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秀小学生不可不读的精彩演讲词
15674200000028

第28章 学习演讲(5)

可是,我们的经济虽然进步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祖国还没有真正强盛起来。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听我摆出事实:大家最喜欢的电脑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到现在电脑的核心技术还是牢牢掌握在美国人的手里;智能机器人(会做饭、会按摩、会下棋、会聊天、会打仗等),它的研制技术我国远远比不上日本;载人航空技术我国比不上俄罗斯和美国;就连我们要坐的飞机也要向美国和法国购买。汽车也是奔驰的好,手机也是韩国三星的好。而这些都是高科技的东西,我国现在落后的就是高科技产品。

听爷爷说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呀,他们是饿着肚子上学的,饿着肚子放学的,饿着肚子睡觉的,所以他们的心思都放在挣钱买吃的,搞科技、搞发明的心思就少了。同学们,我们就不同了,我们一出生就有营养吃,以致营养过剩了。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所以我们有很多时间用来搞科技创新。

未来,我们的祖国能不能赶上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英国等世界强国,成为世界强国,振兴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关键是看我们这一代了。我们可不要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逛天河城和天河大厦,而要多到购书中心或者广州市图书馆去。去那里吃饭吗?不是,而是“吃”精神食粮。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玩游戏和QQ,而应该多看一些科技书籍。有哪些好书看?我提供几本书名给大家:《365个为什么》、《飞碟之谜》、《科学与探索》、《奥秘》。

我相信,台下的509位小朋友们30年后,有人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到时,我非常希望,你们当中有人能发明一种增跳鞋(不是增高鞋也不是减肥药),这种鞋名字不叫马小跳,而是“人一跳”。穿上这种鞋的人只要轻轻一跳,就可以跳出广州,跳到北京,甚至跳到月亮上去!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神奇的科学并不神秘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四(2)班的李薇薇,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科学的魅力。我发言的题目是——《神奇的科学并不神秘》。

原来,在我和我的伙伴儿们的心目中,“科学”是一门很神秘、很高深的学科。然而,当我们不知所措地到处找寻哪里才有科学的时候,路老师带着我们一起遨游太空,去拜访遥远的八大行星,哦!我们知道了,这就是科学;当我们坐在餐桌前,品尝着爸爸妈妈为我们提供的营养搭配均衡的美味佳肴时,我们知道了,这当中也有科学;当我们终于搞明白为什么颜色鲜艳的花朵香味却不是很浓时,我们体会到了科学的神奇;当我们每次翻开书本,看到书页里夹着的叶脉书签时,我们明白了,这就是借助科学的方法制作出来的。

同学们,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神六”载人到“神七”出舱再到奥运开幕式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这一切都是科学在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大家还记得科学节“科技发明小制作”比赛中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作品吗?这其实也是科学在我们同学中的萌芽。科学是一种智慧,伴我们共同成长;科学是一片蓝天,让我们尽情翱翔;科学是一片汪洋,让我们寻求知识的宝藏。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呢?我想,我们首先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同时,留心身边的小事,勤动脑、动手,多参加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平时,我们要多看科学书籍,开阔眼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从小爱科学,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一定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创造出新的奇迹。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寒假,牛年幸福安康!

为科学而献身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你们对陈景润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吧,但你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福建省。他的父亲是邮政局的职员,母亲是一个善良的劳动妇女。他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和姐姐,下有弟弟和妹妹。在小学里,他因身体弱小,总是受人欺侮,他觉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鸭,从不和同学交往,性格孤僻内向。但他学习很刻苦,上初中时,他更是爱上了数学,演算数学习题占去了他大部分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却成为他唯一的乐趣。高中三年级时,因交不起学费,他没有上学,在家自学。虽然高中没有毕业,但由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他以同等学力参加高考,走进了厦门大学,又因为成绩特别优异,国家又急需人才,他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北京某校当数学老师。后来他又调回厦门大学,专门研究数学。他精深地钻研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数论导引》,随后他又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

