早期作品)。朱庇特是希腊神话中的创造之神,这个标题是后人对这首作品的尊称。因为此曲充分运用赋格手法,完美融合了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共4个乐章:1.活泼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一开始就堂皇地合奏呈现,然后长笛、双簧管、低音管等以对位旋律相继呈示。属音上的第二主题开始由弦乐表现,反复时由长笛伴奏。呈示部终结部分是一种民歌调,有人说它引用了阿尔贝达莱里喜歌剧中的咏叹调。发展部在木管表现引导下,由弦乐以降E大调表现,第一主题以F大调发展。回复主调后,开始第一、第二主题的再现,最后为华丽的终结。

2.如歌的行板,F大调,奏曲式。以装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表现第一主题始,经经过句后,进入属调上由木管与第一小提琴表现的优雅的第二主题,第一小提琴与长笛追逐后,呈示部结束。发展部极短,主要处理经过句,结束之前第二主题的后部以六连音符形成。再现部实际是呈示部的自由发展。

3.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小步舞曲为G大调,中段为C大调。小步舞曲结束部分,木管以三重奏形态作对位处理。

4.终曲,很快的快板,C大调,含赋格处理,再加入大提琴、低音提琴、管乐与定音鼓。第一小提琴再以属调表现第二主题,其中插入第一主题的副主题及其他乐句,这个主题也作赋格处理,结束呈示部。发展部是精妙的对一处理,再现部开始的赋格部分被省略,再现部结束后,从发展部到再现部重复一次,进入长大的终结部,终结部开始以赋格处理,最后以主调音乐方式结束。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第一小提琴协奏典》,降B大调,K207,作于1775年4月14日,萨尔茨堡。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第一、第二号比后3首知名度低,在演奏会上出现机会较少。这首协奏曲共3个乐章,乐器编制为主奏小提琴与双簧管2、圆号2、弦乐5声部。共3个乐章:1.中庸的快板,降B大调,协奏曲型的奏鸣曲式。呈示部先以乐队合奏第一主题始,主奏小提琴表现第一主题后,以属调表现新旋律。华丽的快速音群后第二主题以乐弦乐为中心,主奏小提琴以三连音音型装饰,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快速音群,乐队配合而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接着是一段小调的美丽转调,第一主题回到主奏小提琴,构成了再现部。再现部快速音群后,主奏小提琴拉持续音时,双簧管与小提琴奏第一主题的后半段。主奏小提琴再奏华丽的快速音群,第二主题回到主调,经经过句而出现华彩。

2.慢板,降E大调。先在圆号持续音与弦乐伴奏下,第一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题,乐队接替后,主奏小提琴奏出第二主题,乐队与主奏小提琴成交替状态。后面的发展性部分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展开,第二主题回来而成再现部。再现部以主调出现第二主题,两声部小提琴交给主奏小提琴,主奏的颤音经第二小提琴的分散和弦后,最后乐队以演奏这一乐章开头主题的后间部结束。

3.急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乐队以两声部的小提琴为中心,先表现第一主题。属和弦结束时,弦乐奏第二主题,继承它的是以管乐器为中心的第三主题。主奏小提琴此时以第一主题来制造华丽的快速音群,乐队以第三主题接过后,主奏小提琴在两声部小提琴伴奏下,奏快速音群与乐队对话,乐队奏快速音群,弦乐以属调奏第二、三主题。长大的发展部主要发展主奏小提琴的第一主题,再现部主奏小提琴再现一、二主题后,插入快速音群。第二主题再由乐队再现,终吉部则再现了第三主题。

