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犹如一朵重瓣的玫瑰,虽然花色艳丽,香味馥郁,凋谢了却没有种子。
——叔本华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在语文课上,我们曾经读到这样一篇古代寓言:“蜀之鄙有二僧”——在四川的偏僻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说怎么样呢?”
富和尚说:“你怎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以来一直想租船沿着长江而下,到现在还没有成行,你又怎么能做到呢?”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感到十分惭愧。
如果想要让理想成为现实,只是靠愿望是远远不行的,只有行动起来,你的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做而言不如起而行,孔子的这句话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一个古老的国家,有一对好朋友一起去很远的地方去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他们一路上风雨兼程,在即将达到目标的时候,遇见了浩瀚无边的大海,风浪很大,他们只能被迫止步。但海的对面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他们不想就此放弃,于是其中一个人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扎成木筏,然后渡海。而另外一个人认为,无论怎么样都不可能渡过风浪这么大的海,与其自寻烦恼还不如等海水流干,再轻松的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木筏的人每天砍树,辛苦地制造木筏,并顺带学会了游泳;而另外一个则每天躺在树下睡觉,醒来后去海边看海水是否已经流干。直到有一天,造好木筏的朋友准备杨帆渡海之时,另外一个朋友还在讥笑他做的是无用功。
造木筏的朋友并没有生气,临走前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做每一件事都不见得会成功,但是不去做,则一定没有机会获得成功。”
最终,大海没有干枯,等待海水流干的人始终还是在那里等,而那位造船的朋友在一番狂风巨浪后,终于达到了幸福快乐的对岸。
如果我们将现实比作此案,理想比作彼岸,中间隔着风高浪急的大海,那么行动无疑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任何伟大的目标,最终都必然要落实到行动上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使梦想成真,放开手脚去做是最有效的办法。
有一个老人,已经60多岁了,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从纽约步行到了迈阿密。记者在采访她的时候问到:“途中的艰难是否吓倒过您?您又是如何鼓起勇气继续前行的呢?”
老人回答说:“走一步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走一步,我就是这样走到了迈阿密,完成了我的徒步旅行。”
当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可以坐下来用大脑仔细思考,实现目标却必须落实到扎实的行动之上。当目标制定好之后,你应该坚决地投入到行动之中,观望、徘徊都会让你耽误时间,以致使计划化为泡影。行动是医治畏惧和懒惰的最好方式,如果你确定好了目标,那就勇敢地走一步,再走一步吧,如果你能够使自己的脚步一直不停,你可以走到你自己的目标终点。
行动的实质就是付出,付出时间、精力、汗水甚至鲜血……人们在将理想转化为行动时,经常会出现犹豫不决,畏缩不前,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害怕行动?分析其中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首先,心态不够积极。
有的人还没有行动或者刚在行动的起步阶段,就先想到了失败的可能性。这种失败心理会摧毁我们的自信,束缚我们的手脚,使我们遇事不敢轻举妄动。
其次,害怕冒险。
人们对于改变,多少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即使面临进步的改变也会如此。行动总避免不了风险的存在,所以人们很容易出现观望的心态。特别是当形势严峻时,人们太习惯保全自己,过多的将注意力放在“怎样对自己损失最少”而不是“怎样尽力让自己成功”上。
第三,不愿付出。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因为人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付出就意味着失去,而行动往往就意味着需要付出,在这些人的内心,怕行动归结于他们不愿意过多的付出。
说到底,行动除了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心态,行动的障碍只有靠行动才能解决。所以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
归根结底,只有你的行动,才能最终决定你的价值。
只有行动了才知道
一个人问一个农夫:“你种了麦子没有啊?”
农夫回答说:“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
这个人又问农夫:“那你种了棉花了吗?”
农夫回答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于是,这个人问:“那你到底种了什么呢?”
农夫最后回答说:“我什么都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行动是伴随着风险一起到来的,行动越大,相应的风险可能就越大。同样,成功的路途上也是风险处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要冒着可能失败的风险,但是危险总是和希望并存的,如果你要想有所成就,那么就该有敢于冒险的勇气。
一个不敢冒任何风险的人,当然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就像那位农夫一样,怕这怕那,为了确保安全就什么都不种,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
不知你是否听过鸵鸟的这样一个习性,它们在遇到风险的时候,习惯于将自己的头埋在沙土中以逃避危险。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不只是鸵鸟,就是在人类内心深处也总会残存着一种逃避和寻找安慰的想法。但是更多的人明白,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困难和风险也是欺软怕硬的,你弱它就强,你强他就弱。我们必须敢于面对风险,因为人的一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次探险,前途荆棘丛生、不可预测,我们如果不主动迎接风险的挑战,便只能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和侵袭;唯有面对危机和困难,勇于尝试,才会激起更高更强的决心和勇气。
其实,不管古今还是中外,成功者和普通人之间没有太大差别,区别之一就是前者敢于走常人不敢走的路。人生能有几回搏,该尝试时且尝试。没有积极的尝试,就难有新事物的出现;没有无畏的冒险,就难有探险后的宏伟奇景。
有人说,所谓危机,就是“危险+机会”。没有冒险精神,便难有和成功相会的机缘。
冒险是对完全陌生领域的涉足,是对完全没有把握事情的尝试,虽然包含了太多未知因素,然而现实生活中,想要成就大事,又怎能畏惧冒险,诚惶诚恐呢?
