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15669000000034

第34章 澧水船工号子

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湖南编号:Ⅱ-33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澧县

澧水船工号子表演

澧县位于湖南北部、洞庭湖的西缘。澧水船工号子以反映澧水、涔水、道河沿岸的船工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为主题,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这些号子大多因时因地因人即兴而起,脱口而出,虽然比较通俗,但豪气冲天,充满了艺术魅力。如“太阳出来红满天,船工汗水湿衣衫”。“山高水险不用怕,步步蹬稳往前爬”,其句式分七字、五字两种,一般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气势磅礴,浑厚有力。另外,也有专门唱给船老板和旁观者听的号子,如“高山乌云即刻到,拉纤好比过天桥。泥烂路滑难行走,汗水雨水流成槽”,“风儿吹来河儿弯,情哥搭信要鞋穿”等等。由于地域不同,澧水船工号子可分为上河腔和下河腔两种。

澧水船工号子按船工作业的种类划分,有“桨号子”、“橹号子”、“篙号子”、“纤号子”、“作缆号子”、“篷帆号子”、“锚号子”等七种。

按流传的地域划分,澧水船工号子则多以江河名称之,如“湘江船工号子”、“资江船工号子”等。

“澧水船工号子”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一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忠实地记录着澧水船工们的泪与心酸,展现了劳动人民勇于与大自然拼搏的大无畏的精神,它是我国人民的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二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民间音乐特点,粗狂、浑厚、铿锵有力、声调高亢和谐,发挥了集体力量。

澧水船工号子原随商船的产生而形成,又随商船的发展而发展,随木板商船的消失而濒危。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突飞猛进,汽车、火车运输取代了澧水流域的水上运输,百分之九十的船民早已改行,另谋生路,船工拉纤已成陈迹。老一辈的船工也因年事已高,相继离世,在此情形下,曾经名扬中外的古老的澧水船工号子正濒临着失传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