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效能人士的习惯全集
15678100000006

第6章 习惯的期待:相信自己能打出一片天下(3)

是的,事情追求完美,都要拼命做好,这表面上看确是一种好事,但它却会使你自己陷入一种生活的瘫痪。在日常生活中,你确实可以找到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想拼命地去做好。但大多数情况下,尽力做好、或仅仅是好好地做这种心理本身便是阻碍你做事的障碍。不要让尽善尽美主义妨碍你参加愉快的活动,而仅仅成为一个旁观者。你可以试着将“尽力做好”改成“努力去做”。

从某种程度上讲,尽善尽美主义意味着惰性。我们经常听到有的人在说,我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得最好。但试想一下,如果你做都不做,怎么做得最好?如果你总是在为自己制订一些尽善尽美的标准,那么你便不会去尝试任何事情,也不会有多大作为,因为尽善尽美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之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事事尽善尽美。因此,如果你已经身为人之父母,就不应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任何方面都去努力做得最好,因为这种要求会使小孩子产生精神瘫痪和怨恨情绪。相反,你可以和孩子们谈谈他们似乎最喜欢的那些事情,并可鼓励他们把这些努力(而不是“做得最好”)做好。至于其他活动,“做”比“做得最好”更为重要。

你可以教孩子尝试许多事情,但不一定要求他们做得最好。例如,你可以教小孩子排球,而不是让他们站在一旁说“我不会”,当然,你并不一定想让孩子夺得排球冠军。只要孩子喜欢,就应鼓励他们去滑雪、唱歌、画画、跳舞等等,而不应仅仅因为他们可能做不好某件事就不让他们去做。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但不要让他们永无止境地去竞争、争强好胜,试图将每件事都做得最好。相反,你应该在孩子们所喜欢和重视的那些方面多多培养他们的自尊、自豪与兴趣。

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往往将自我价值与其成败等同起来。因此,他们会避开那些自己不会做或做得不好的活动。更为危险的是,他们可能会养成一种自卑、寻求赞许、内疚等心理,这些都是由于自我摒弃心理而产生的所有个性误区。

许多人总是将自己的价值与事业成败等同起来,但很少有人会感到自己确实很有价值,就拿最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来说,如果他以某项工作的成败来衡量其自我价值,那么他在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就会认输,就会宣布自己是个失败的发明者,并停止自己那些被他人视为疯者所想的发明计划。然而,他没有认输。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激励人们去努力、去探索。如果我们从失败中找到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方向,或者从失败的经历中获得了某些经验教训,这也是一种成功。

无数事实已经表明,没有失败,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去赞赏成功,而批评失败,我们已经学会将成功视为惟一可以接受的衡量标准,我们往往避免进行可能会失败的活动。因此,惧怕未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害怕失败。人们往往不做没有成功把握的任何事情。这样,害怕失败意味着既惧怕未知,也惧怕由于没有“尽力做好”引起的别人对你的不利看法。

如果你的脑海中存有失败的思想,我将要对你提出这样的忠告,赶紧把它驱逐掉,因为失败的想法势必招致失败!现在不妨让我讲述某些人的成功故事,以印证这个哲理,同是让我们参考他们曾运用过的技术和方法。如果你能以慎重的态度去思考、研究这些案例,同时让自己的想法如同这些人般积极,那么你将能克服那些看来势必导致失败的困难。

首先,我希望你不要成为下例中的“一言居士”。

在某公司,有一位绰号为“一言居士”的人,每逢公司作出决议的时候,这位一言居士必然高谈阔论,以那些似是而非的论点持反对意见,这就是他的坏习惯,也是他之所以获得“一言居士”绰号的由来。但是有一回,在偶然的经历中,他却受到相当深切的教诲,并使得他一改以往的心态和作风。事情发生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次,公司方面面临一项重要的经营决策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一项极其成功的希望,但却需要花费相当大的资金,且风险性高得近乎孤注一掷的买卖。公司的经营者为此伤透脑筋、举棋不定。在讨论此决议时,一言居士依然以他一贯的作风,摆出学者的姿态开口说道:“暂且稍安勿躁,让我们先来考虑其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吧!”

此时,有一位素来沉默寡言,却以出众的才能、业绩,及不屈不挠的个性深受同事们欢迎及尊敬的人,以断然的口吻开口说话了。

“你为何总强调障碍、困难,并以它来代替成功的可能性呢?”他如此问道。

“因为……”一言居士回答,“凡事都应该做最坏的打算,并应考虑现实的问题。而在这项计划中存有若干障碍的确是事实。请问你要以如何的态度面对这些障碍呢?”

