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升职要懂博弈学
15684300000014

第14章 从肢体语言了解别人的心理(2)

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体现着一个人的追求和志向。任何一个人,一旦进入了自己希望进入的角色,就会为了保住这个角色而多多少少地带点“装扮相”,只有那些处在一般人中的人才,他们既无失去角色的担心,又不刻意寻觅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们一切言行都比较质朴自然。管理者若能在一个人才毫无装扮的情况下透视出他的“真迹”,而且这种“真迹”又包含和表现出某种可贵之处,那么大胆启用这种人才,十有八九是可靠的。

3.析其能辨其才华

潜在的人才虽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有的甚至处在成才的初始时期,但既是人才,就必然具有人才的先天素质。或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略,或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可贵品格,总之,既是人才,就必然有不同常人之处,否则就称不上人才。一位善识人才的“伯乐”,正是要在“千里马”无处施展腿脚之时识别出它与一般马匹的不同,若是“千里马”早已在驰骋腾越之中显出英姿,又何须“伯乐”识别。

4.闻其誉察其品行

善识人才者,应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受“语浪言潮”所左右。对于已成名的人才,不跟在吹捧赞扬声的后面唱赞歌,反而应多听一听负面意见;对于未成名的潜在的人才所受到的赞誉,则应留心在意。这是因为,人们大多有“马太效应”心理,人云亦云者居多,大家说好,说好的人越发多起来,大家说孬,说孬的人也会随波逐流。当人才处在潜伏阶段,“马太效应”对他毫不相干。再者,人们对他吹捧没有好处可得。所以,人们对潜在的人才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用人者如果听到大家对一位普通人进行赞扬时一定要引起注意。

五、如何识别虚伪的面目

在办公事里,很多人为了争夺利益不惜以出卖同事或是陷害别人为手段,这样的人为了自己可以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我们通常把这种人叫做“小人”。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因为得罪小人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逃避的危害,同小人一起办事若处理不好,常常要吃亏。所以,我们要学习识别工作中身边的小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引火烧身。

但是,“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更不会在脸上写上“小人”两字,有些小人甚至还长得既帅又漂亮,有口才也有真才,一副“大将之才”的样子。

不过,小人还是可以从其行为中分辨出来的。从总体上来说,小人就是那些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所以他们的言行有以下的特点:

1.造谣生事

他们的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是以此为乐。为了获得老板的青睐,打击对手,这些小人会想办法造谣,给对手的名声带来不好的影响。

2.挑拨离间

为达到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去挑拨同事间的感情,制造他们之间的不和,好从中取利。

3.阿谀奉承

这种人虽不一定是小人,但这种人很容易因得上司所宠,而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则很有杀伤力。很多人喜欢向老板打小报告,或是背后说其他同事的坏话,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坏话会得到老板或是同事的信任,但是有时也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4.阳奉阴违

这种行为代表他们这种人的办事风格,因此他对你也可能表里不一。也许,表面上他和你的关系很好,但是暗地里却给你“使绊子”、穿小鞋,对于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戳穿他的真面目,让他无处藏身。

5.趋炎附势

职场上有很多喜欢拍马屁的人,他们对于领导一贯采取奉承的方式,并不是因为领导的个人魅力,而是他们手里的“生杀大权”。如果领导失去了权力,他们就会改变自己的方向,寻找新的目标。总之是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

6.落井下石

落井下石的小人是最令人憎恨的行为,你如果不小心掉进井里,他会往井里扔几块石头,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

7.推卸责任

有的人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背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更不可深交,所以,我们要认清他们的真面目,以防掉入他们的陷阱。

事实上,小人的特点并不只这些,总而言之,凡是不讲法、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人都带有小人的性格。

我们认识了“小人”的真实面目,就要时刻提防他,认真处理好和“小人”的处事原则。我们和“小人”办事应讲究以下几个原则:

1.不得罪

一般来说,小人比“君子”敏感,心理也较为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们,尤其不要为了“正义”而去揭发他们,那只会害了你自己!自古以来,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因此小人为恶,让有力量的人去处理吧。

2.保持距离

别和小人们过度亲近,保持淡淡的同事关系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疏远,好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的,否则他们会这样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你就要倒霉了。

3.小心说话

说些“今天天气很好”的话就可以了,如果谈了别人的隐私,谈了他人的不是,或是发了某些牢骚不平,这些话绝对会变成他们兴风作浪和有整你的资料。

4.不要有利益瓜葛

利益是那些小人孜孜以求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利益,所以千万不要和他们扯上利益瓜葛。小人常成群结党,霸占利益,形成势力,你千万不要靠他们来获得利益,因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们必会要求相应的回报,甚至黏着你就不放,想脱身都难。

