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真的想出来了。比方跟我的秘书定出一个规定,把所有的例行电话在都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把所有的拜访活动都集中在一段时间;将一般的例行会议由15分钟减为10分钟;每天只有一次集中对秘书口述。此外我的秘书也很愿意替我分担一部分比较花时间的细致工作。”
“在一个礼拜内,我发现我口述的信件比以前多了一倍,处理的电话多了一半,同时开会的次数也比以前多出一半,但做起来易如反掌。很坦白地说,当我发觉自己以前做事那么散漫时,简直吓了一大跳。”
“我这样又过几个礼拜,副总经理又找人请我过去一下。
他首先夸奖我的成绩,接着说他一直在找人,但是都不理想;然后又说他已经在主管例行会议中提出这个问题,他们授权他把这两件工作合并,全部归我负责,并且替我大幅度地加薪。”
“我已经证明‘我可能做到多,要以我想要做到多而定’。”
做事能力的大小,确实是一个人心理态度的具体表现。
(5)要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成功的公司都会投下大笔资金,来研究消费者的需要,询问关于某种产品的味道、品质、大小以至于包装等方面的意见。听大家的谈论可以想出“加强销售的各种创见,还可据此宣传产品的特色来配合消费者的喜好”。
你的耳朵就是自己的输入管道。它可以听到许多资料,然后化为有用的创造力。我们无法从自己说的话中学到什么,却能从“发问”和“聆听”中学到无穷的知识。
我通过跟各阶层的人士面谈了几百次以后才明白,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愈高,就愈懂得“鼓励别人说话”的艺术;地位愈低下的人反而喜欢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大人物都擅长“听”别人说话;小人物反而抢着“说话”给别人“听”。
请你注意这一点:各行各业的领导人物,花在请教别人说话的时间,比命令别人的时间更多。高级人员在决定一件事情以前,都会先问:“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给我一个建议好吗?”、“在这些情况下你会怎样?”以及“你对这件事会有什么反应?”
请你练习这种方法:领导人物如同制造各种决策的机器。
比方想要制造某种产品,一定需要原料。在决定各种决策以前,所需的原料就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各种想法和建议。
当然不可能奢望别人给你现成的方法,别人的想法只能帮助你点燃自己的火炬,以便加强自己的创造力。
有一次,我以主任讲师的身份参加一个经营管理的研讨会,该研讨会有12个会期,每次聚会的高潮是由一个经营者所主持的15分钟的讨论,主题是:“我怎样解决最困难的管理问题?”
第九次会议中的主持人是一家奶品公司的副董事长,他的做法别出心裁。他根本没有提到如何解决问题,只宣布他的题目是:“公开征求:帮助解决我最困难的管理问题。”他扼要地解释他的问题,然后征求各种可行的解决办法。他还带了一个熟练的速记员,一字不漏地记下各种意见。
散会以后我又碰到他,寒暄时我先恭维他那种非常别致的方法。他当时说:“这次聚会有几个人很出色,我很想从中吸取一点意见。说不定某个人的想法会提供我解决‘困难’的线索。”
请注意:这位经营者提出他的问题以前,就开始倾听别人的意见了。这样做真的会得到许多资料,而且由于大家都有机会讨论,对别的听众也有好处。
(6)把握投资良机有一个油漆制造公司的会计,告诉我他的一项非常成功的投机生意。当然,他这个灵感也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
“我对于房地产向来没有兴趣,”他说,“我已经当了好几年会计,一直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想改行。忽然有一天,有一个经营房地产的朋友约我参加房地产俱乐部所主办的午餐会。”
“当天的演说人是本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谈到20年后的一些问题,预料本市繁华区还会继续繁荣,并逐渐向四周的农地发展;他同时又预测‘精致农场’的需求会快速成长。这些农场只有2到5亩的面积,足够有一个游泳池、骑马场、花园,以及满足其他业余爱好所需要的一点空问。”
“他的话使人一惊,因为他所说的正是我想要的。后来我一连问了好几个朋友,他们也非常乐意。”
“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根据这个想法赚钱’。有一天我开车上班时,突然想到为什么不买大卖小呢?我自己已算出零卖的价格比整块土地的价格高出许多。”
“我在离市中心22里的地方找到一块荒地,面积是50亩,只卖8500美元而已,我立刻买下来了。”
“然后,我在地里种了好多松树,因为有一个房地产的朋友告诉我,现在大家都喜欢树木,而且越多越好。”
“我要顾客都知道这块土地几年以后会长满漂亮的松树。”
“后来,我又请了一个测量员把50亩土地分成10块。”
“这时我可以开始销售了。我收集到几份本市经理人员的名单,开始直接销售。我在信中指出,只要3000美元。即相当于一栋小公寓的价钱就可以买到这块地,并且同时指出它对于娱乐和健康方面的好处。”
“虽然我只在晚上和周末时间推销,不到6个礼拜,这10块土地统统卖出去了,收到3万美元。然而,全部费用,包括土地、广告、测量费以及别的开支,总共才花了10400美元而已。我一口气就赚了19600美元。”