《第一长笛协奏曲》

莫扎特共作有2首长笛协奏曲,这首《第一号长笛协奏曲》,G大调,K312(285C),作于1778年。1777年9月23日,莫扎特离开萨尔茨堡赴曼海姆求职,求职不成,结交了驰名当时欧洲的长笛演奏家约翰·巴普蒂斯特·温德林(1720—1797)、双簧管演奏家腓德烈·蓝姆(1744—1808)。在这一时期他连续为温德林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与3首长笛四重奏。这首协奏曲以旋律优美而著称。共3个乐章:1.庄严的快板,G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乐队合奏堂皇有附点节奏的第一主题,重复后第一主题以轻声呈示。主奏长笛先表现第一主题,插入E小调插入句后,展开华丽的快速乐段,迈向D大调第二主题,这个呈示部以第二主题音型形成尾声来收尾。发展部由长笛继承缘由小提琴演奏的呈示部尾声快速音群,然后有一段呈示小提琴演奏技巧的乐段,进入再现部。两现部第一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再由主奏长笛装饰再现。插入句部分移调成C大调,第二主题用主调在高音域再现,根据第一主题音型用合奏处理成华彩,最后以呈示部尾声音型而结束。

2.不太慢的慢板,D大调,奏鸣曲形式。这个乐章由两支长笛替代两支双簧管。以装弱音管的弦乐与圆号齐奏呈示引子音型,长笛与小提琴奏出柔美的第一主题。经推移部,在弦乐、长笛、圆号以引子音型诱导下,主奏长笛再奏第一主题,再奏A大调的第二主题。第一小提琴与主奏长笛追逐,进入总奏的呈示部尾声。发展部短小,主要使用第二主题的变形。再现部按呈示部原型,第一主题后第二主题以主调再现,然后是华彩,最后以第一主题结尾。这个乐章因复杂,莫扎特后谱了朴素简单的C大调行板K.315(285)来替代。

3.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G大调。在两声部小提琴伴奏下,主奏长笛呈示主要主题,乐队重复。经过部先由弦乐,接着主奏长笛奏快速音群。第一副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然后与主奏长笛追逐下呈示。再由主奏长笛奏快速音群,华丽地发展,主要主题第二次由主奏长笛表现,合奏重复,第二副主题主奏长笛以E小调表现,经过部主奏长笛炫耀华丽的技巧。然后再出现主要主题及第二副主题,第四度出现的主要主题以变奏表现,主奏长笛又奏技巧化的经过部,合奏重复而结束。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K211,作于1775年6月14日。此曲第二乐章有明显法国式喜剧的味道,全曲有法国式优美、典雅的风格。共3个乐章:1.中庸的快板,D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合奏第一主题方式展开,体现主题的强弱对比,第二主题同样以主调,先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中提琴、第二小提琴衬托。全合奏在主和弦上结束后,主奏小提琴在弦乐、尤其是小提琴二声部倦奏下奏第一主题。当主奏小提琴以三连音奏华丽的快速音群时,第一小提琴以属调再现第二主题,主奏小提琴反复。然后在二声部小提琴支持下,主奏小提琴奏三连音音型,再变成全合奏三连音。发展部主奏的快速音群与合奏形成对比,再现部按原型进行。

2.行板,G大调,法国喜歌剧曲调。先由乐队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重复,弦乐伴奏,以属和弦结束时,主奏乐器以属调表现副主题。全合奏奏经过部后,主奏乐器再现主题。发展部第一主题作简短发展,亦以弦乐伴奏由主奏乐器为主角。再现部第二主题以主调表现,主奏的颤音化成切合音后,以延长音结束。尾奏采用第一主题后半部的音型。

3.回旋曲,快板,D大调。在二声部小提琴支持下,主奏小提琴表现主要主题,乐队重复。第一副主题亦由主奏乐器在圆号与弦乐伴奏下表现,延长音后,主要主题再由主奏表现,第二副主题也由主奏乐器在弦乐伴奏下,以G大调开始。主要主题第三次再现时,双簧管与主奏小提琴相叠进行,乐队复奏。主要主题第四次再现,经过三次连音快速音群之后,由乐队全合奏主要主题作为尾奏。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