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植物有2万多种,号称有花植物中最大的科。它们绝大多数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但是也有少数种类例外,不但有木本的,而且还有乔木,这乔木种却真难见到,试想平时看到的菊花那么多品种,无一不为草本,草地、森林中的菊科植物几乎清一色的草本。如果有人说他看见一种树木,枝上开的花竟是和菊花一样的,也是头状花序带有总苞的,那简直不可思议,然而自然界里还真有这事。首先应说的是这种乔木菊科植物出在中国,名字叫栌菊木,也叫树菊(树上有菊花之意)。高可达5米,枝条多呈扭转形。叶互生,椭圆形或稍狭,较大,长达25厘米,宽达10厘米,基部圆形,上面绿色,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全缘。头状花序直径达3厘米,多单生小枝顶端,总苞片多层。花两性,白色,花序周边的花,花冠二唇形,下唇舌状,长达2厘米,有3裂,中央花较小,近5等裂,裂片狭,外卷。果实长椭圆形,长14厘米,有一层冠毛,呈刚毛状。此种在四川西部渡口市、木理藏族自治县、会理、会东、米易、普格、盐源、德昌、理塘、九龙等县。在云南昭通市、路南彝族自治县、禄丰、元谋、永胜、鹤庆、勐海、中甸等县均有。它喜欢干热的河谷气候环境,多数生在金沙江河谷的沿岸地带,以及沟谷山坡的杂灌木林内。也见于云南松与栎树类的混交林内。属阳性树种。在阳光好但又湿润的悬崖峭壁上也生长。海拔较高处,一般2300~2800米且空气潮湿处生长好,海拔低处反而不好。常在4~5月开花。植物学家认为此种为单种属,特产中国,为菊科中稀有残遗种,对研究菊科的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和古地理均有较高价值,已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现有状态虽然分布多点,但总数并不多,亟需建立保护区保护起来。
还有一种叫白菊木,也是乔木,高可达4米,胸径达15厘米。叶互生,椭圆形或长圆形,长达20厘米,宽达8厘米,全缘,有时有疏生的锯齿,基部斜楔形,下面有白色绒毛。头状花序再排成伞房状花序,生枝顶,并密集为复头状花序,花两性,白色,皆为管状的花,有5裂。常先叶开花,总苞片多层,瘦果有毛,有纵棱条5~10条,冠毛淡红色。此种为中国稀见种,为单种属。仅见于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洋濞彝族自治县、双柏、景洪、勐海、镇康、潞西等县。越南、泰国、缅甸也有分布。中国此种所有的分布地区呈稀有状,尚未引起大的注意,已划为国家保护植物。其意义同前种。
北京的山区也有一种木本菊科野生植物,名叫蚂蚱腿子,这是一种小灌木,常常在山地的阴坡(坡向朝北或偏北)成优势的群落。海拔则多在千米以下地区。叶互生,卵形或宽披针形,长达4厘米,宽达2厘米,全缘,有3条主脉。头状花序单生于侧生短枝舶顶端。常先叶开花,北京早春天气尚微寒时,它已开花了。它的花是雌花与两性花异株的。雌花有舌状花,淡紫色,有冠毛。两性花白色,管状,二唇形,外唇舌状,有3-4浅裂,内唇小,不裂或有2裂。瘦果圆柱状,有冠毛。
本种分布区小,东北及华山部分地区才有。为什么叫蚂蚱腿子?至今也没搞清楚。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也有菊科的木本植物,远远望去山坡上一根根粗柱子式的树木,像巨人一样,有点像裸子植物中的铁树,足有几米高。主干上部生着丛叶,鲜嫩的绿叶像烟叶一般。茎干下部干枯的叶也像干烟叶。不开花时,谁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是菊科植物。
这种植物名字叫做千里光。它生长的环境比较湿润,地面尽是柔软的苔藓植物,海拔在3000~4500米之间。有的地段长得像森林一样壮观。