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外交往中,如何做到“入乡随俗”,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到下列两个问题:
1.必须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古人早就要求一切正人君子,都必须认真做好“入境而问禁,人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充分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本是“知己知彼”的应有之义。如果连这一点都办不到,“入乡随俗”就根本无从谈起。
比如,准备前往德国参观访问,要同德国人直接打交道,就应当事先对德国人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所特有的讲究与禁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在与德国人接触往来时,就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表现自如。至少,也不大容易惹麻烦,或者出洋相。
2.必须无条件地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习俗加以尊重。在国际交往中,对于其他国家所特有的习俗,没有必要照抄照搬,全盘引进,生吞活剥。对于本国的传统习俗,则需要发扬光大。这一切,与“入乡随俗”原则并不矛盾。然而对于别国所特有的习俗,是不能少见多怪,妄加非议的。如若以我划线,以我为尊,厚此薄彼,则更是有害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无条件地、认真地对其予以尊重。
对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总之是既要了解,更要尊重。没有了解,就无所谓尊重。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尊重,是建立于了解基础上的。
在涉外交往中,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在本质上讲,这两种做法都是对“入乡随俗”原则的具体贯彻落实。
八、以右为尊原则
在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排列时的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在操作、处理这类问题时,只要参照“以右为尊”原则,就肯定不会有失敬于人的事件发生。
按照惯例,在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的时候,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请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居右。未婚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
不过应当说明的是,按照国际惯例,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之中,当主人前往外宾下榻之处进行拜会或送行时,主人的身份应当是“客人”,而外宾在此时此地则“反客为主”了。在有必要为二者进行并排排列时,应当使主人居右,而使外宾居左。其实际的含意是:外宾在主人为其提供的临时居所之中,理应被视为“主人”,而不是“客人”。从这一意义上讲,以上做法与“以右为尊”原则一点儿也不矛盾。
有时,进行国际交往的宾主双方往往都不止一人,当有必要为之进行并排排列,如需要会见、合影时,仍需要恪守“以右为尊”的原则。只不过宾主双方届时需要在属于自己的一侧,再具体排定一下各自人员的位次罢了。
举行正式谈判时,假定谈判双方需要分别坐在谈判桌的两侧,而谈判桌竖放于室内的话,则谈判桌的两侧的位置仍有上下之分,在进行确定时,“以右为尊”原则依旧有效。其具体方法是:假定有一个人正在推门而入,并且面向室内,则应以其右侧为上座,使客方谈判人员在其右侧就座;以其左侧为下座,使主方谈判人员在其左侧就座。
谈判桌横放于室内时,以面对正门的一侧为上座,以背对正门的一侧为下座。但是届时各方人员进行具体排列时的做法,与谈判桌竖放于室内时的情况却相类似,即位于主谈者右侧的位置,在地位上高于位于其左侧的位置。
举行国际会议时,会议主席台台上依次的排列,也是要讲究“以右为尊”的。不仅如此,发言者所使用的讲台亦须位于主席台的右前方,这是给予发言者的一种礼遇。
在排列涉外宴会的桌位、席次时,同样必须应用“以右为尊”原则。在宴会厅内摆放圆桌时,通常应以“面对正门”的方法进行具体定位。如果只设两桌时,一般须以右桌为主桌。此处所说的右桌,指的是在宴会厅内面对正门时居于右侧的那一桌。若是需要设置多桌时,则在宴会厅内面对正门时位于主桌右侧的桌次,应被视为高于位于主桌左侧的桌次。
在同一张宴会桌上确定席次时,一般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位置为主位,由主人就座。主宾则大都应当就座于主位的右侧。其他人的位次,一般均为距离主位越近,位次则越高。而在与主位距离相同时,则位于主位右侧的位次高于位于主位左侧的位次。