5.吃些小亏

小人有时也会因无心之过而伤害了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因为你找他们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

六、从行为举止看透同事的心理

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能够反映他当时的态度。行为举止很多时候是群体里普通倾向的指向器。人们在职场活动中,因为文化背景不一样,言谈举止往往也不一样的。

我们不仅可以从一个人的笑容识别其话语的真实性,更可以通过其肢体动作看出他当时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无论一个人的掩饰技巧多么高明,他的肢体都会“出卖”他的真实意图。因此,善于观察的人,光看一个人的动作,就可以断定对方是不是在说谎。

行为心理学家戴斯蒙?莫里斯博士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研究人员把护士作为测验对象,要她们有意地对病人谎报病情。通过录像观察,这些护士在说谎话时,比平常实话实说时使用了更多的用手掩饰嘴部的动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手遮嘴的动作是明显说谎的特征。

当你的同事或是上司与你说话时,不自觉地时常出现用手护着嘴的动作。这就要对于他说话的真实性进行分析。这时候,如果他以前没有这样的小毛病,那么就会判断这个同事做出这样动作的时候,是在说谎或是考虑如何编造谎言。一般认为,只有一个人心口不一的时候,才会下意识地用手护着嘴。

同时,美国另一位行为学家劳尔也在人们在日常行为的基础上,研究他们心理的变化。劳尔曾专门对应聘面试人员的现场表现做过全方位的观察和调查。结果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我把一次应聘面试的场景录了像,在回放录像时,其中一位应聘者在被问了一个问题后,突然用手遮嘴而且连带摸鼻子。在这之前,这位应聘者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姿势,外套敞着,两手摆放自然,而且在回答问题时身体前倾,从以上的体态中,根本看不出有负面的语言信息。所以,起初我们以为他的这一动作可能是面部有不适感的一种本能反应。因为通过继续观察,在回答完那一问题后,他又恢复到开放的姿势。事后我找到了那位应聘者,问他在回答那个问题时,自己的手部动作自己意识到了吗?是正巧鼻子部分有不适的感觉吗?他说自己是下意识的,当时鼻子并没有不适的感觉,只是面对主考官的那个问题,一时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正面的,一种是负面的。正当他在想负面答案以及对方的可能反应时,就控制不住地用手遮嘴和摸鼻子。后来决定正面回答时,手自觉离开了脸部,又回到了开放的姿势。”

通过劳尔的实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人们内心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时,就会下意识地摸自己的鼻梁,并企图掩饰自己内心的弱点。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的交流时是一个人最纯洁、最真诚的方式。

当然,眼睛也是人们真实情感流露的地方。我们要识别同事的真实目的,以及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他的眼睛。说谎的人,他的眼睛会不自觉的看向别处,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同时,有人也会用揉眼睛来掩饰心中的忐忑和不安。

有研究表明,当人们说话和自己的真实意图有差异时,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就会不自觉地伸手去抓。当你发现同事出现这种现象时,就说明他的话语与事实不符。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同事行为举止渗透出来的秘密。当你一个人口头上向你传递的是一种正面信息,但是他的体态语言则传递着一种负面信息,你就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了。

总之,在职场上,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表现出一些平时不多见的举止,这些都是他们非真实意图的体现,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只有看清、看透,才会识别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虚伪的“小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职场上立足,并发展自己的事业。

七、听出上司的话外音

有“太阳王”美誉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平日喜欢作诗自娱。有一次他作了一首情诗,左看右看总觉得不是很好,这时,刚好元帅格拉蒙来晋见,于是他就将这首诗交给元帅。

他对元帅说:“格拉蒙,我觉得这首情诗写得不好,你认为如何呢?”

格拉蒙很快地看了看这首诗说:“诚如陛下所说的,这首诗简直糟透了。”

路易十四一听,扯着嘴角笑了笑说:“作这首诗的人一定是个笨蛋。”

“是啊!绝对是个笨蛋。”格拉蒙在一边附和。

路易十四正了脸色慢慢地说:“噢!谢谢你,其实这个笨蛋就是我。”

大元帅一听脸色大变,马上红着脸说:“陛……陛下,让我再看一遍。

我刚才只是随便瞧,没有仔细看。”

很多人也许会有这样相似的经历,有时因为没有听出上司的画外音,而误解了上司的真实意图,从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你遇到的是心胸比较宽广的上司,也许还可以“逢凶化吉”,相反,如果你遇到的是心眼比较小的上司,那么你的职场生涯就会有很大的障碍。

