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居家自疗手册
15678900000039

第39章 高血压的自然疗法——敷贴疗法

敷贴疗法俗称“外敷法”,和中医的其他治疗方法一样,也是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它是将中草药(单方或复方)及其制剂(散、膏等)敷贴在特定的体表部位,通过局部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自身的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中医常见的自然疗法之一。

1.敷贴疗法与高血压病

敷贴疗法的降压机制及作用主要体为:

2.敷贴疗法的常用剂型及方法

(1)敷贴疗法常用的剂型

散剂:将药物碾成极细的粉末,将其直接涂在穴位上,或用水调和成团贴敷,用纱布固定。

糊剂:在散剂中加入赋形剂后调成糊状,敷涂在穴位上,盖上纱布固定。

饼剂:将药物碾成细末过筛后,加入适量面粉拌匀,压成饼状,放火上蒸30分钟,待凉后敷贴于穴位。

丸剂:将药物研成细末,加入赋形剂后制成圆形固体剂型。

膏剂:又可分为软膏和硬膏两种。

(2)敷贴疗法常用的赋形剂

姜、醋、水、酒、盐水,作为赋形剂易于渗透。

蜂蜜,作为赋形剂有“天然促药物吸收剂”之称。

鸡蛋清,作为赋形剂可使药效释放加快。

植物油、凡士林,作为赋形剂,穿透性好,可与药末调成膏状外敷。

(3)常用的敷贴方法

脐部敷贴法。脐部敷贴法,是将药物敷置于肚脐眼(神阙穴)或脐部,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目前采用此法治疗高血压,已被临床实践证明有很好的疗效。

足部敷贴法。足部敷贴法,是将药物敷于足心或涌泉穴,通过药物的渗透,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临床观察,足敷法对1、2期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穴位敷贴法。穴位敷贴法,即将膏药敷贴在有助于降压作用穴位上的外治方法。

3.敷贴疗法的降压验方

(1)双仁粉敷脐降压法

组成:桃仁、杏仁各2克,心痛定2片,蜂蜜适量。

用法:将桃仁、杏仁、心痛定共研成细末,用蜂蜜调成膏,敷于脐部,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用药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所有高血压1、2期患者。

(2)牛藤川芎敷脐法

组成:怀牛膝、川芎、三棱各50克。

用法:将怀牛膝、川芎、三棱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5~10克,患者取仰卧位,将神阙穴及其周围用75%的酒精擦拭干净,将药敷于神阙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5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引火下行,活血止痛。适用于各种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尤其对淤血阻络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适用。

(3)蒜调茱萸敷足法

组成:大蒜10克,吴茱萸10克。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与捣烂后的大蒜调成膏状,临睡前外敷于双足涌泉穴上,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次日晨起取下。每3日敷药1次。

功效:解毒,除湿,降压。适用于脾虚肝旺型、痰浊内蕴型的高血压患者。

(4)生姜凋膏敷足法

组成:生姜150克,蓖麻仁50克,吴茱萸、附子各20克,冰片10克。

用法:将生姜和蓖麻仁捣烂混合如泥,将吴茱萸和附子研为细末,然后将药末、冰片加入药泥中,共调成膏状。每晚睡前敷贴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次日晨起取下。一般7次为1个疗程,连敷3~4个疗程。

功效:清上温下,止痛降压,适用于各种证型的高血压患者。

(5)醋调附子敷足法

组成:附子2克,天南星3克,米醋适量。

用法:将附子和天南星共研为细末,混匀,用米醋调成糊状,睡前分敷于两足涌泉穴,用纱布包好,胶布固定,次日晨起取下。一般每日敷贴1次,6次为1个疗程。

功效:引热下行,祛风散寒,止痛降压,适用于各种证型的高血压患者。

(6)盐附子蛋清敷足法

组成:盐附子、生地黄各30克,鸡蛋清少许。

用法:将盐附子和生地黄捣烂混匀,用鸡蛋清调成糊状,于每晚睡前敷贴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次日晨起取下。6次为1个疗程。

功效:引火下行,清热降压,适用于各种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对兼有脚部麻木者尤为适宜。

健康知道储备库

高血压患者在采用敷贴疗法时,应注意外敷药与内服药一样,应根据病情辨证选药。在采用穴位敷药时,应注意所取的穴位不宜过多,通常以涌泉穴和神阙穴为主要施治穴位。同时,在采用敷贴疗法时,应配合其他综合疗法共同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