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李斯特生平与作品鉴赏
15650600000001

第1章 李斯特生平(1)

少年天才

李斯特·弗兰茨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匈牙利西部的雷丁市多波尔杨村。

据说,这一年曾经有一颗彗星掠过天空,他的母亲在怀着他的时候经常去看这颗闪亮的彗星。而在生他的那天晚上,这颗彗星还在夜空闪烁,也许这是某种有意思的巧合。他的父亲李斯特·亚当是当时大贵族地主埃斯代尔哈兹公爵在领地多波尔杨村的牧场的会计。亚当是一个好幻想而又温厚善良的人,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爱好自由的天性。在年轻的时候他就立志出人头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做过各种低下的工作,挤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吃尽了各种苦头。他曾对宗教抱有很大的兴趣,梦想着当上大主教,为此在一个教会中学里苦读4年,学习了大量的哲学、宗教仪式、语言等各方面知识。但也许是性格所致,教会学校中那些清规戒律和对独立思想以及个性的压制,最终使李斯特·亚当抛弃了当神父的念头而去报考了另外一所大学。显然大学给亚当展示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在这里他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学习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学家的著作以及德语、法语、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可贵的是,他对音乐产生了狂热的兴趣,刻苦学习钢琴、中提琴、管风琴等乐器并钻研和声学、对位法以及作曲配器等方面的学问。可是,好景不长,书籍到底还不是面包,饥饿和贫穷使得年轻的亚当只好辍学。离开那充满梦幻的大学校园,回到了公爵的多波尔杨牧场。

埃斯代尔哈兹公爵是当时赞助音乐艺术最热心的王族之一,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乐队。伟大的音乐家海顿、凯鲁比尼和洪梅尔等人都曾在他的宫廷乐队中任职。李斯特·亚当也曾受当时的乐队总管洪梅尔的邀请曾参加这个乐队的各种排练。应该说,亚当很具有音乐天才,在乐队中,他拉过提琴,弹过吉他、钢琴,甚至还吹过长笛,深得洪梅尔的赏识。或许是出于对音乐狂热的爱,也或许是一种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亚当又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音乐家,并且为之奋斗。正当这种希望逐渐要变为现实的时候,亚当被公爵大人无条件调离了这个他所热爱的岗位而到另一个地方去任职。经过了多少次的无效的努力后,亚当终于踏上了另一条谋生的路。上天是这样不垂怜于他,使他这个音乐家的梦又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也许正是这种多变而不安宁的生活才真正反映出亚当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性格。在农场任职这段时间里,亚当拼命工作,把农场的各项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得到了公爵的赞扬,于是,公爵赏给他一大笔钱。在筹划如何使用这笔钱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给自己买一台像样的钢琴。尽管不能从事职业音乐家的工作,但工作之余,弹弹钢琴,拉拉提琴,既取悦于妻子,又聊以自慰,总还是可以的。伴随着父亲每个夜晚优美的琴声,小小的李斯特慢慢地长大了。

李斯特自小就同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样,他瘦小、羸弱多病、敏感而且有些好哭。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比同龄的孩子们表现出更多的温厚和善良,这种温厚和善良也许来自于他母亲拉格尔·安娜的遗传,也许是他母亲宗教教育的结果。他的母亲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经常带着他上教堂参加各种仪式,听牧师布道、做祷告。宗教那种献身、爱人、去帮助人、积德行善的精神深深地扎根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而教堂那些优美的宗教歌曲如甘露一般净化了他的思想。总之,当和同龄的孩子们玩耍或游戏时,他总是受欺负的一个。尽管他不喜欢这些,但他从不嫉恨他们,对这些小朋友们一如既往。正是这种温厚随和,这种表面的“懦弱”,使李斯特的人格更显伟大。

最让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发高烧,昏厥,神经性的抽搐接踵而至,向小李斯特袭来,差点要了他的命。他一连多少天都昏迷不醒,连医生也认为他活不了多久。当地的大事记里这样记述了这件事:“这一带的人都认为这孩子死了,木匠们已开始为他制作棺材。”

也许是他父亲那旺盛的生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的基因的作用,也许是他母亲夜以继日的照料,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李斯特终于又活过来,上帝终于睁开了他那仁慈的双眼。在这以后,小李斯特又开始活蹦乱跳,身体骤然强健起来,而且相貌透露出父亲一样的英俊,小小的年纪似乎就具备了成年人那样的魅力。父亲带给他的远远不止是这些生理上的特征,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了小李斯特对音乐的热爱。更重要的是,父亲发现了小李斯特身上惊人的音乐天才。