乘坐由专职司机驾驶的双排座轿车时,车上具体位次的确定,亦应遵守“以右为尊”原则。具体而言,通常以后排右座为第一顺序座,应请尊长或贵宾在此处就座。接下来的第二顺序座、第三顺序座则分别应为后排左座、后排中座。至于位于轿车前排的副驾驶座,在由专职司机驾车时,一般被称作“随员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属于陪同、秘书、翻译或警卫人员的专座,这一位置从理论上讲安全系数最低,故此一般不应请尊长、贵宾在此就座。参加社交性质的活动时,让妇女或儿童坐在那里,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在三排座乃至其他类型的多排座轿车上,不论由何人驾驶车辆,在确定车上具体位次的尊卑时,大都亦应遵行“以右为尊”原则。
在进行官方往来、召开国际会议、举办国际博览会,或是从事国际体育比赛时,按照国际惯例,经常需要悬挂有关国家的国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其主要标志之一。在国际交往中依照惯例悬挂本国和其他相关国家的国旗,既表达了对本国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他国的尊重。必须予以强调的是,在国际交往中悬挂国旗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悬挂他国国旗,并借此向他国表示尊重与敬意之时,就更是如此。不仅不能将他国国旗弄错、挂错,而且还须在悬挂他国国旗时给予其适当的礼遇。
目前,在各类国际交往中所悬挂的国旗,大都采用并排悬挂的方法。在进行操作时,必须以“以右为尊”原则为指针。
具体而言,并排悬挂两国国旗时,按惯例应以国旗自身面向为准,以右为上,悬挂来访国国旗;以左为下,悬挂东道国国旗。
在重要国宾搭乘的轿车上同时悬挂两国国旗时,一般应以轿车行进的方向为准,以驾驶员右侧为上,悬挂来宾所在国国旗;以驾驶员左侧为下,悬挂东道国国旗。
需要同时悬挂多国国旗时,通行的做法,是应以国旗自身面向为准,令旗套位于其右侧。越往右侧悬挂的国旗,被给予的礼遇就越高;越往左侧悬挂的国旗,被给予的礼遇就越低。在确定各国国旗的具体位次时,一般的做法,是按照各国国名的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而定。在悬挂东道国国旗时,可以遵行这一惯例,也可以将其悬挂在最左侧,以示东道国的谦恭之意。
上述种种实例表明,在国际交往中有必要排定并排位次的尊卑时,遵循“以右为尊”原则,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不变应万变,轻而易举地处理好种种难题。
有趣的是,在确定并排排列的位次时,我国的传统做法是“以左为尊”,也就是以左为上,以右为下。注意一下国内举行会议时的主席台排位,就会发现这一点。不过,在国际交往中,还是要注意“内外有别”,坚持“以右为尊”为好。
九、不卑不亢原则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狂傲自大,放肆嚣张。在涉外交往中坚持“不卑不亢”的原则,是每一名涉外人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在涉外交往中要求每一名涉外人员要努力表现得不卑不亢,主要是因为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的问题。
涉外人员在对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不仅在思想上要提高,端正态度,而且在工作中要付诸实践。
一方面,要在虚心向外国学习一切长处,尊重外国的风俗习惯的同时,坚决反对自卑自贱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要以自尊、自重、自爱和自信为基础,表现得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另一方面,在一切对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应当高傲自大,盛气凌人,孤芳自赏,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对交往对象颐指气使,冷漠无情。
同时,还应注意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给予同等的尊重与友好,不要对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亲疏有别,或是对大人物和普通人有厚有薄。
十、女士优先原则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人们一致公认,唯有如此这般的男子,才会被视为具有绅士风度。
“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于所有的妇女都要一视同仁。
外国人强调“女士优先”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因为妇女被视为弱者,值得同情、怜悯,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将妇女视为“人类的母亲”。
在国外的社交应酬之中,“女士优先”作为一条礼仪的基本原则,早已逐渐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做法。它们不仅已为世人皆知,而且在社会舆论的督促之下,每一名成年的男子均须将其认认真真地付诸实践。
做好准备避免失礼