那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你是说,要以何种态度去应对这些难题吗?不用说,当然是要把它们彻底加以去除,并让它们从现实中消失。”

一言居士反驳道:“这件事恐怕是知易行难!不像你说的那么轻松简单!你刚才说要将它们消除、忘掉,是不是你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我想,除了你之外,我们是没有这种能耐的。”那人从容不迫地接着回答这个问题,脸上还不时浮现出微笑。“我可以这样告诉你———我从来没有看过以充分的信念和勇气努力去克服障碍,而尚有克服不了的。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该如何做才能办到,我现在就可以展示给你看……”他这么表示。然后,他从口袋中取出皮夹,在透明夹层中,夹有一张上头写着字的卡片。他把皮夹推向位于另一端的桌缘,并对一言居士说道:“请你读一读它吧!那就是我的方法,是我从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所得。”

一言居士拿出皮夹,以疑惑而好奇的神情默读着。

“请大声地读出来吧!”那人说道。

一言居士以半信半疑的声音慢慢读出如下:“虔诚的信仰给了我无比的力量,凡事都能做。”

那个人把皮夹收回,放入口袋中,同时表示,“我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也遭遇过相当多的困难,那句话的的确确具有实际上的力量。运用了它,任何障碍都能消除。”他带着肯定的口吻说道。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而他的积极态度,以及他那勇于克服困难而备受瞩目的事实,使得大家对他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于是再也没有人说消极的话了。后来,这句话也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作用。他们将这句话纳入心中,并付诸实行。尽管现实中存有无数的困难和危险,但是他们依然成功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体而言,这人所使用的方法乃是依据“不要惧怕障碍”这项真理。因此,面对障碍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站起来反抗它!不要因它而抱怨,更不要被它所压制。一旦你直接面对困难,克服障碍,你将发现,原来它不过只有你一半的力量而已!

15以强烈的使命感迎接挑战

心动为习惯的忠告十五

你的梦想中必须含有某种能激励你自我拓展,自我要求的要素,而这些要素也会帮助你不断成长,改变,进步。实际上,我们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是用强烈的使命感迎接一个一个挑战。

你对自己人生的使命感,会使你逃脱安逸的环境、迎接挑战。

如果你一直安于现状,终将会感到失望及不满。为什么?因为你害怕———害怕失败、害怕丢失、害怕被拒绝,害怕正是你安于现状的主要原因。害怕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它使你退缩不前、失去勇气、自我封闭,而这些畏缩、胆怯、封闭的现象,会使你感到越来越不满。

你也许会说你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或者你真的这么想),但是如果你没有成长、不追求挑战、不去冒险,我不相信你可以真的感到满足。在你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角落呐喊着:我需要更多、更新、更好的事物,它或许被层层的失败、贬损、侮辱、拒绝和消极的想法所覆盖,但这种希望自己进步的渴求一定在你心中。

相反地,一个勇敢前进、不断接触、追求、学习新事物的人,即使他目前尚未达到目标、或成就不大,但是他一定对自己的人生非常满意,因为他的人生有方向、有情感、有成长。这使他觉得满足而有收获,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

如果你可以轻易地依据自己现有的能力达成目标,而没有学习到新的事物、没有改变、没有成长,也没有做什么尝试性的冒险,那么你的这个选择就称不上“使命”,你只不过是抓住摆在眼前的机会而已。

你的使命永远在你的前方,当你追求自己的使命时,它也会获得发展与长成。但你永远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完成它,它永远在前方召唤你,促使你迎向挑战,引导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你所选择的目标是你现在一出门,马上就可以买到或做到的,那么这并不算一项挑战,它或许是一种机会,但绝对不是你的使命或梦想。

你的梦想中必须含有某种能激励你自我拓展、自我要求的要素,而这些要素也会帮助你不断成长、改变、进步。

一个真正的梦想必定充满挑战性,正因为它具有挑战性,又是由你自己所选择的,所以你一定会积极地想完成它。换句话说,你的使命不仅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激励你的原动力。

本篇精要

□有些很小的事,也许你觉得没有多大意思,也要列举出来,希望你把自己会起消极作用的东西彻底破除掉,然后你便能够积极一些。

□如果一个人在做了错事之后,却没有内疚的感觉,他就不能辨别是非,或者不了解那些行为的是非标准。

□只有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有你才能把握自己的心态,而你的心态塑造着自己的未来,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

□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人绝不是一个懦夫。他所坚持的原则是,不断地将弱点转化为力量。

□林肯曾经说过,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决心想获得某种幸福,那么他就能得到这种幸福。其实,人与人之间本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

□如果你确实希望摆脱各种病态行为,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并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你确实希望精神愉快,你就必须像完成任何一项艰巨任务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摒弃迄今为止所养成的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