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曾巩散文
15685100000010

第10章 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

【题解】

这篇为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写的序,除了表达殷殷惜别之情外,根本上是对钱纯老的处境鸣不平。钱氏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学问,作者公开表示,他“宜在天子左右,与访问,任献纳”,而不该去“川穷、山阴”之地,并在结尾处点明“以发明士大夫之公论”。文中虽说知婺州是钱氏自请,而过中隐曲,明眼人一见便知。

文章主旨明白而写得含而不露,足见作者行文构思的匠心,值得学习。

【原文】

熙宁[1]三年三月,尚书司封员外郎、秘书校理钱君纯老出为婺州[2],三馆秘阁[3]同舍之士相与饮饯于城东佛舍之观音院,会者[4]几二十人。纯老亦重僚友之好,而欲慰处者[5]之思也,乃为诗二十言以示坐者。于是在席人各取其一言为韵[6],赋诗以送之。纯老至州,将刻之石,而以书来曰:“为我序之。”

盖朝廷常引天下文学之士,聚之馆阁,所以长养其材而待上之用。有出使于外者,则其僚必相告语,择都城之中广宇丰堂、游观之胜[7],约日皆会,饮酒赋诗,以叙去处之情,而致绸缪之意[8]。历世浸[9]久,以为故常[10]。其从容[11]道义之乐,盖他司[12]所无。而其赋诗之所称引况谕[13],莫不道去者之美,祝其归仕[14]于王朝,而欲其无久于外。所以见士君子之风流习尚,笃[15]于相先,非世俗之所能及。又将待上之考信[16]于此,而以其汇进,非空文而已也。

纯老以明经进士制策入等[17],历教国子[18]生,入馆阁为编校书籍校理检讨。其文章学问有过人者,宜在天子左右,与访问,任献纳[19]。而顾请一州,欲自试于川穷、山阻僻绝[20]之地,其志节之高,又非凡材所及。此赋诗者所以推其贤,惜其去,殷勤反复而不能已。余故为之序其大旨,以发明士大夫之公论,而与同舍视之,使知纯老之非久于外也。十月日序。

【注释】

[1]熙宁:宋神州赵顼年号,1068—1078年。[2]尚书:北宋中央政府三大主要机关之一的尚书省的省称。司封:字面义是主管封存。员外郎:次于郎官地位的官员名称。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3]三馆秘阁: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馆、秘阁、龙图阁。前三者合称三馆,全部称为馆阁,是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的官署。[4]会者:聚会的人。[5]处者:住下来的、留下来的。[6]一言:一个字。韵:韵脚。[7]广宇丰堂:高大华丽的楼堂。游观之胜:游览的名胜。胜,优美的山水或古迹。[8]绸缪:情意殷勤。[9]浸:渐。[10]故常:惯例、常事。[11]从容:安详、舒缓。[12]司:这里是机关的意思。[13]况谕:比喻。[14]归仕:回来做官。[15]笃:真诚。[16]考信:考察真情。[17]明经:取士科目之一。进士:亦取士科目之一。制策:取士办法之一。入等:入选。[18]国子:国子监的省称,又简称“国学”,是封建王朝的中央教育机构。唐以后招收三品以上官僚子弟入学。[19]访问:咨询。献纳:出谋献策。[20]僻:偏僻。绝:交通阻隔。

【译文】

熙宁三年三月,尚书省司封员外郎、兼秘书阁校理钱纯老出京城任婺州知州,三馆、秘阁同舍的人,共同在城东郊佛舍的观音院为他饯行,聚会的几乎有二十个人。纯老也以同僚的友谊为重,借此机会安慰留下的人的思念,就作了二十个字的诗给在座的人看。于是,在座的人,各取他诗中一个字为韵,诵诗一首送他。纯老到婺州,将要把它们刻在石碑上,写信来给我说:“替我给诗写篇序。”

朝廷经常把天下有文才的人召来,集中在馆阁,目的是长期培植他们的才干,等待君主使用。有出使外任的,他的同僚必定互相通知,选择京城中高大华丽的楼堂及游览的名胜,约定日期都来聚会,喝酒、吟诗,以叙离别之情,并表达殷勤之意。经世渐久,习以为常。那安详舒缓及道义的欢乐,大概其他机关没有。而他们写诗所称颂、引用、比况的,没有不称道离去之人的美好,祝愿他早日回到朝廷来做官,希望他不要久在外任。这可以见出读书人的风气和习惯,真诚地让别人在先,不是世俗之人能够赶上的。这时又将要等上边对此考察真情,汇集呈报,不是空文罢了。

纯老按明经、进士、制策标准录取(为官),教过国子监学生,后入馆阁担任编校书籍校理检讨。他的文章、学问有超过人的地方。适宜在天子左右,备询问,担任奉献(计谋之官)。但是,他只请做一州官,是想在水尽山穷的地方试试自己的才干。他的志向、气节之高,又不是平常人赶得上的。这是写诗的人推崇他的贤能,可惜他的离去,反复表示殷切之情不能尽的原因。我因此为这些诗叙述了大致的意思,来表达读书做官人的公正意见,来给同舍的人看,使大家知道纯老不是久在外边的人。十月日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