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楼
15667600000008

第8章 酒馆戏楼

酒楼演唱兴盛于宋元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的演出场地还是勾栏,酒楼只是清唱场所。明代中期勾栏衰败,酒楼才成为城市演戏的固定地点。从山西繁峙县岩山寺文殊殿金大定七年壁画西壁市井图可以看出当时歌伎演唱的情景:在街道边有一酒楼,悬空于水池之上,下面用木柱支撑,木结构,平面方形,四周围以栏杆,楼左侧有楼梯通向街市;楼上设酒宴,左边坐一女子正在敲鼓,她旁边有一男子在击拍板;酒客都注视他们。

明天启《慈溪县志》介绍了慈溪酒楼的设置情况:中间有一戏台,其四周环绕着酒楼,客人在楼上饮酒,往下就可以看戏。

还有一种只是在酒楼的一面搭座戏台,客人在座位上就可观看。当时也把设有演戏场所的酒楼称戏园子或戏馆。

清代酒馆戏楼《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了雍正的一段话:“见盛京城内酒肆几及千家,平素但以演戏饮酒为事。”反映了当时酒楼盛行唱戏风俗。清初北京的酒馆戏楼著名的有太平园、四宜园、查家楼、月明楼。查家楼原为巨商查氏的私宅戏楼,清代改为酒馆戏楼。月明楼在北京永光寺西街,由于“康熙私访月明楼”而得名。据说康熙一次微行,在月明楼吃酒受到地痞无赖的欺负,从而使他了解了京城黑社会的情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无量寺公中正仓正厅的“月明楼”图是当时酒馆戏楼的真实反映。图中所绘的是酒楼的内部,正中为一大厅,大厅中部有立柱数根,用来支撑屋顶,两侧有楼廊,有楼梯上下,楼上楼小都坐满了客人,厅内四处悬挂灯笼;正面楼上有一戏班正在演出;在戏台上有四根前柱,上面都挂有对联;戏台后边设楠木隔扇,上画山水画,两旁有悬挂大红绸子的上下场门通往后台;戏台的周围用木栏杆围绕。画中没有出现正式戏楼,所以它表现的是酒馆戏楼的早期形式。

乾隆二十七年“前门外戏园酒馆,倍多于前”。这时金陵楼最为出名。北京以外的酒馆戏楼以苏州最多。其次是扬州上海。乾隆三十一年沈德潜修《长洲县志》卷十一《风俗》说:“今不论城内城外,遍开戏园,集游惰之民,昼夜不绝,男女混杂。”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庆春图》刻于乾隆年间,表现苏州的一座酒楼“庆春楼”的情况。图中,进门柜台上摆一写有酒馆的木牌,里面还有宾客围桌吃喝的情景;周围有木栏杆,栏杆外常站满“看闲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