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安全教育高三(下)
15665600000001

第1章 校内活动安全篇

体育活动发生意外怎么办2005年12月2日,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就读初二的小韦(化名),在体育课上跳“山羊”时,意外摔倒,左胳膊骨折。学校当时只把小韦送到了校医务室,发现问题严重后才通知家长,由家长送到医院治疗。小韦在医院住院近一个月,总共花去医疗费1万多元。

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上课受伤,学校应负一定责任。二十九中的有关负责人认为,体育课时,老师在场,安全措施得当,学生突遇意外,学校不应承担责任。这位负责人说,学生受伤后,学校从同情孩子出发,付给孩子2000元慰问金。但是孩子的家长不愿接受,非要学校承担全部责任。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场官司。当前,学校各类伤害事故中,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第一”的拦路虎。据专家统计,体育课发生的事故要占去全部学校事故的30%-40%。因而,在体育教学中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和加强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

从体育课中伤害事故发生的资料统计来看,学生所发生的各种伤害事故,都与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环境、场地、器材、技术、素质、心理、纪律、穿着、教学、运动量、保护与帮助等因素有关,而且还包含着一些难以预料的偶发因素。因此,造成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在思想上对预防伤害事故,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学生宣传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要性,传授预防伤害的方法以及伤害的应急处理措施,增强学生预防的自觉性和伤害自我救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一旦发生损伤事故,当事者一定要镇静,在场的同学要发扬友爱和人道精神,及时处理。

一、及时处理原则

1.消除紧张和顾虑,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进行急救;

2.如有大量出血和休克现象,应首先止血和抗休克;

3.确有把握的话,立即运用课堂内外学到的知识对患者给予简单、有效的紧急救护。若是遇到中暑、触电等情况,切忌轻举妄动。在既不明伤情又不懂急救常识时,切忌实施拉、扯、复位等处置,以免加重伤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4.尽快报告老师并向医疗救护中心求助。为帮助医生了解受伤经过及病情,应该主动将受伤及急救情况详细地告诉医生。

二、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急救技术

1.止血

小的外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流出的血液易于凝结,在伤口部位盖上消毒敷料,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即可。动脉止血要用指压止血法,即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四肢大动脉出血,不宜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橡皮带或其他代用品)缚于出血部的近心脏端。先要在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等软物包垫好,将伤肢抬高,再扎上止血带,其松紧度以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缚后以肢端蜡色为宜,如果呈现紫红色则为不当。

2.包扎

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在伤肢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可用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反折向下,每圈压着前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关节部位的包扎多用“8”字包扎法,在关节上方开始做环形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斜向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再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每圈压过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

在体育活动中,时常发生一些程度不同的损伤事故。按被损伤的性质区分,常见的损伤有:骨折、脱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包括关节韧带、肌肉和肌腱扭伤、撕裂和拉伤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如擦伤、刺伤)。其中以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为常见。上述事例就属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人的颈椎是由肌肉和韧带所固定,中间有脊髓神经交接连接大脑。由于颈椎独特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其脱位的后果相当严重,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造成突然死亡事故。颈椎半脱位常见症状有头部不能动弹、头晕、恶心呕吐、一侧肢体麻木等。如果旁人随意进行按摩、推拿治疗,可能导致立即死亡。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头颈部位固定,去医院进行颈椎X线拍片检查,经明确诊断后,再给予固定复位。这样才能避免意外,化险为夷。

你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吗?当在运动中发生意外时你一般是怎么处理的?

赶考遇到突发

事件怎么办

某年高考期间,上海市的一个考生由于过于紧张,晚上复习到很晚才睡。第二天早晨匆忙去赶考,开考前半小时到达目的地才发觉自己走错了考场,一下子脸色发白,急得直冒冷汗。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才“打的”重新赶到自己的考场,这时离开考只有五分钟。尽管他赶上了考试,但情绪肯定受到了影响。

类似走错考场、忘带准考证,以及突然在临考前感到身体不适等突发事件,每年都有发生。有一年高考的第一天,上海交大附中的一个男生,平时学习成绩很不错,这次父母一定要他报考复旦大学。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导致高考前几天连续腹泻便血,送医院诊断为“非特异性过敏性结肠炎”,以致差一点儿无法参加高考。

考试对多数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尤其高考更是如此。学生进入考前复习阶段以后,大量的复习资料、频繁的测验以及模拟考试已把学生搞得疲倦不堪,精神负担沉重。万一赶考时又遇到了突发事件更是手忙脚乱,毫无对策。

从历届高考经验看,学生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与个人息息相关的事件,如突然生病、走错考场等;另一类则是非直接涉及考生本人,但仍对考生会产生影响的事件,如突然间有人在考场吵闹。据悉,不少同学反映,高考中一些考生提前做完了卷子离开考场,对正在紧张答题的同学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那么,遇到上述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

1.考生在临考前一天晚上,最好不要再突击“加班”,而应该适当放松一下,可以洗热水澡,游场泳,听听音乐,休息休息。对第二天考试所需的必要物品,如准考证、笔、橡皮等则要仔细检查一遍。对考场地点,特别是路上交通情况、路程所用时间要有一个充分估计,最好事先到现场去熟悉一下环境。

2.在考场中遇到突发事件时,不宜自作主张,而应先报请主考老师,并协助老师或由老师尽快解决,恢复正常考试秩序。

3.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突发事件的产生,多多少少会对你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影响考试水平发挥。有效的方法是,遇突发事件要保持冷静理智,不要手忙脚乱。只有冷静地面对已经发生的一切,才能想出良策应付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