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盛宴
15674300000021

第21章 了解人生意义(3)

另外,我们对意志和意图在各种表情运动上有怎样的影响也作一考察。就我们所能判断的来说,仅有刚才提到的两三种表情运动,是通过个人后天习得而具有的。即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或模仿他人而在人一生中早期的时候,有意识地或刻意地去学习,之后使之成为一种习惯的表情运动,不过两三种罢了。至于其他大多数的表情运动,尤其是比较重要的表情运动,则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是天生就会的,亦即遗传。像这一类表情运动,岂可以说是因为其个体的意识而具有的?尽管如此,在我的第一原则中提到的所有表情运动,最初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有意识地进行的,即为了逃避某种危险,或为了逃脱某种困难,或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例如用牙齿作为武器来争斗的动物,当它感到愤怒时,会有把耳朵向后紧贴在头部的习惯,这个习惯毫无疑问,是从其祖先为了防止敌方咬破耳朵而有意地做出这个保护动作得来的。而不以牙齿为斗争武器的动物则不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愤怒。再比如我们人类自身,在平静地哭泣时,即不高声痛哭而是低声哭泣时,有使眼睛周围的肌肉收缩的习惯,这种习惯我们也可推断为,我们的祖先在幼小时因为叫喊而感觉眼球上方不舒服,为此而特地做此动作,结果遗传固定下来。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已经明白这都是当初有意为之的结果。但在这些事例及其他类似的事例中,究竟肌肉如何作用,我们不能认为比那些我们通常施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动作还更多地属于意识范畴。

由于反对原则而引起的表情运动,意识虽然与之相隔颇远而且间接,但亦曾经对其有所介入,这是很明确的。属于第三原则的各种运动,也是如此,这些运动在受到容易按照习惯路径传递的神经力的影响范围内,仍是从前曾经再三反复地受到意识的作用。这种间接地因为受到意识的作用产生的结果,往往因为习惯性的反应和其他因素而与由于兴奋从脑脊髓直接产生的结果,复杂地结合在一起。在强烈情绪的影响下,认为像毛发倒竖这样的严重的无意识行为,也是受到所谓意识力间接的神秘影响,这也是有可能的。

同一种族单个的个体,借助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极为重要的。而言语的能力,却大大受到颜面及身体上的表情动作的影响。据我所知,还没有确信“任何肌肉都仅仅是因为表情而变得发达,或仅是因为表情而发生变化”的任何根据。发出种种表情时的发音器官似乎有一部分例外,但从其他方面来说,正像我想要说明白的那样,这些器官最初确是因为性的目的而发达起来的,即雌雄双方为了相互吸引或是召唤异性而逐步发达。再比如聋子盲人使用的一些体态语和手势,即使现在作为对表情手段有帮助的任何遗传的动作,我们也不能发现确信其最初因为某种目的而做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动作的根据。反之,所有一切真的表情运动或遗传的表情运动,则似乎是有一些自然的、独立的起源,而一旦该运动在后天获得,就会作为交际手段被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用。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纵然是婴儿,在极力哭叫的时候,也知道他们的喊叫可以缓和苦痛,因而有意地施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有人为了表示惊讶而故意扬眉,为了表示满足和默认而发出微笑。人们还往往为了某种目的而夸大自己的行为、体态。所以表示惊愕,则出两手,叉开手指,高举至头上;表示无能为力,就耸耸肩,这种运动的倾向,会因为有意地再三地反复施行而大为加强,结果通常是使之遗传的。

在本书的通篇中,就如何正确使用意志、意识、意图这些词语,我一度感到颇有些困难。最初最有意的动作,忽而又成为习惯的动作,最后又成为遗传的动作,再后来虽然回到意志上来,但仍有一贯照旧的,这些动作虽然经常是表示精神状态,但结果并非当初的本意。大概是因为这些运动最初有某些直接用途或曾经对感觉器官的兴奋状态有着间接影响。虽然幼儿表示想要食物时,会有含有此意图的本能的哭叫,但其面部所表现出的极为明显的哀怜的表情,却并无此意图或愿望。并且如前所述,人类表示出的若干种最有特征的表情,都是因为叫喊作用而衍生出来的……

现在人类表现出的种种表情运动,究竟是我们的祖先什么时代开始获得的?要想明了这一点,恐怕只会白费劲地去想,不过思考本身倒也是个有趣的过程。以下将要提及的各点,至少足以令大家回想起本书所述大意的若干重要之处。

出声的笑表示愉快或享乐,乃是我们的祖先在成为人之前就已实际做出过的表情,这一点可以深信无疑。有许多种猿猴在快乐时会发出明显类似于我们的笑声的声音,但常常伴有口角向上后方拽缩,腭唇振动以及两颊起皱,甚至可以看到其眼睛光彩焕发。

