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15669000000036

第36章 古琴艺术

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中央编号:Ⅱ-34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古琴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又称“琴”、“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它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故被世人所珍视。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独奏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秦以后盛兴于民间。关于以琴为声乐伴奏的形式,早在《尚书》中,已有“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来所谓的琴歌。从汉代蔡邕所著《琴操》中,有歌诗五曲,即周之弦歌,其中的“十二操”、“九引”以及“河间杂歌”,都是援琴而歌的。

古琴不仅是一种演奏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可谓得天独厚、无与伦比。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琴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代言人,甚至视为文人的一种象征。《礼记》曰:“士无故不撤琴瑟。”孔子也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琴、棋、书、画”列为文人必备素养之首要。古琴艺术追求意境美、人格美、不停留于形式的华丽,不满足于感觉的愉悦,而体味内在的意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文化特征。因而古琴又有“哲学性的艺术,艺术性的哲学”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