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安全教育高一(上)
15672100000006

第6章 法制与安全(1)

学生宿舍失窃

曹某等四名学生是某私立学校的初三学生,住在同一宿舍。一天晚上,四人晚自习后一起回到宿舍,发现宿舍的门被撬开,经检查,发现丢失了共计600元的财物,四名学生在向班主任报告后,要求学校赔偿。

学校对于住宿生收取了一定的住宿费用,因此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尽管大多数学校向学生提供宿舍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不盈利并不能成为学校免责的理由。如果因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重大过失,导致对方当事人财产损失的,其法律责任是不能免除的。在本案中,假如学校对学生宿舍疏于管理,宿舍秩序混乱,因而给盗窃分子造成可乘之机的话,学校就要承担责任。但如果学校的宿舍管理并没有问题,学校就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智慧点击

学校的保卫部门应当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防护,建立严密的宿舍管理制度。一旦发生宿舍失窃案后,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学生如果发现宿舍的房门、抽屉、衣柜被撬或有明显翻动的迹象,则很有可能是犯罪分子已经光顾,应当立即向学校的有关部门报告。

应当保护好现场。犯罪现场是判断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和真实反映犯罪人员客观情况的基础,只有把现场保护好,侦察人员才有可能把犯罪分子遗留下来的手印、脚印、犯罪工具等所有痕迹、物品收集起来,而这正是揭露和证实犯罪的有利证据。如果案件发生在宿舍内,学校保卫人员应当安排人员设岗看守,阻止无关人员围观、进入,更不能翻动房内的任何物品,封闭室内现场。对犯罪分子可能留下痕迹的门柄、窗框等也不能随意触摸,以免把无关人员的指纹留在上面,给现场勘察带来麻烦。

如果发现存折、银行卡等被盗,应尽快到银行办理挂失手续。

有关人员要积极向公安和保卫人员提供线索,协助破案。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一个学生离开宿舍没有关门,结果宿舍失窃。你认为学校应该承担责任吗?

校园暴力谁负责

某中学高一学生张某丢了一笔钱,便怀疑是隔壁班的学生孙某偷的。于是,张某把孙某叫到自己的宿舍,让他交出偷走的钱。孙某不承认自己偷了钱,结果,张某就和同宿舍的其他六位学生先是对他进行辱骂,然后就打他的耳光、踢他的身体、撞他的头,接着又逼他喝下满满一瓶白酒,目的是让他酒后吐“真言”。孙某被折磨了整整一夜后,只好承认是自己偷了钱,并答应双倍偿还。事后,张某警告孙某,不准将这件事告诉老师和家长。然而,事情还是因孙某的伤势过重而很快败露。孙某的家长冲进校长办公室,要求对打人的七名学生进行严惩,并向他们和学校索赔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学校随即对张某等七名学生进行了严肃处理,满足了家长的部分要求。

张某及其同学的行为侵犯了孙某的人身权,造成了孙某受伤,所以张某和参与殴打的同学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情节轻微的,应当由学校给予处分或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应当按照故意伤害罪对其定罪量刑。同时,张某等人还要承担孙某的医药费和其他费用。学校在事件中如果存在混乱等过错,也应当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从案件的事实来看,孙某被其他宿舍的同学殴打了一夜,显然说明学校在学生管理、宿舍管理以及就寝制度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所以适当对孙某进行赔偿是不过分的。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这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暴力。所谓“校园暴力”主要指学生之间以及社会与学校之间所造成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伤害,包括肢体暴行、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陷害等。“校园暴力”案件在全国十分普遍。

青少年犯罪

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所以,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的在校生恃强凌弱,索取财物,稍有不从,拳打脚踢,甚至持械伤人。而有的学生为了不被其他人欺负,也相互结成帮伙,携带凶器,一旦团伙中有人受到欺负,全体成员立即集体反击,不计后果,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而这种不良团体也很容易在今后被黑社会势力拉拢或独自发展为黑社会团伙。

智慧点击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例如近年来的很多影视作品宣扬的总是“打打杀杀”,电影中的主角都是能打架的“英雄”,情节也多是“以暴制暴”。在这种环境下,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了“能打架才是有本事,谁要欺负我就揍扁他”等等不健康的观念。

学校环境的影响。在学校学习的重压下,一些成绩不佳的孩子一方面对自己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也是想为自己寻找一个发泄或者是展示自我的途径。另外,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对学生缺乏关心或者放弃了对一些问题学生的挽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家庭环境的影响。问题学生往往难以从自己的家中获得温暖,父母也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家庭的冷漠迫使孩子从其他方面来寻找抚慰。

法制、安全教育的不健全。目前很多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是单调的或者是形式性的。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实际并没有给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

在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打击力度,绝不允许存在校园恶势力,情节严重的一定要移交公安等司法部门,从而对有犯罪苗头的学生产生震慑力。

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他们绝不能“以暴制暴”,受到威胁一定要及时报告家长和老师。

班主任老师一定要认真了解学生的情况,关心学生,使学生能将重要的情况反馈给老师。同时也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对其放弃教育只能招惹日后更大的麻烦。

开展有益的学生活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学校管理。如加强门卫管理,实行保安巡逻,定期进行刀具清查,加强宿舍管理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你认为案例中的暴力方式能够解决问题吗?为什么?和同学展开讨论。

学生上学路上死亡

2008年某日,雨天路滑,某中学高一(2)班学生胡某在上学路上过桥时,不慎跌入溪中淹死。当天早上,学校班主任注意到该生早自习未到校,问班里学生,有同学回答可能是生病在家,于是班主任就没再问。

傍晚,学生家长赶到学校,才知该生也没到校。高一(2)班的班主任说,他们班有一个学生曾拾到一把伞,放在窗口,家长认出正是该生所带的。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到拾到伞的桥下溪中寻找,终于捞到了淹死的学生和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