我们也可推定恐怖也是在极远古的时代即会用像现在一样的表情表示出来。如发抖、毛发竖起、出冷汗、脸色发白、睁大两眼、大部分肌肉松懈、全身缩成一团、站立不稳。

非常苦恼时,从一开始便会使人不停地呻吟,扭动躯体,牙齿相碰。但我们的祖先,直到他们获得类似于我们的循环器官、呼吸器官、眼部肌肉为止,尚不能表示伴有呻吟叫唤等显著的脸部表情运动。眼泪的产生是因为眼睑的痉挛收缩引起的反射作用发生及叫唤时皮肤充血。所以可以知道涕哭的发生,当属于我们人类发展史的后期。这与我们最为相似的类人猿不会流泪恰好一致。但此处仍有一点需要注意,即与人类无密切关系的一些猿类,也会像哭一样流泪,这习惯可能是与人类同一属中的一个亚属在很早以前就具备的能力,悲哀或是伤痛时,绝不会像我们一样皱眉或是眼角下拽。所以悲哀以及忧虑的表情,的确是人类独具的表情。

愤怒,在极远古的时代是表示遭到胁迫后的狂暴体态,皮肤变红,眼睛发红也可能同时出现,但肯定不是会用蹙额来表示。大概蹙额这种习惯是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的。即幼儿期感到痛苦愤怒以及困难而想要发出叫唤时,眼轮匝肌和眼睛周围的肌肉首先会有所收缩,一方面蹙额可以作为一种对困难的遮掩,另一方面蹙额对眼睛有所益处,因为这两个原因,后代便获得了这种能力。猿猴在炫目的阳光下不会蹙额,足可以证明蹙额的遮掩作用,在人类未曾完全直立行走时,还没有成为习惯。我们的远祖先在暴怒时,会有露出牙齿的动作,比人类露牙齿的动作更自由。虽然人类激怒之时,会尽力表现出咬牙切齿的动作?但仍不及其远祖。并且人类远祖在不高兴及失望的时候,会动用他们的嘴唇,状如撅嘴,其突出程度比儿童都要厉害,甚至比现在尚存的野蛮民族的儿童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我们感到是真实的,无虚假。

我们的远祖表露愤慨或中等程度的愤怒时,便会抬起头,展开胸膛,耸起肩膀,握住拳头,形成了人类普通的行走和直立姿态,并且知晓了用拳或棍棒争斗之后的技能。自此同一原因,惊愕也从未在哪种时刻用张开手掌,伸展五指,高举两腕来表示出。根据猿猴的动作来判断,也可以了解到惊愕也从未用张大口嘴来表示,而且眼睛好似张开,眉毛好似弯曲。厌恶之表示果然就如我根据这种表情的起源所得到的见解一样,即我们的祖先有从胃脏有意识地并且急速地排出可厌的食物的能力,而且曾经那些会使用这种能力的远祖们,如果这种见解是正确的,那么应当从很早的时代起,就会用类似呕吐的嘴角运动来表示……

身体和脸上的各种表情及运动,无论它们起源于什么,对于我们人类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表情或运动在母亲与婴儿的最初交流中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比如用微笑鼓励婴儿的正确行为或用皱眉告诫婴儿不要再干淘气的事。不仅如此,在成人之间,我们会通过别人的表情获得同情,别人可以借助表情分担我们的痛苦,感染分享我们的欢乐。而且,表情及运动可以增加我们语言的表现力。语言有时会显得矫造虚伪,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有不容置疑的效用。所谓的相面术,无论它含有多大的科学性,它的依据正如哈列尔所说,种种不同之人,根据它们不同的性格常常使用不同的表情,而常做出这种表情的肌肉将逐渐发达,由于它们经常性的收缩而引起脸上繁密、深浅不同的皱纹。于是,人的情绪通过脸部的特征自然流露出来,并且反过来更增强了这种情绪。脸部特征不明显的人,情绪平和;脸部肌肉紧张激动的人,情绪波动。设法抑制住脸上恐惧表情的人,正在经历着恐怖的事情;被悲伤哀恸牢牢控制的人,他的脸上肯定表现出绝望的神情。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人的情绪与其外部表现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引起的,另一方面则直接根源于人的生理作用(其作用来自心脏及脑髓)。

通过研究表情,已在某种程度上确定了人类从低等动物衍生而来的结论,并且支持了不同人种之间种属的统一性这一观点,这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了,但在我看来,这种确定可能没有多大必要。被称为“情绪的言语”的表情,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我们已经知道了。对我们人类所蓄养的动物以及我们周围人脸上的时时刻刻见到的种种表情,如果探本索源或是就其起源去理解,就会大有趣味。就这许多理由,可以由我们做个结论,这个问题,因为已经受到众多卓越的观察家的注意而显得颇有价值,尤其是自从几个颇有才能的生理学者也接受了这些学说,它就更为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