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安全教育高三(下)
15665600000006

第6章 急救、自救常识篇

止血

王钦是一个登山爱好者。但是一次意外险些夺走他的性命。当时,他由于在登山时不慎踩在一块松动的石头上,脚下一滑,滚落到山路的一个拐弯处,左手臂开放性骨折,鲜血不停地流出。他忍着钻心的疼痛,先用手机报警,在等待救护的时候,果断地用自己的鞋带扎紧受伤手臂的上端。为减少出血量,他还尽力设法将手臂抬得高一些,直到救护医生的到来。急救医生说幸亏他为自己进行了及时止血,否则会因为失血太多导致昏迷,甚至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掌握止血技术对于热爱户外活动的人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出血,因此,掌握一些止血技术也是必要的。

由于外伤造成动脉出血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最为严重,因此及时准确地找到制止动脉出血的止血点就成为能否成功止血的关键。

动脉出血的止血点位置见下图:

常见的几种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

当伤口较小、出血不多时,可用清洁的手指或敷料直接按压在伤口上;当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或按压不能达到止血目的或伤口中有异物无法取出时,可采用间接按压法。即:用拇指按压出血血管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使血流中断;将伤口部位抬高至心脏上的位置,也会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2.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能达到较长时间压迫止血的目的。但是骨折或伤口中有异物时,不能用此法。

3.堵塞止血法

将消毒或清洁的棉球、纱布等敷料塞于凹陷伤口处,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常用于鼻腔、牙齿等部位的止血。

4.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危及生命时。一般多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一、血液与生命

血液是维持身体各脏器正常工作的重要物质。由于血液在体内不停循环,它可以将氧气和营养物带到身体的各部位,又可以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从而维持我们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人体血液的重量占体重的8%。当失血量达20%时,人会休克,失血量超过40%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及时止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之一。

二、出血的正确判断

人体出血可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两种。内出血需要由医生来救治止血;外出血在到达医院前可由自己或他人帮助完成止血。在遇到自己或他人外伤出血时,首先应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选择相应的止血措施。在发现有出血现象发生时,可根据出血的速度、颜色、部位等特征来进行判断。

静脉出血:伤处有暗红色的血缓缓流出,大量出血的现象不多见。

动脉出血:伤处有鲜红的血液急速喷射,很容易造成大量失血。

三、大量吐血应怎样抢救

遇到大量吐血的患者,应让其平躺,松开所有衣扣和裤带,将其头偏向一侧,用凉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腹部,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在自己身上确认一下制止动脉出血应该按压的止血点的具体位置。

骨折的固定

2003年12月11日,在京石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车祸。两辆车相撞,五人受伤。一名路过此处的医生在及时报警后立即对伤者实行了必要抢救。据医生回忆说:当时我先给路边的两名伤者进行包扎和止血处理。他们主要是头部和面部有伤,出血较多,可当时我身边除了两卷绷带外,没有其他医疗器材。只好就地取材,用毛巾和纸巾逐个为他们包扎和止血。还有一人是下肢骨折,必须要用夹板固定,实在找不到固定用的材料,我只好找了一块汽车上被撞掉的硬质残片当夹板用。

目击的群众还证实,这名医生还为一名深度昏迷的伤者进行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抢救。

这名医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灵活的急救措施为挽救伤员的生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骨折后正规的固定是用夹板、三角巾、绷带、敷料或软垫等用品进行的。在意外情况下,无法找到这些东西,可使用代用品进行包扎固定。可用木棍竹板、硬纸板等代替夹板;可用围巾、领带、皮带、线绳等代替三角巾;可用绷带、毛巾、衣服等代替软垫等。有时还可以用自身的健康肢体来固定伤肢。

骨折固定的原则

在发生骨折意外后,正确的固定方法是挽救生命、保全肢体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骨折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包扎好伤口后再做骨折固定。严禁将已暴露的骨头再送回伤口内。

2.上肢骨折应弯曲固定,下肢骨折应伸直固定;脊柱骨折固定时要尽量保持受伤原状,严禁整复。

3.在骨折固定时,使用的夹板长度应长于受伤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夹板与皮肤、骨突间应放敷料或软垫。

4.包扎和固定动作应轻快迅速,用力均匀。

同学间相互进行手臂、小腿、下颌等部位的骨折固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