目前,我国的涉外活动日趋频繁,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其中有“官方外交”如接待国家元首,政界、商界、军界等各界要人,有“民间外交”,如接待各类友好团体、工商企业的代表或个人等。无论是“官方外交”还是“民间外交”,做好接待工作,以礼相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接待外宾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邀请。外宾来访,总是基于一定的缘由。有的是外宾提出访问的要求,有的是东道主发出邀请。无论何种缘由,双方必然要经过仔细协商,并由东道主发出正式邀请。正式邀请应以书面信函方式通知对方,这样较正规,以示尊重。邀请时应说明来访时间。许多国家对邀请外宾来访都作出某些规定,如访问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并避开东道主的传统节假日和重大活动。邀请时还应说明来访者的费用如何安排。通常“官方外交”比较通行的做法是,来访者的国际旅费自己负担,抵达东道主所在,地后一切由东道主负担(告别宴会或答谢宴会通常由来访者自理)。民间外交的费用通常由双方协商解决,有的由东道主全部负担,有的则由来访者自理,多数则是双方各承担一部分,这样比较符合情理。
2.弄清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确定访问日程。要做好接待工作,就必须对来访者做详尽的了解,包括来访者的人数、姓名、职务、性别、爱好、忌讳等,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同时应事先与来访者协商,确定访问的日程,包括来访日期,乘何种交通工具,抵达具体时间,每日的访问内容及安排,最好有详细的计划,有的甚至精细到几时几分,在何处做什么,由谁负责都一清二楚。日程安排拟定之后应先告知来访者,以便来访者心中有数或及时修改。对来访者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东道主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应予以考虑,但不能违反外事纪律。日程安排不要太满,应给来访者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
3.确定接待规格。“官方外交”的接待规格往往是敏感问题,因为它体现了东道主与来访者之间关系的亲疏程度,因此,确定接待规格十分重要,一定要掌握好“度”。比如:欢迎仪式由谁亲自迎接,哪些人陪同迎接,欢迎场地布置的是否气派,欢迎群众的多少,采访记者的多少,鸣放礼炮的数量,或是宴会的规模大小等都可以体现其隆重程度。“官方外交”的接待规格一般实行“对等”原则,主要视来访者的身份地位确定接待规格,各国都有大致统一的接待规格,一般不可降低标准。有些时候为了某种政治上的需要,或是两国关系一度出现裂痕又重新改善,此时可“破格”接待,以向对方表示友好和诚意。“民间外交”的接待规格则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但是也不可忽视“民间外交”的接待规格。比如若来访者曾经是某国的总统,在接待时,除了欢迎仪式、国宴等从简外,在其他方面应尽量按照总统的接待规格,这样做会使来访者感到亲切友好,有利于以后的交往和建立深厚的友谊。当然应注意“从简求实”原则。
4.深入研究来访者的意图和相关内容,以做好充分准备。无论是官方外交还是民间外交,来访者都是针对某些需要交流的问题而来的。因此作为东道主除了做好礼节性的接待工作外,还必须对来访者的来访意图及其相关内容做深入研究调查,以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对于双方会谈、谈判的议题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列出会谈提纲,并统一口径。否则仓促上阵可能会一事无成,有可能会打乱整个接待日程安排和计划。
5.安排好来访者的安全保卫、医疗保健、生活起居、交通通讯、新闻报道、赠送礼品等事务性工作。在涉外交往中,保证来宾尤其是政府首脑等重要来宾的安全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东道国政府应同来访国政府一道共同配合,制订详细周密的安全保卫计划,对来访者到达的所有地点都要事先检查,绝不能有半点马虎。对重要来访者的来访日程安排、行程路线等都应做好保密工作。重要来宾应指派专门医生和护士随同,做好医疗保健工作。对来访者的居住环境、生活起居、交通车辆、通讯设备、饮食及其卫生等都要精心安排、尽量符合来宾的生活习惯,注意其民俗禁忌,应派优秀的服务人员做好生活接待工作。此外,应安排好来访事宜的新闻报道工作,必要时可举办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提供来访者的相关资料,以便做充分真实的报道。按照国际惯例,来访者一般要向东道主赠送礼品,东道主也应准备相应的礼品,以便于宾主见面时互相赠送。东道主应为每一位来方者准备一份礼品,切勿有所遗漏。以上工作虽然琐碎,但十分重要,绝不可掉以轻心,来不得半点马虎。涉外人员必须做好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否则一旦照顾不周,则是“非礼”,会影响到国家的声誉。
涉外礼宾次序有讲究
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它体现东道主(东道国)对宾客所给予的礼遇。礼宾次序在国际性集会上还体现各国的平等地位。
礼宾次序的排列主要依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