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15669000000024

第24章 靖州苗族歌

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湖南编号:Ⅱ-23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歌

靖州锹里地处湖南省西南湘黔两省交界沿线地区。近两万苗族同胞在这一带生活着。“锹里”苗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五千多年前的“九黎”和尧、舜、禹时期的“三苗”以及周时期的“荆楚”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锹里”苗民勤劳纯朴、爽朗豪放,是个“以饭养身,以歌养心”的民族。歌是锹里苗族生息状况记录、人际情感交流、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靖州苗族歌声——担水歌

靖州苗族歌按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族习俗可分为茶歌调、酒歌调、饭歌调、山歌调、担水歌调和三音歌调等。其歌词多为七言四句,内容涉及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唱咏风物等诸多方面。其音乐的音律和音程既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苗族民歌,也不同于邻近的侗族民歌和汉族民歌,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演唱采取由低至高、由轻至重、由少至多的递进形式,多以单人低声部起歌,其他声部先后进入,多个声部相互交替流动。靖州苗族歌有《山歌》、《担水歌》、《茶歌》、《三歌》等曲目。演唱语言主要使用当地苗族土语(酸话)。其歌唱活动往往与苗族民俗紧密相联,彼此融为一体。

随着锹里地区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当地苗族与外界长期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苗族歌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文化空间迅速萎缩,重要的歌师、歌手逐年递减,当地苗族同胞对歌的兴趣日益淡漠,苗族歌及其所代表的苗族传统文化后继无人,濒临失传,隐藏着被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同化的巨大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