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西方很多开创性的科学家提出对于终极实体(ultimate reality)的研究;认为要把微观世界的问题认识清楚,必须考虑意识的作用。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核物理学家尤金·威格涅(Engene Wigner)在他《论身心问题》(Remarks on the Mind-Body Question)一书中指出:物理学的内容涉及到微观世界,建立了量子力学;意识对于物理世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考虑意识,要全面而统一地建立量子力学的规律是不可能的。如果认为现在的量子哲学思想,对于未来的理论物理学仍是有效的,那是不确切的。事实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在发展,对于微观世界的研究已经导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意识的作用涉及到终极实体。
普林斯顿大学的空间科学教授罗伯特G。杰翰(Robert G。Jahn)著有《实体的边际》(Margins of Reality)一书,主要讨论意识在物理世界中的作用(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Physical World)。他在该书序言中说,意识既是主动者,又是被动者。说它主动是因为从内在世界来看,它认识了自然、社会现象的一些规律;说它被动是因为从外在世界来看,找不到它的实质,它从物理中分离出来,是一个看不见的终极实体。
布鲁塞尔大学的耗散结构创始人普里高津,著有《从存在到变化》(From Being to Becoming)一书,讨论物理科学中的时间与复杂性(Time and Complexity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他说:“对于目前大多数的科学发现者而言,科学可以说是一种意图,希望超出我们这个看得见的世界,进入一个无时间的世界(斯宾罗沙的世界——the world of Spinoza)。或许存在有一个更精细形式的实体(a more subtle form of reality)……那是一个开放的世界(open world),人与自然要进行新的对话。”由此看出:那个开放的无时间的永恒世界,也涉及到包括意识在内的终极实体。
剑桥大学创建超导理论的B。D。约瑟福逊(Josephson),发表了论文,就是《关于意识在大自然中作用的一些假设))(Some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Nature),指出自然进化对于人脑给与两大功能:有效应的感知系统派生出有意识的经验,正确地反映了外界环境情况;有计划的启动系统,使所滋生的概念变成为实际的理性知识。这就涉及到人脑的感知与智能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人脑的“精神温度”被调节到“绝对零度”时,可以呈现内明或悟性(insights)。
他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的F。J。戴逊(Dyson)教授等人发起,召开了一系列关于意识与物理世界之关系的讨论会,戴逊认为:在宇宙的自然设计中,意识同智能可以与物质同能量有相等的地位;物质与意识作用没有根本的区别。
上面各家的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上趋向一个论点,那就是“终极实体”。什么是终极实体,目前只联系到意识,在科学上并无具体的内容,当然也就无法定义。可是中国古代有些哲人,像研究科学一样,精进不懈,开显良知良能,认识到与终极实体有关的人类自性或大智问题。
什么是自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看什么是人性,因为二者密切相关。人性的内含主要是仁义礼智四端;这是孔子研究《易经》,结合人的行为,根据元、亨、利、贞四德归纳出来的。四德是天道之常,四端是人性之纲;天人相应,并非偶然。后来孟子研究四端,发展成为良知良能学说,认为四端是人类固有的德性;端的意义在此可以看作端倪,循此端倪扩而充之,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那就涉及到自性。自性的体现,按孔子在易经中的观点,也可以说是与日月合其明的大智。
自性概念主要来自“华严哲学”,所谓“称性极谈”。人脑有潜在的各种智能,可以从整体上归纳成一自性而谈,则为“终极之谈”,唐代六祖禅师曾经悟到自性的存在而比绘说:“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什么是三身四智?六祖进一步说:大圆镜智,本体空明,如同镜照法界,比喻为法身;平等性智,不执一切,自、他平等如一,比喻为报身;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通权达变,开化有情,比喻为化身。
因此,人的自性可以看成人脑里潜在的一个四智系统,从三方面发挥作用。故六祖的门人又说:“三身元无体,四智本明心;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很多大德又从实践中认识到:我心纯净,意味自性;心光朗耀,代表大智;利人利物,则为德行。
看来自性的基本内涵与心境纯净、智光潜在的“终极实体”有关,这也就涉及到“真空理体”之大用。真空理论与心灵光子已经提上研究日程,这不仅有助于认识基本粒子的起源,而且可以用来作为比量,说明人类自性的存在。事实上,人脑内外的真空系统属于量子哲学的范畴,也涉及到形而上的道。剑桥大学继牛顿讲座的霍金教授,苏联的天体物理学家林德都认为:中国形而上者谓之道的理论,值得重新认识,故从真空入手,研究宇宙起源问题。
早年著名物理学家薛定锷写过一本书,名为《生命是什么》,是从遗传物质立论的。但是该书末尾谈到人的“自由意志”与“梵我同一”的问题;这实际上涉及到人脑深层次的大智境界。近几年来哈佛大学的威尔逊学派,提出“基因伦理学”;认为人的下丘脑边缘复合系统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普林斯顿大学的空间科学教授罗伯特等人成立“人性研究基金会”,提倡研究人的本性问题。飞登月球的密歇尔(Edgar D。Mitchell)等人成立灵智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研究利它主义(creative altruism)与开放的心灵(open heart and open mind)。
西方科学家虽然着重研究形而下的“器”;由于“器世界”是变动不居的,因而近十年来他们也想到是否有一个永恒的“道世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了解的东西,实际上是存在的,它以最高的智慧与内在的美丽表示出来,而我们愚笨的感官只能感到它们最粗浅的形式。”他又说:“宇宙的整体性经验是高出科学研究的最大泉源”;这似乎涉及到与自性相关的“道世界”。普里高津则说:“他们并未想去发现隐藏在变化后面的不变东西”,这实际上关系到真空理体的大问题。
这些看法说明了:一些科学家正在关心“变化”后面的“永恒”。
人类自性这个“实体”只有通过智光悟证与印证,这当然不能为今天的科学所检验。但是有些科学家早已提出:探索真理应该是两条道路互补;一条是器证与推理,另一条是悟证与直觉。例如德国已故的著名数学家外尔曾经说过:“另一种方法,是从内部去理解的方法,也对我们开放着。对于我们自己的知觉、思想、意志、感情与行为等活动,我们自己有一种直接的体验,与用符号代表的理论知识完全不同。”这说明了悟证与直觉也是重要的。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联合国人口研究基金会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到2050年,将破百亿大关。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说:目前非洲成年人患艾滋病者约1100万,儿童感染艾滋病毒者达100万;在几年内,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一些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将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呼吁人们必须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以阻止艾滋病的蔓延。
看来人类社会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伦理与道德观念不能放松,必须加强开发人脑的正智与大智。因此,关于人类自性问题的研究,应该提上日程;事实上,人类生命如何优质化的问题,在国际上已开始讨论。
因此,美国心灵学会、人体潜能研究基金的代表,以及日本人智学会、心灵文化研究所的代表,曾多次来北京访问。他们对于中国人文哲学与自然哲学都感兴趣,因而召开一系列学术会议,讨论人性、自性、智能、潜能等问题。同时国内有些省市的学术团体也召开精神文明、智能科学、心灵文化会议。
自1984年以来,作者在这些会议上,就人类自性与智能这个问题,从各方面进行发言。中国羲黄文化书院考虑出版此类著作,因此,现将各次报告集中起来,进行修改,使之形成一个体系,分成两个部分:与自性有关的理论,以及与见性有关的实际。当然二者并非完全割裂,而是为了便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