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培养绘画才能的途径
15651000000001

第1章 美术的分类(1)

从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到大卫雕像的伟岸;从古典仕女的纤纤细指到金刚力士的毛发飞扬;那一件件玲珑剔透的玉雕、那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刺绣,无不是沉淀着历史美丽的明球,凝聚着辛劳与智慧的无尽的财富……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像是茫茫夜空中的一颗星星。

美术又称为“视觉艺术”与“造型艺术”,美术的观赏性是艺术中比较独特的一个特点。人们比较熟悉的绘画与雕塑两种艺术形式就包含在观赏性艺术中。

一、绘画艺术的分类

绘画门类众多,由于地域文化、制作工具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从而产生了多种各具特色的画种,而各画种又都在无形之中反映了创作者的非同凡响的才智,他们用各自适合于自己个性的工具来创造形象,寄托自身的愿望、感情及追求,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颂。每一件作品都代表着一个天地、一种心态、一段浓缩的生命!

每个人生活的时代只不过是沧海一粟,面对茫茫历史就如同一条直线上的一个点:向前,谁都无法推测第一个拿工具作画的人;往后,谁也无法预料还将有多少新生的画种产生。所以,我们的视线只能集中在有限的一段我们还能够了解的时空中。纵观美术界,可以说有中国画、油画及版画三大主流画种。而其它的一些画种,由于是一些不太常见且从事于创作的名家较少,所以,应该是主流画种的一些分支,归于从属的位置,如素描、水彩画、水粉画等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了解一下这些画种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中国画作为炎黄子孙都引以为骄傲的画种,应该说就是中国画,因为它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单从字面的意思来解释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

在《辞海》中“中国画”的解释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在世界画坛上,中国画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具体地说,和国外西洋画相比较,中国画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墨线来表现一切物象的形体;(2)尽量避免重复,利用空白突出主题;(3)色彩尽量明确,对比强烈;(4)远近透视、明暗浓淡的处理合乎眼和脑的要求;(5)反对照着对象作呆板的描写,全力以记忆追求形象的精神气质;(6)以诗、文、书法、图章等艺术配合画面;(7)画具、画材不同。

另外,中国有“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中国画是十分讲究这些工具的。毛笔的制作和运用,得以在纸上进行勾皴染点及提按转折的丰富变化;特别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纸在绘画里的独特地位,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在生活中的直接运用得到了最好的证实。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是我国第一件用宣纸作画的作品,至今仍珍藏在故宫博物馆。

正因为有以上这些特点,所以,中国画的分类就显得比较复杂,比较细致。具体分类方法如下:1.从色彩的角度划分从色彩的角度来划分有水墨画和设色画两类。

(1)水墨画。相传水墨画始自唐代,出现在王维的作品中。它是一种纯用水与墨进行创作的画体,运用水与墨的调合而形成浓淡变化。从而人们提出“以墨代色”、“墨即是色、色即是墨”的说法。“墨分五色”即指焦、浓、重、淡、清的视觉效果。水墨画到宋代正式形成并在元代达到鼎盛时期,明清两代仍有所发展。此画种主要是发挥了笔墨的独特表现功能,在中国画史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2)设色画。相对水墨画来说,设色画的历史要长,可以说目前我们看到的早期国画都是设色画的种类。虽然如战国时期的帛画早期的作品颜料还比较原始,但是对于颜色的赋色技法来说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了。

2.从绘画的手法划分

从绘画的手法来划分有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类。

(1)工笔画。一般情况多把形象绘制在矾绢或矾纸上(也称熟绢及熟宣,即经过胶矾水处理过的宣纸。由于纸面不易吸水,所以可多遍进行渲染。)作者运用工整细腻的手法来表现对象,工笔重彩就是工笔常与重彩结合在一起。工笔画往往画风严谨,细致生动,有时与一些矿物质颜料及金、银色结合,会产生出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如北京西郊的法海寺壁画,是明朝的作品,其中《水月观音》等像除了工整细致地刻画诸神的容貌、衣冠外,还用沥粉贴金的方法生动地塑造了盔甲、兵器及首饰的金属的质感,虽历经数百年,但仍然明亮如新,其中的走兽毛发飞舞,甚至连耳朵上的毛细血管都清晰可辨,如此精彩的工笔画作品,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

(2)写意画。与工笔对称,写意注重笔法故称“写”,用笔放纵,豪放,不拘泥于形的约束,随意性较强,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及抒发作者的情感,还叫“疏体画”。我国有许多书法家把书法的技巧融进绘画创作,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笔法。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作的《秀石疏林图》等,每一处用笔均是书法中的笔法,充分反映他的独特的艺术见解从而突出了写意画中“写”的功夫。写意画还可分为大写意与小写意。

大写意注重形象概括,用笔简练,画风洒脱。现代画家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老一辈画家笔下的虾、蟹、鹰等等形象,对于看到他们作品的观众来说,都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有的形象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添上一笔或是减掉一笔都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之所以如此传神,是因为,画家们画上的寥寥数笔是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是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提炼、总结出来的。

小写意又称半工半写,兼工带写或工夹写等,介于工笔与大写意之间绘画手法,用笔娟秀、雅致。在人物、山水、花鸟各画种之中,用得比较普遍。如明代唐寅所作《秋风纨扇图》即为一件小写意人物作品,画中表现一位仕女手执纨扇,站在瑟瑟秋风之中,怅然若失的神情。画面潇洒中不失严谨,既有细腻的面部刻画,又有简练的背景处理,可以说画面的技巧与画面的选材相得益彰。