同学们!要懂得哥德巴赫猜想是怎么一回事,只需把我们小学三四年级里学过的数学再来复习一下,那些1、2、3、4、5,个、十、百、千、万的数字叫正整数,那些可以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剩下的那些数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如:2、3、5、7、11、13等,只能被1和它本身而不能被别的整数整除的数叫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能被别的整数整除的,这种数如2、6、8、9、12等,叫做合数。

1742年,有一个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发现,每一个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例如:6—3+3,24—11+13,2—1+1,4—1+3等。同学们听了,会想:这太容易了,谁不会算呢?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1+1=2吗?这就需要科学家给予证明。因为尚未经过证明,只能称之为猜想。哥德巴赫自己不能够证明它,就写信请教当时那位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帮助证明,一直到死,欧拉也不能证明它。从此,这成了一道世界难题,吸引了世界各国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多年来,多少数学家企图给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但都没有成功。而只有我们中国的科学家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证明了“1+2”。当时就像一颗璀璨的信号弹升上了数学的天空,震动了海内外数学界。

同学们!陈景润为了证明“1+2”,他废寝忘食,昼夜不舍,潜心思考,进行了大量的运算,一张又一张的运算稿纸,像漫天大雪似的飞舞,铺满了他的楼板。他一心一意地钻研这道世界名题!有一次,自己撞在树上,还问是谁撞了他。外国几位科学家为证明“1+3”使用了大型的高速电子计算机。而陈景润证明“1+2”却全靠自己运算,写出了厚达200多页的论文。由于他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刚步入晚年,就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

同学们!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让我们学习陈景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了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吧!

雏鹰飞向21世纪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日出日落,花开花落,岁月行色匆匆,转眼间,20世纪已经过去。静听时间的滴答声,我们仿佛感到21世纪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我们是20世纪的雏鹰,是21世纪的接班人。

21世纪会是什么样的呢?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会把21世纪描绘成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世界。在那里,清亮透澈的小溪“叮咚,叮咚”地唱着快乐的歌儿,草儿长得又细又嫩,还点缀着黄色、白色、紫色的花朵,像满天星斗。假如我是一位计算机专家,我会把21世纪设计在由一束束细如发丝、光亮透明的光纤构成的“高速公路”上。教师可以在屏幕上批改作业;学生可以选择最好的老师和图书馆,在家接受辅导;医生可以通过电脑屏幕给病人看病;科学家身在实验室,可以随时查看到他们想知道的数据、资料,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和他们进行交流,还可以为中国的能源、交通和环境问题提供新型的解决方法。假如我是一位工程师,我会把21世纪建设成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那里的科学技术很发达,虽然大多数都是由机器来工作的,但不再像以前黑烟滚滚,而是变得空气清新了,因为每台机器都安着一种体积小但作用非常大的装置,它可以将这些废气经过过滤,制成氧气排出去,使人们能呼吸到足够的氧气。假如我是一位医生,我要研制各种各样的药品和治疗办法,解决那些疑难病症。假如我是一位……

总之,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发达的世纪,我们要想主宰这个世纪,就必须学好知识和本领。

学好课堂上的知识,这是最重要的,只有把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好,才能更多地掌握新的知识。怎样才能学好课堂上的内容呢?一是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就弄懂;二是家庭作业一定要认真完成,因为家庭作业一般都是这一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可以温习一下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地把它们记在心里。另外,我们还要多看有益的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

我们不但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自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热爱劳动。现在,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让自己的孩子做家务活,说是怕影响学习。可他们是否想过,自己的孩子将来怎么办?他们不会劳动怎么生活?有的同学认为,劳动是大人们的事,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用不着参加劳动,长大后再说。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今天的我们在不远的将来都会成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我们都要热爱劳动,而热爱劳动,就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例如扫地、洗碗等,绝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要多参加大扫除和义务劳动,这样,既为学校创造了优美的环境,又培养了劳动习惯。只有这样,长大后才能去建设祖国,去迎接21世纪的风风雨雨。

21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努力学习,共同奔向美好的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