不要半途而废
在出外游玩登山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切身体验:来到山脚下,大家豪情万丈,爬山时也很轻松;后来,越到高处就越累;再到后来,你以为终于到达山顶,觉得它就在眼前,可是看看旁边的标示,才发现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你还要爬很久。
人的一生就像登山一样,开始的时候总是比较顺利,而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困难会陆续来到你身边,阻碍你的行程,企图让你望而却步,尤其是到了胜利在望的时候,你极有可能焦躁或者激动,于是最后的旅途就更加难走了。如果没有强烈的信念支持,最终只能望洋兴叹,难以达到成功。
欧洲中世纪,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也从印度返航并从东方带回了巨大财富之后,麦哲伦也参加了海外远征队,开始了远洋探险的生涯。
在远征印度、马六甲、马来群岛等地之后,已有多年海上航行经验的麦哲伦萌生了环球航行的念头,他向国王禀报了环球航行计划,但是这个计划遭到了国王的拒绝。
麦哲伦的的计划虽然在自己的祖国遭到了拒绝,却得到了邻国西班牙国王的支持。西班牙国王提供给麦哲伦五艘船只,以及探险队两年用的粮食和给养。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的船队正式从西班牙出发,登上了环球航行的征途。船队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了整整70天,抵达南美洲的东岸海角。停歇10多天后,他们带着事物再次驱船南下。
船队接着到达一个大海湾,船员们以为这是一个可以缩短航程通往“南海”的海峡,不禁欢呼雀跃起来,但是当他们进入海湾时,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个河流出口处,众人都转喜为忧,又的人甚至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但麦哲伦却矢志不渝,立志向前。
船队继续向西南方前进,此时的天气风寒雪大,船舷上都结冰了,水手们冻的瑟瑟发抖。3月,船队终于抵达圣胡利安港。这时,南半球的冬季将要来临,麦哲伦决定在此停泊过冬。
经过近五个月的休整,到了8月,天气好转,麦哲伦率领船队再次出发,两个月后,船队在南纬52度处又发现了个海口。这个海峡弯弯曲曲,忽窄忽宽,波涛汹涌。于是,麦哲伦派出一艘船去探航,但由于绝大部分的船员早就心生退却之心,所以被派出去的这艘船竟然调转船头,逃回西班牙去了。
麦哲伦无奈,只好率领剩下的船只在迷宫似的海峡中摸索着前进。虽然前途迷茫,此行的后果难以预料,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志,在这个海峡中迂回航行长达一个月之久,最终见到了浩瀚的大海,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次探险的功绩,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如果没有麦哲伦的坚持,船队早已返回西班牙,探险之旅业最终将以失败告终,人类的探险史也将有所改变。
实际上,在人类未知领域的探险征程中,随处都充满了潜在的各种危机,探险者永远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航海探险是这样,人类对于其他各种所有未知领域的探险都是这样。
或许,有的人一踏上这前程未卜的“航船”时,就以心生怯意,只想着回头;也有的人很兴奋的起航,但是却在中途不幸碰伤了一两个暗礁,经历了一些危险,于是,一开始的激情化为乌有,立志要远行的信念也消失不见了,对美好的未来的追求都被恐惧所替代,眼前的每一步路都更加难走,然后就不想再坚持前行,只想平安后退了。当然,这样的人永远也无法踏上胜利的彼岸,无法窥见未知处的卓绝风光。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是有始有终的坚持者。当他们制订了某个目标或接下了某个项目后,他们会贯彻始终,绝不放弃,直到完成。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天,乐羊子在路边捡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会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会吃乞讨来的食物而宁可饿死,更何况去拾取别人的东西,这样会玷污人的品行。”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十分羞愧,于是便把那块金子扔到了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回来。妻子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
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跟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如果现在我将它剪断,它就会前功尽弃,之前所花费的时间也就白白地浪费掉了。“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废,和割断丝有什么区别?”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接着去研读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家。
丝,唯有一根一根的积累起来,才会变成一寸、一丈或者一匹;知识,只有一点一滴地获取,才能使人成为大学问家,如果只是三分钟热度,丝永远只是丝,变不了布帛,而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
做事只做到一半,哪会有什么好结果呢?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之后重新来过,努力不懈,最终一定会有所收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人们做任何事,采取任何行动,追求任何目标,都要有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
总而言之,一个人要被失败打倒,半途而废、轻言放弃是最简单的方法。只有坚持到底不放弃的行动,才能收获最终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