3.从画的内容来划分从画的内容可分为人物、山水、花卉、翎毛、草虫、走兽、鱼虾、瓜果和博古九类。

历史最久的可以说是人物画,因为从现在的资料来看,目前最早的作品,无论是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还是后来的东晋时期的作品,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及《列女图》等等,都证明了人物画历史悠久。

隋唐时期山水画才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的。目前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画卷为青绿设色,山水用细笔描出,尚无皴斫,但景色开阔,点缀贵族骑马泛舟的游乐活动,特别是突出浩渺的湖水被风吹起微波,颇富有诗意。

花卉、翎毛、草虫、鱼虾、走兽等往往被人们结合在一起名为花鸟画。花鸟画是在唐代形成独立画科的,但我们现在见到的早期作品是五代时的《珍禽图》等一些偏后的作品。

瓜果、博古则近似于西洋画中的静物画。

4.从绘画技法划分按技法分类,极其复杂。而且,有许多技法并不是各画科通用的,下面,我们按每个画科的具体情况,一一介绍。

(1)人物科分为:白描、工笔重彩、兼工带写、简笔及彩墨等。

白描法是以墨线勾勒人像,不施色彩,或勾线后略用墨进行渲染的画法。在宋代,此种画法由李公麟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科,代表作像《维摩诘图》及徐悲鸿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等等。

工笔重彩:在人物画中较为常见,前面已对其特点做过介绍。代表性的作者从古至今有张萱、周昉、顾闳中及现代的刘氵袭沧、黄均、王叔晖等。

兼工带写就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手法。

简笔的技法其实就是大写意,用笔粗犷,简练。如宋代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寥寥数笔把李白“诗仙”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其作品《泼墨仙人》,以泼墨的方法表现了一位仙人的醉态,人物神情憨厚可爱,笔墨潇洒,难怪清代乾隆皇帝题诗赞曰:“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

彩墨的特点是不先勾线,连墨带彩,一气呵成。

(2)山水科分为:水墨、浅绛、小青绿、大青绿、金碧青绿、没骨等。

水墨的技法包括泼墨法及积黑法。

浅绛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指在水墨勾皴、点染的基础上,敷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另一种解释是用草色的(花青、藤黄、赭石、但包括朱磦为浅绛)。

小青绿是在浅绛的基础上再薄施石青、石绿色,当然画面的形式及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大青绿是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朱砂为主。其主要特点是运用勾填法,用笔勾线后少量地皴擦山石,之后画石青,石绿,因为矿物质颜料有覆盖能力,故以此进行。

金碧青绿是在大青绿的基础上,再施以泥金。金色一般用于勾染山廓、石纹、坡脚、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金碧青绿,有浓厚的装饰风味,富丽辉煌,近年来,在画坛上很少有人使用此种画法。

没骨法就是指不用墨线,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在山水画中称没骨山水。

(3)花鸟科分为:白描、勾勒、勾填、没骨、点垛、勾花点叶等。

白描是一种单色(墨色)的作品形式,笔墨均匀而工细。此法基本用做练习入门之用。

勾勒的说法有几种,用笔顺势为勾,逆势为勒;也有以单线为勾,复线为勒(指设色以后,再沿重要的形象勒一遍)。虽说法不太一致,但是其实勾勒很少作为独立技法,而是勾勒后,大都填上彩色。

勾填是一种重墨白描,墨色深浅一次到位,之后把颜色完好地填进线与线之间的空间,要求既不能留空隙,又不能压住墨线,是一种难度较高的技巧。

没骨法指不用墨线的勾勒,直接以色或墨描绘物象。其中又分水墨没骨及彩色没骨。这种方法讲求神态,不受形象约束。北宋的团扇图案作品《出水芙蓉》即以没骨法,把荷花婀娜多姿,鲜嫩欲滴的姿态尽显画面之上,充分显示了宋代花鸟画的高超技术。

点垛有点像没骨法,也称“点簇”。用笔作点划而垛成物象,但比没骨法又稍为工致,讲求形象。

勾花点叶是勾填和没骨两种技法混合使用的结果,独有在花卉中才有此法。我们可以常见,如一朵菊花,花头用墨或色勾勒,之后再填色,但手法没有工笔那么工细严谨,相比之下,造型更自由一些,而叶子是用没骨法来完成。

除上述分类之外,还有一类“四君子”,即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来历就是在历代画家中,有许多是以画“四君子”而闻名的,如王冕的《墨梅》、郑板桥的《兰竹》等等。

(二)油画作为西方绘画中主要的一个种类,油画主要是利用油剂调合颜料,分层涂在打过底的亚麻布上或木板上的一种绘画。所使用的调合剂一般是亚麻仁油,干燥后能长期保有光泽。远古时期的人类即懂得如何利用混合油剂来做房屋或装饰性的涂料。但是“油画的发明”——亦即将此法用于绘画上——一般的说法归于凡·爱克兄弟。大致在15世纪初期,一种可能使用了品质较佳的油剂的改良方法,已经在法兰德斯出现。意大利画家较晚采用,从波拉约洛兄弟(pollaiuolo)所画的《圣塞巴斯提安》可以看出他们在15世纪末还未能臻于熟练地运用。油画技法在伦勃朗、鲁本斯和提香等大师们的运用之下变化无穷,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是因为油画材料优于其它材料的缘故。到了17~18世纪,油画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主要的画种了。

一般情况下,油画分为古典风格绘画和现代风格绘画两大类。

1.古典风格绘画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是古典风格绘画的主要绘画时期。其中还被人划分为“古典主义绘画”和“新古典主义绘画”两种。

(1)古典主义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