一天晚上,父亲亚当一如既往地沉醉在自己演奏的大师们的钢琴音乐中: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克列门蒂以及杜舍克等,优美而富于激情的音乐似乎把自己带回到那个充满美丽的梦幻世界中。忽然,他清晰地听到了童音的歌唱声,这歌声和着自己弹奏的音乐,是那样的准确而又生动。父亲大吃一惊,凝神望着自己的儿子问道:“你记住了这些曲调吗?”小李斯特回答道:“我全部都记住了,只要是父亲弹过的。”接着,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曲调从小李斯特的口中唱了出来,大师们那沁人肺腑的音乐似乎又获得了新的生命。

父亲亚当惊得目瞪口呆,突然又欣喜若狂,他终于又找回了自己的梦想——从自己的儿子身上,这远远不止是梦想,而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儿子给他带来了希望:去完成自己未能去完成的事业,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出人头地的目标。对自己的儿子,他似乎别无选择。从今以后,他要教自己的儿子学习钢琴,去征服这个世界。这一年,小小的李斯特刚刚6岁。

儿子在音乐方面的天才显然超过了父亲的想像,没有多久他便能熟练自如地演奏一些相当难度的钢琴作品,像莫扎特的奏鸣曲、贝多芬的小步舞曲等等,其学习的速度使父亲亚当弄不清楚到底是自己在教儿子还是儿子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在推动自己。让人惊异的是,小李斯特手指的灵敏度,对键盘的熟悉程度以及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使他能熟练地演奏他只看过一眼的乐谱,并且他还能随心所欲地转调演奏。在一次小小的演奏会上,小李斯特的这种本领把父亲和他的一些音乐家朋友们惊得目瞪口呆,何止是目瞪口呆,甚至是恐惧。他的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像一个具有魔力的天使一样,说不定忽然有一天,这种魔力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种想法终日纠缠着自己,而且儿子的音乐水平就要超过父亲。为了使自己的儿子永远具有这种魔力就必须进一步学习,从更高的水平上去要求他,这种水平显然是父亲所不具备的,只有把他送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去,在那里他的天才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够充分地显示。可问题是,哪里去弄到一大笔钱去支付孩子的生活费和学费呢?万般无奈之下,亚当只有去求助于自己的主人埃斯代尔哈兹公爵。

公爵似乎也听到了许多对小李斯特音乐才能的赞扬,答应接见亚当父子二人,并且对小李斯特的才能进行一番考查。这次考查,使小李斯特又一次展示了其非凡的才能:在公爵的宫廷乐师面前熟练自如地演奏了当时各个大音乐家的许多作品,还表演了视奏和转调弹奏的本领。在演奏这些作品的时候,他表现得那样自然,优美的音乐就像是潺潺小溪一样从他的手指尖下流出。人们沉浸在那清流如流水般的音乐之中,忘记了这些动人的音乐居然出自一个刚刚学琴才3年的孩子之手。从此之后,小李斯特在公爵的府第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钢琴演奏会。这次演奏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当然包括公爵大人在内的许多豪门贵族们都欣赏了这场音乐会,并接待了小李斯特,对他的才能大加赞赏,而且为他筹集了600金币的奖学金,以便资助他到维也纳去学习音乐。就小李斯特在这次音乐会上所表现出的才能,评论员克莱恩·亨利教授(匈牙利音乐家艾克尔青年时代的老师)在《普莱斯堡报》上作了这样的评论:“上个星期日,即1820年11月26日,李斯特·弗兰茨这位9岁的圣手,有幸在埃斯代尔哈兹公爵的府第,为达官贵人和音乐爱好者献艺。小艺术家有非凡的技巧和极快的识谱能力,连最难的作品也能立即读出并把放在他面前的一切作品完美地演奏出来。他使人们感到惊异,他激起了人们最光辉的希望。”

1831年,亚当为了孩子(也是自己)的前途,破釜沉舟,变卖了所有的家私——钢琴、家具、图书、羊群等,离开多波尔杨牧场,前往维也纳,从此开始了李斯特一生的动荡和冒险的生活。

在维也纳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全世界学习音乐的人们为之向往的地方。这里曾汇集了一大批令世人瞩目敬仰的音乐大师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威柏、舒伯特、车尔尼、萨里埃里等人。对于年幼的李斯特来说,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如雷贯耳、仰慕已久的。然而,对这位少年音乐天才,维也纳并没有张开她那热情的怀抱来迎接李斯特一家人的到来。他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到处受敲诈和勒索。那些靠变卖家产所得到的钱以及他父亲多年来的辛苦所得悄悄地、慢慢地流到了那些黑心肠的商贩、房东、侍者等人的手中。最后,一家人不得不挤在一间窄小黑暗的房子里,由于岁月的剥蚀,这间老房子的屋顶上还不时地掉下一些砖块。年幼的李斯特从此便尝到了谋生的艰辛。

