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动物乐园04
15667300000002

第2章 为什么称白鳍豚是“长江里的大熊猫”

白鳍豚又叫白暨豚,简称白暨或白旗,是一种小型齿鲸类,属于淡水豚科。这个科除了白鳍豚外,另外有四种淡水豚,分别产于恒河、印度河、亚马逊河、拉普拉塔河,都是一些古老而原始的鲸类。其中以白鳍豚发现的最晚,数量也最少。它的现存数量,据粗略的估计,至多150200头。也有人认为还不到100头。

白鳍豚有群居习性,常三五成群一起游弋。它身体的颜色,背面浅灰蓝色,腹面纯白色。鳍的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的颜色接近。身体呈纺锤形,有一个三角形的背鳍和两片掌形的胸鳍。尾鳍扁平,左右分叉。额部隆起,吻部细长,上下颌密排着一百三十多颗圆锥形的牙齿。在头顶偏左方,有一个长圆形鼻孔,每隔10~13秒钟,便通过这里换气一次。在形态上,有两处引人注意。一是它的眼睛特别小,好像两粒绿豆,位于口角后上方;二是没有外耳,耳孔小得犹如针眼一般。这表明白鳍豚的眼、耳都已退化了。

几种淡水河豚的眼睛都是退化的,原因是它们都生活在浑浊的河水里,又经常在污泥中觅食,所以用不着好的视力。至于听觉,它们体内有着独特的发声和接收回声定位的组织,频率都在超声范围,是远远超过现代化声纳设备的活雷达。因此完全用不着外耳一类器官。在江水中,它们就是利用本身的声纳系统来识别物体,探测食物,联系同伴和趋避敌害。

同各种海豚一样,白鳍豚的大脑很发达。大脑的面积很大,沟回复杂,重量与大猩猩、黑猩猩的大脑接近。因此,它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有的科研人员甚至认为,它比黑猩猩或长臂猿更聪明。白鳍豚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赢得了“长江里的大熊猫”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