“由于常常接近‘有识之士的各种创见’,我才能大赚一笔。如果当初我这个外行人没有涉及参加房地产俱乐部的午餐会,就永远也想不出这个计划了。”
惟有靠努力工作拯救自己
对许多人来说,“混日子”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以为这是工作者的一种权利。
混日子是一种暗中为害的重问题,它表现在以下方面:吃午饭时间自动加长、迟到早退、与同事闲聊一两分钟、谎称病假等。你也许认为这不是一件什么大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有许多人都存在这种投机和不现实的幻想,希望得到名利。就像伊索寓言中一只蝗虫所说:“全世界欠我吃喝。”
如果你花点时间,回顾一下前面我们讲的关于冲破人生难关的文章,就会注意到,我们已经作出了许多承诺:我们答应和你分享我们了解的一切成功之道;我们答应如果你花费时间找到你的特长,就掌握了一件重要的成功武器;我们答应如果你选定机会,并确立伟大目标,就会在一切比赛中领先。
但是,有一件事我们没有向你承诺,没有答应你成功之路将会一帆风顺,也未对你的生活作过什么承诺。因为就每一项巨大成就的实质而言,蕴藏在每个成功目标之中,都有一个由四个字母组成的不受欢迎的字work(工作)。
只有一个地方,成功出现于工作之前,那就是字典里。在字典中,按字母顺序,Success在work之前。你或许被证明一位智商七百的天才;也可能是当地某俱乐部的会长;也许你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但是,要想成功地迎接你的目标、实行你的计划、实现你的梦想,就必须到处去苦练。也就是要努力工作。
现在,我们知道这种劝告不合时宜,然而,如果你不给成功机器加入润滑油,你也没有一种新式的工作精神,那这台成功机器就会一直磨损,直到完全停止动作。这不仅影响我们的经济利益,还影响我们整个生活方式。
对许多人来说,“混日子”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以为这是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就业问题专家,罗伯特·哈夫,1982年在一篇“论工作中混日子”的文章中说过这样的话:“混日子”哈夫说,“实际上只会搞垮国家经济,‘盗窃时问’严重打击了国民生产力,他们造成商品成本及服务成本提高,同时还加速了通货膨胀。”
哈夫请312家公司的总经理评估他们的员工每周损失时间的总量,得出了这一结论。根据他们提供的数字,他提出,平均每个员工每周浪费4.3个小时。他用这个数据乘以每小时7.41美元,得出每周每个员工浪费掉31.86美元,这就是每个混日子的实际损耗.然后,哈夫用美国非农业、民营事业的员工总数乘上每个雇员混日子的损耗数字,得出一笔巨额款项——1200亿美元。
这笔费用超过了1981年全年中所有偷窃商店、诈骗及民营事业雇员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的总数。
混日子是一种暗中为害的严重问题,它表现在以下方面:午饭时间自动加长、迟到早退、与同事闲聊一两分钟、谎称病假等。你也许认为这不是一件什么大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其实是1200亿美元的窃盗案,而且阻止你实现你的目标和梦想。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你必须到可以实现目标的地方去,做实现目标必须做的事。也就是说,你必须努力工作。
我们喜欢“有压力”这句老话。据说从亚伯拉罕·林肯到赫伯特·胡佛每位总统都说过这句话,它究竟应当归功于谁,我们不能肯定。但是它仍然是我们对成功与苦干的看法最好的总结,同时正如下文所述:“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锲而不舍的精神:天才不能取代,有天才而失败的人比比皆是;聪明不能取代,聪明反被聪明误几乎已成为谚语;教育不能取代,世界上已经到处都是被抛弃者了;惟有锲而不舍与始终不渝才能无往不利。”
我们承认,生活中可能出现不劳而获的事。你可能接受一笔数目可观的金钱贿赂,可能赢得纽约百万美元彩票,可能与富有者结婚,可能碰上好运。但是考虑到这种机会的可能性很小,我们绝不会在星期一早晨的第一件事就计划做这类事。
因为,我们至今还未发现哪一种方法不用流汗水能获得成功,也从未听说任何人曾在这方面得意。对我们和任何人来说都明白: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人往往得力于努力工作。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仍存在这种投机和不现实的幻想,希望得到名利。就像伊索寓言中一只蝗虫所说:“全世界欠我喝。”
也许世界已经发生变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付出最的努力,不必出汗,一周只需工作五天或三十五个小时;也许,我们都应该得到宽裕的收入、一部小轿车、一所住宅、两三个孩子、周末能够悠闲自得地去打垒球、保龄球、足球和野餐。但是,对此我大为怀疑,因为它对我来说,这不算是成功。
我们认为成功不是悠游自在地做一个平庸之辈,不是上三十五年九晚五的班后,即隐居田园;成功也不是一种没有冒险、无忧无虑、不用流汗,同时只需付出最努力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