事情远远不是想像的那样简单,当父亲亚当拿着名录挨家挨户去恳求那些先生们教育自己的儿子李斯特时,竟然遭到了许多人的拒绝。要么是提出让人难以接受的昂贵的学费,要么是难以胜任这个具有奇迹般天才的孩子的教学工作。当然,亚当的这种乞求并非完全没有作用,至少,他在求师的过程中了解到卡尔·车尔尼,他既是个伟大的音乐家,又是个优秀的钢琴教师,他或许能帮助自己的儿子。

卡尔·车尔尼是贝多芬的学生,与他的老师贝多芬相比,他不具备那种热情、奔放、桀骜不驯的性格,也不具备那种不拘一格立意革新的创作才情。他是个性格内向、温文尔雅,并且稍稍有点拘谨的人。他具有杰出的钢琴才能,但每次演出都会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但最重要的是,他具有他的老师贝多芬所不具备的杰出的教育才能。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他写作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这些练习曲包含了几乎所有的重要的钢琴技巧,多少年来成为每个学钢琴的学生必不可少的研习曲目。车尔尼先生早就耳闻了小李斯特的那些异于常人的特殊才能,当李斯特父子鼓起极大的勇气,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响车尔尼先生家门的时候,他以一种极不相信的态度接待了从匈牙利来的父子俩。

照例是一番客套。然后,车尔尼同往常一样以自己很忙为理由拒绝了亚当请他培养小李斯特的请求,这使亚当感到非常绝望,然而,他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继续自己的哀求,车尔尼先生则是谨慎而又不失礼貌地拒绝……

孩子绝不会对成年人那些毫无兴味的对话感兴趣。小李斯特起初还能保持安静,而当他看到屋角的钢琴时,便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蹑手蹑脚地走到钢琴旁,坐上琴凳,打开琴盖,忘我地弹了起来。

可以想象,在一个大教育家的房子里,一个孩子没有得到任何允许,就“毫无礼貌”地弹起了钢琴,车尔尼先生的脸色会有多么难看。可是他的不快并未持续多久,当他听到那清澈而明快的旋律在一双小手下如泉水般涌出的时候,脸上开始充满了赞许和惊异。他问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

“是我自己即兴演奏的。”

“那么,是谁教会你钢琴呢?”

“父亲。”

经过一阵子沉默,车尔尼终于开口道:

“好吧,孩子,我愿意教你!”

从这以后,李斯特就真正地踏上了通向艺术圣殿之路。对于他来说,车尔尼先生可真是一个严师,他一个一个小节地去要求小李斯特,要求他忠实于原谱,细心地体会原谱中每一小节的精神,而不是随意地在别人的作品中加进自己的想像。另外还严格限制小李斯特的那些闪耀着天才之光的随心所欲的节奏和速度,要求他学会克制地、理性化地驾驭自己的情绪,循规蹈矩地、均匀地演奏每个拍子。更重要的是,车尔尼先生把自己毕生研究的,关于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训练方面的心得悉心教给自己的学生,使李斯特以一种更科学、更系统化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正像车尔尼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要使我的学生(指李斯特)成为一个舞台演奏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有才华的流浪的艺人。”

这种训练对于小小的李斯特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大量的时间投入,需要顽强的毅力,需要对音乐具有严肃和认真的态度。过去,他常常会按自己临时编的指法去弹奏。或者把一些不适合自己手的部分简化或跳过去,现在不行了,任何一点小的类似的疏忽,严厉的车尔尼都会因此而让他多练上四五个小时。小李斯特尽管对此不止一次地提出强烈抗议,无奈,父母对他的这些抗议无动于衷,毫不理睬。对于李斯特来说,钢琴现在已不再是一件小孩子随心所欲的玩具,恐怕他毕生也离不开它了。

不管怎么说,在随后的一年多里,李斯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修养以惊人的速度在提高。虽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印证,但一种大艺术家苗头已逐渐从李斯特那童颜渐逝的面庞上显露出来。这时,李斯特的父亲逐渐地意识到,要使自己的孩子不变成一颗尽管光芒辉眼但瞬间即逝的彗星,就需要让他学习钢琴之外的许多知识,比如说和声学、作曲等等。于是,在车尔尼等音乐显贵们的推荐下,小李斯特成了居住在维也纳的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萨利埃里的入室弟子。

这一年,老萨利埃里已有73岁的高龄,他是海顿的朋友,贝多芬的老师,却又是莫扎特的敌人。他一辈子饱经沧桑,在他那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能看透任何一个人的光焰。从简短的谈话中他看得出小李斯特的不世之才,并预言了李斯特那光辉的未来。从他那里,李斯特学到了大量的作曲、和声及其演奏方面的知识,这给他的即兴演奏和成为一名伟大的作曲家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