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与成功之间的分界是如此细致,以至于我们在跨越它时往往不曾留意,我们时常处在分界点却不自知。
——阿尔伯特·哈伯德
有过失败并不等于你是一个失败者
法国著名小说家福楼拜的作品《包法利夫人》在1856年被退稿。退稿信上写:“整部作品被一大堆甚为精彩但过于繁复累赘的细节描写所淹没。”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生活之法则》于1900年被退稿。信上说:“很抱歉,您根本不知道怎样用英语写作。”
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投稿之后,被退稿十五次,气得他差点把稿子投入火炉烧掉。
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在他的成名作《羊脂球》发表之前,已经写了多少没有发表的作品呢?其稿子累计起来足有写字台那么高。
……
很多日后成为伟大文学家的人,在他们未成名之前,大多会经历或多或少的退稿事件,但你能说因为他们被退稿,所以他们都是失败者吗?
有一个年轻人,21岁时在生意上遭受到失败,22岁时参加参议员竞选失败,24岁再次生意遭受挫折,26岁时心爱的人死了,27岁患上了神经衰弱。34岁时参加国会竞选失败,45岁时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时竞选副总统受挫,49岁时竞选参议员失败,在他52岁时,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生活中,无论你是伟人还是凡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些失败,但我们不能说,每一个曾经失败过的人都是失败者。失败不等于失败者,一次的失败也并不等于次次的失败,多次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只有抱着失败的念头永远不愿走出来的人,才可算得上是失败者。
当人们说“我失败了”的时候,只不过是承认一个过失,但是,如果他说“我是一个失败者”这就表示他并没有描述自己所做过的事,而已经认为是错误造就了自己。长此以往,他必然会把错误“固定下来”,使它成为自己内心长久性的观念,而这对于个人身心的塑造和发展都是有害无益。这个理论在临床心理实验中反复得到了证明。
或许你会说:“我已经失败了很多次,想必再试也是没有丝毫用处,我虽然每次失败后都尝试重新开始,但事实证明,每次我还没有达到中途,却已经再次摔倒,所以我想,大概成功是永远也不会光顾我了。”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奉劝你从现在起马上停止,因为消极的心态会引导消极的行为,进而造成消极的后果。千万要摆正对待失败的态度,纵然你曾经有太多失败的经历,假如你还没有放弃,就不算是最后的失败者,因为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
越王勾践虽然遭到了灭国之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他始终在心里埋藏着复国的念头,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忍辱负重,最终战胜了吴国,笑到了最后。
著名的军事家威灵顿接连六次被拿破仑打败,但他丝毫不气馁,永不言败,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一洗前耻,大获全胜。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在寻找灯泡发光材料中,他就曾经经历过上千次的失败。而当别人用“失败”来概括他的发明经历时,爱迪生更是明确地回答说,他没有失败,也没有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他至少已经确认:这一千多种物质是不适合做发光材料的。
可见,失败并不时不可逆转,其实质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阻挡了错误的继续,对于勇敢者来说,它或许还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正像爱迪生所说的那样,在每一次的失败中,你都会有所收获,它会积极地暴露你的问题所在,让你知晓哪些路是走不通的,只有及时地调整方向,你才能更快地避免错误,接近成功。
对于心态不够积极,不敢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怯懦者,你们很难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这些人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不如意,他们会马上丧失信心、意志消沉或沮丧于失败所带给他们的阴影而不图如果解决眼前的难题。如此一来,本来或许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一两次失败在他们的心中被渐渐地膨胀开来,这样持续下去,他们必将不能负荷其重而被压垮,从此便长久地被压登载失败阴影的大山之下,再难找到成功的机会而有所成就。
两千多年前的西楚霸王项羽,叱咤风云,显赫一时,然而他在十面埋伏的不利境地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面对失败,他丧失了信心,于是遣散了士卒,自刎于乌江,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一代枭雄,殒落于世。
很多战争中,失败的一方往往因为忍受不了战败被俘的不堪结局而选择自尽,或许他们是想保全名节,宁死不屈,但实际上,他们的这种行为却将他们推入了彻底失败的深渊。大丈夫能屈能伸,纵然此时战败被辱,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并且继续努力,成功的机会依然会来眷顾。
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正是因为有了失败的考验,才会使你更加明白失败的重要意义,因为,所有的成功故事后面都必然隐藏着一些失败的经历,不同之处在于,那些最终成功的人们能在每次失败之后都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把每一块绊脚石都变成一个成功的基石;而有些人之所以会最终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看到这个规律。
因此,当你面对失败时,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此时的失败并不代表彼时的失败,今天的失败也并不代表明天的失败。面对失败并能正视失败,你才能不为失败所带来的负面反应而大受影响。
世界上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人会说自己一生中从未遇见过任何困难麻烦。可见,失败是人生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于你又有什么可怕呢?
勇敢地正视失败,坦然面对挫折,全力以赴地将自己投入到对目标的追寻之中,纵然你失败了一千次,还是会获得第一千零一次的成功。
最大的障碍是自己
人的一生很长,无论是灾难还是幸福。鲜花还是暗箭,你都只能自己面对。每一个渴望美好生活的人都必须首先是一个能够战胜自己、把握自己的人;那些在生活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的人,其真实原因往往是——他们无法跨越那道摆在自己面前的障碍而超越自己。
美国总统在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之后,一个记者去采访他。记者问道:“据我所知,您之前的两届总统都想过废除黑奴制度,《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已经起草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您的英名呢?”
林肯回答说:“可能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会非常后悔。”林肯说完话就匆匆的走了,以至于记者一直没有弄明白这番话的真正含义。
一直到林肯总统去世50年以后,记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件事:
“我的父亲曾经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很多石头,于是母亲就建议把石头搬走。但是父亲说:“如果这些石头可以搬走的话,那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搬走了,他也就不会把地卖给我了。这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哪里搬的完呢?”
“有一次,父亲进城买马去了,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她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就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只花了不久的时间,我们就把石头全搬光了,因为它们并没有像父亲想象的那样是一座座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左右,便可以摇晃它们,并把它们搬出来了。”
在信的结尾处,林肯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的不可能,其实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的确,人之所以不去做或者害怕做某些事,不完全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也不都是受客观条件所限制,而是他内心的自我想象限制了他,也可以说,打败他的真正敌人就是他自己。而正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太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难”、“不可能”这些词语。
当我们准备向某一目标出发或者正在向这个目标跋涉的路途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恐惧、担忧和困难阻碍我们的行动,而这些恐惧、担忧和困难在一个对自己充满怀疑和不自信的人那里很容易会被无限地夸大,致使他的行动不再受实际情况所支配,而是受想象中的不利环境所左右。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半夜,一个人醒来,迷迷糊糊的出了门。在楼道里的拐角处,他碰到一个人:阴郁的面孔,蓬乱的头发,带着一丝惊疑不定的神色。
于是他站住了。就在同时,那人也停住了脚步。他向左走了一步,想让开那个人,没想到那个人也向左走了一步。于是他向右,那人也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