一般来讲,作为上司都有一定的骄傲心理或是优越性,想在下属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或是炫耀自己,但是,有时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不好在下属面前直说,所以会才采取谦虚、隐晦的方式。这时,作为下属千万不可轻易就把上司的话当真,一定要听出话外之音。倾听上司说话,一定要采取谦恭的态度,不要随意地插话,更不要嘲笑或是贬低上司。我们在听上司发表意见时,要采取崇敬的态度,向他学习的姿态,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作为领导的优越感,表现自己的长处。这不失为一种博得上司欢心的好方法。

一般来说,因为身份特殊,上司都有好为人师的习惯,不管自己在不在行,都喜欢对手下指点一番,以表示自己的特别。碰到这种上司,闭上嘴巴,竖起耳朵是比较明智的。即使上司说得不对,你也千万别表现自己的小聪明,那只能是引火烧身。相反,你闭着嘴巴乖乖地听,对他就是一种无声的赞美。告诉他,他是个很出色的上司,你对他很佩服。

倾听上级的话,可以认识到他的为人,摸透他的性格脾气。有的上司,缺乏真才实学,但喜欢用自己貌似丰富的阅历来向下属炫耀,夸夸其谈,大话连篇,这样的领导一般表现欲都特别的强烈,但却是外强中干。

把握好自己的尺寸,做一个好下属是十分容易的事情,那就是六字诀:

“多动耳,少动口。”

李强刚换到一家公司,第一天就在上司的唾沫中游了新马泰。

中午吃饭后的闲暇时间,大家在聊天,这时上司也来加入大家,上司十分激动地问大家“你们有谁出国旅游过吗?”

“还没有。”李强颇有心机,知道话中有话,不失时机地说道:“主任一定到过很多地方了?”

这句话好像是激起了上司的兴趣,“多不敢讲,这些年来因为工作关系去了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开始上司还适当地谦虚一番,但是随后就渐渐地进入了状态,在众人面前大谈特谈,自己在国外的一些见闻和趣事。于是这天下午,李强和同事们“兴趣阑珊”地跟着上司游遍了世界的多半个国家。事后,李强才体会到其实上司的开场白实际上就是想向大家炫耀自己的见多识广,幸亏自己没有随意地插话。面对这样的上司,最好的办法就是倾听,在适当的时间再附和几句。

八、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眼睛是流露一个人真实情感的器官,一个人无论是喜欢或是讨厌某人都会通过眼睛表现出来。眼神的交流也是人际交往中一项比较常用和最有用的方式。

在职场中,你和老板相处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言语上,有时眼睛的交流也很重要。如果老板看你的眼神比较慈祥、温和,那么代表他对你的行为或是成绩比较满意;如果老板用严厉的眼神看着你,说明你要改进自己的行为;如果在公众场合,老板和其他同事都有眼神的交流,唯独不看你,那么你就要小心了。批评也是重视的一种体现,如果上司对你已经到了无视的程度,那么你可能会更糟糕。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某广告公司品牌策划人员李延就碰到这样的事。去年底,由于业务量大,职员们的工作相当紧张。李延也投入到了这场紧张的战斗中去了。一天清晨,老总突然召集大家开会。办公室里,老总对每一个进门的职员都点头示意。唯独当李延进门时,老总却将头扭了过去。李延立即暗叫不妙,心想老总对我有成见了。会议上,老总提出了一两个问题后,就保持沉默,弄得大家都紧张兮兮的。直到半个小时后,老总才将目光尖锐地扫在李延脸上。“我对李延提出严厉批评。你知道吗?你昨天的品牌策划书竟连人家公司的名字都给写错了,今天对方发传真过来了,说对我们的能力表示怀疑。”

李延这时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是他还是比较庆幸,至少老板没有忽视自己的存在,于是,自己更加努力的工作,在老板面前表现最出色的自己。随后,渐渐的老板看他的眼神慢慢的不再冷漠,变得温和、赞许。最后,李延心里开始觉得自己“重新”获得了老板的重视。

所以说,虽然人们都说老板的心思是最难以琢磨的,下属和员工很难猜透。但是,心理学家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目光中含有的感情是不能掩饰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眼神中含有高兴、悲伤、憎恨、讨厌等感情或是情绪。只要我们多加以观察就一定会一眼看老板的心思。

行为学家认为:一个人瞳孔的变化可以表示很多的感情,如当瞳孔缩小时,人的眼睛就会露出刺人的目光来表示反感和仇恨;而瞳孔放大,睁大眼睛,则表示具有同情心和怀有极大的兴趣,还可以表明赞同和好感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